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5-10-08 07:44李加前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师生关系

李加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2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的意义,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影响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常见因素及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对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 高中体育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但会对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还会对任课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心理与个性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希望能够借此为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氛围轻松愉悦,学生不但能够更加积极、顺畅的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而且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受到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影响,而更加的积极和活跃,使得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感染力和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让学生真正在体育课堂学习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积累良好的运动体验。长此以往,体育运动就会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内容逐渐的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明显的提升。

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贯彻落实。在贯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育课堂教学始终是“阳光体育运动”最为基本的一个构成部分。从高中体育教育的目标和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来看,两者都是为了高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并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然而,无论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还是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进,最终,都必须要依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来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因此,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仅仅有助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同时也是促进高中阳光体育运动的贯彻落实的一个关键。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常见因素

(一)教师层面

首先是,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体育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根本性的影响。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不同的教育教学观念,会有意无意的影响到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因此,进一步对学生的产生影响,对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秉承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的高中体育任课教师,通常认为,自己是体育运动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权威,并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扮演着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以及教学的管理者的角色,一味的要求学生进行模仿,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是思路和行为方式去进行体育学习,将自己权威化,不允许学生进行质疑和挑战。具有这种教学观念的任课教师,由于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于关注自己的权威地位,往往就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得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就成为了单一的、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而这种交往方式,对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来说,无疑是消极的、不利的。

而秉承着“以学生为本”,将學生作为教学活动中心的高中体育任课教师,则恰恰相反他们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积极的、能动的、完全意义上的独立个体。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与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发展是不可割裂的,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具有这种教学观念的教师,在开展高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毫无疑问的就将学生放在了学校的主体地位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也因此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不但有自上而下的沟通,还有自下而上的沟通和水平沟通,从而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水平。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同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其也是影响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对于多数高中体育任课教师来说,他们多数都是毕业于专业的体育院校和体育专业的,虽然普遍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却存在一定的欠缺,甚至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仍然是基本沿袭了以竞技体育项目为内容,以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为主要目标,以达标测试或者是考核为保证的教学模式。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然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二)学生层面

首先是学生的生理因素和个性因素。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常常会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或者是自己的个性特征,如:过于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等等,而不能够积极主动的与任课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进行交往,以至于影响了高中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其次是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同样会影响到体育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并进而影响到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例如:习惯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学习方法的学生,在他们看来,任课教师就是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权威,他们愿意按部就班的根据任课教师的安排来开展体育学习活动和练习活动,认为这种盲目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是理所当然的,很少积极、主动的去进行思考和探索。而相应的,在这种过于固定和沉默的学习方式中,教学交往是无法发生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也无从谈起。而如果是喜欢自主探索和积极思考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更倾向于自己去尝试和尝试,而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就常常需要与任课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这种深层次的交流与讨论,不但具有增长知识、丰富技能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加深师生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对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无疑是积极的、有利的。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首先,应注意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育人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育人观念,以确保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得以有效构建的关键。具体来说,要确保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任课教师一是要注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注意树立“无差生观”,在平等、信任、互动、包容的理念下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应注意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任课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传统体育教学中的角色,由体育知识和技能传递着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由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转变为教学关系的协调者,由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拥有者转变为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研究者与学习者,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够在研究与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促进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最后,应注意强化心理相容,促进人际关系。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或者是避免学生的心理因素和个性因素对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影响。任课教师就要及时的观察和掌握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例如:在遇到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教学时,要注以及加强保护和帮助;在发现学生因为害羞等原因拒绝沟通时,要及时的进行引导等等。切实做到尊重、关心、爱护以及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尽可能的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并以此来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薛红.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处理好师生关系之教师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04).

[2] 李启迪,周妍.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甄异[J].体育与科学.2012.06.

[3] 苏晓红.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下师生人际关系的剖析[J].教学与管理.2013.03.

[4] 朱磊.高中体育教学中疏导情感阻隔的教学机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3.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体育教学师生关系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