中学生武术散打课程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

2015-10-08 07:36官农钦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武术散打预防方法运动损伤

官农钦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作为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运动项目,武术散打对于中学生的身体存在一定的损伤。近年来,武术散打课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到中学教育中,在中学生武术散打课程中学生损伤的情况不断增加,运动损伤影响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对于教学非常不利。因此,对于中学生武术散打课程中的运动损伤的预防非常重要,采取正确的方法预防武术散打课程中的损伤对于中学生以及课程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关键词 中学生 武术散打 运动损伤 预防方法

一、中学生武术散打课程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一)武术散打运动本身存在的风险性

武术散打自身运动特点和打法决定了运动损伤的常发性。武术散打是利用脚底脚背和拳头进行攻击,以将对手打倒为目的。运动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在武术散打课程中为防卫或者进攻而用身体去防守,容易出现撞伤的情况,手腕和踝关节是受伤较为普遍的部位,这是因为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疲劳的状况后就会把握不好拳头、关节,从而容易出现骨折、脱位等情况[1]。

(二)准备活动不充分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对于任何一项运动都是非常必要的。据統计,由于运动前准备不充分而造成运动损伤的人数占60%左右,由此可见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对于强度大、对抗性强的武术散打来说,准备活动更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身体比较脆弱,运动灵活度不高,前期准备活动不充分难以调动中枢神经系统,器官和肌肉的灵活协调能力不强,非常容易出现肌肉拉伤、反应迟缓等等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三)中学生身体素质不高

对于一项运动来说,身体素质是运动的基础和前提。身体素质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有力量、速度、柔韧度、耐力、灵敏度、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中学生课业繁重,锻炼身体的机会较少,身体素质难以达到运动员的水平,而武术散打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无论是力量、灵敏程度、反应能力还是协调能力都是对运动员非常大的考验[2],而中学生很难满足武术散打所要求的身体素质。因此,在武术散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四)保护措施不够完善

武术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强的运动,运动过程中保护措施非常重要。而我国中学生武术散打课程中的保护措施不够完善,主要是由于教师的专业程度和学校设备而决定的。武术散打场地一定要平滑,器材也一样要合乎标准,四周要有保护垫,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很多学生甚至没有带护具就进行课程训练,这就导致运动损伤的频发。

(五)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运动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学表面,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素质下进行运动,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非常小。据调查显示,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运动损伤占总人数的15%,中学生心理素质不高,对于武术散打具有恐惧心理,在运动过程中害怕受伤、过度焦虑,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散打的心理压力,在运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加之心理因素的不稳定,从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中学生武术散打课程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

(一)做好运动前充分的准备活动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的运动损伤占总运动损伤人数的60%左右,因此中学生武术散打课程进行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调动学生中枢神经系统,充分活跃机体机能,提高身体灵活度从而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运动状态。

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加快血液循环,减弱肌肉韧带之间的粘滞性,活跃身体内脏器官,增强运动应激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学生能够尽快适应运动开始后的强烈运动,加强反应能力,并且加强中学生的抗击打能力。

(二)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运动的基础和前提,中学生身体素质不符合武术散打运动的要求,因此要全面提升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这对于预防武术散打课程中的运动损伤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能够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对于学生的身体来说也是具有非常长远的意义。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可以从很多方面做起:例如,加强饮食科学合理饮食;全面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多举办竞技性比赛等等,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不断提升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加适应武术散打这项运动,减少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损伤。

(三)加强运动保护措施和医务监督

提升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运动过程中的保护措施。首先,运动场地一定要合乎标准,不可敷衍了事,一定要按照训练和比赛的标准布置场地;其次,教师要教授学生在武术散打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方法,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再次,加强医务监督。医务监督包括自我监督和医生检查,自我监督即学生在感到身体不适时一定及时停止锻炼和学习。医生检查是定时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深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免由于学生身体状况不适宜武术散打课程而导致的运动损伤甚至更加严重的问题发生。

(四)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减少学生锻炼的恐惧焦虑心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心理状态的调节,集中精力进行训练,冷静对待方能更好地保护自我。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运动的过程中更好地对自我身体进行保护能够减少甚至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侯莉娟,丁天翠.浅析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J].搏击·武术科学.2008(12).

[2] 陈晶,陈勇.浅析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J].宜春学院学报.2007(8).

[3] 陈江.部分高校散打专选学生常见运动损伤及成因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13(5):56-57.

猜你喜欢
武术散打预防方法运动损伤
论员工教育在预防媒体危机事件中的重要性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与教育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