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2015-10-08 00:21黄杰贺振华
党政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评估

黄杰+贺振华

〔摘要〕

在利益分化和高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有效提高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质量的一个关键点是能否全面准确地识别出利益相关者和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因而将利益相关者分析引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在评估和管理中高度重视利益相关者参与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和分类,进而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相关领域的运用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两方面运用:一是利益相关者/维度矩阵,一是利益相关者环。

〔关键词〕

风险社会;利益相关者;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D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5)05-0088-08

一、引 言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转型的进程中,由于利益、权力或分配不公正导致的社会冲突事件高发频发。这表明,“高风险社会在中国已真正来临、并成为了一种‘新常态——它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治理的绩效(如合法性、有效性与适应性)”。〔1〕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风险的源头治理和创造动态的社会稳定就成了各级政府必须认真对待和回答的一道难题。本文认为,从2005年开始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兴起并在后来得到中央政府认可与推广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简称“稳评”),就是对上述难题的有效回答——“稳评”有利于政府主动回应风险挑战和增强冲突治理能力,是一项从源头上化解社会风险和推动传统维稳模式转型的重要制度安排。〔2〕“稳评”的本质是决策预评估,强调在决策前应对合法性、合理性(“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各方面群众利益”)、可行性(“决策方案是否充分考虑了群众的接受程度,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可控性等内容进行评估。〔3〕由于重大决策(包括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制定等)通常涉及或影响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群众),而不同主体利益诉求不同、风险感知存在差异,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引发群众上访甚至是暴力群体性事件。

因此,要有效提高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质量并从源头上治理风险,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就在于能否全面准确地识别出各种利益相关者和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应将利益相关者分析引入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在评估和管理中高度重视“利益相关者参与”。〔4〕由于利益相关者分析可以矫正以往项目评估重事而不重人、重眼前利益而不重长远利益、重局部利益而不重整体利益、重静态式的单次评估而不重动态式的多次评估等不良倾向,〔5〕因而它对于进一步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从上述现实和理论的背景出发,本文将重点分析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和分类进行梳理;二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相关领域的运用进行回顾和评价;三是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主要是如何识别与分类)。

二、利益相关者:概念和分类

一般认为,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起源于1930年代的美国,但是作为一个理论概念直到1963年才由美国斯坦福研究中心(现称SRI公司)进行了首次使用和明确界定,“这个术语必定是对股东(Stakeholder)这一概念的泛化,因为股东是管理人员惟一需要作出反应的团体。因此,利益相关者概念最初被定义为‘没有它们的支持就不存在的团体”。〔6〕更明确地说:“利益相关者,或利益相关者管理或者说利益相关者的战略管理理念,意味着管理者制定和实施的战略必须满足所有而且只能是那些与企业利益相关的群体的要求。”〔7〕由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许多问题都具有比较好的解释力,因而被后来的研究者广泛地运用于组织规划、战略管理、项目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并在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概念)和分类等一些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国外研究者有多样化的界定。如布莱尔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向组织提供了重要资源,及那些进行了风险投资的人或组织。”〔8〕米切尔和伍德对19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关于利益相关者的近30种定义进行了总结。〔9〕但通常认为弗里曼和克拉克逊的界定最具代表性,弗里曼1984年明确指出:“需要对利益相关者下一个综合性定义,它是指可以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或受公司目标是否实现影响的团体”。〔10〕克拉克逊1995年认为“利益相关者是在企业中投入了一些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财务资本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并由此而承担了某些形式的风险: 或者说, 他们因企业活动而承受风险”。〔11〕如果按照对利益相关者定义不同的理解及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可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划分为企业依存观点、战略管理观点和动态演化观点等三个阶段。〔12〕国内研究者对利益相关者含义的界定也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贾生华、陈宏辉在2002年提出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改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13〕既强调了专用性投资,也强调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联性,是对同克拉克逊观点的更为清楚的表达。

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弗里曼等人提出的“多维细分法”以及由米切尔等人提出的“米切尔评分法”。首先来看“多维细分法”(参见表1),它从多个维度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具体分类,试图弄清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某些特征及本质上的差异性。虽然该方法“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认识。然而,这些界定方法普遍的缺陷是缺乏可操作性,仍然停留在学院式的研究上,从而制约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实际运用”。〔17〕上述缺陷使得后来兴起的“米切尔评分法”受到了研究者们更多的青睐。

1997年,米切尔和伍德提出了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的新方法。在他们看来,利益相关者理论需要弄清楚如下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利益相关者的确认,即识别谁是利益相关者;二是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即依据什么去关注特定的群体。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三个具体维度——权力性(Power)、合法性(Legitimacy)和紧急性(Urgency)——对可能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评分,然后再按照分值确定哪些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而划分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确定型、预期型和潜在型的利益相关者)和更为具体的七个种类。〔18〕一般认为,“米切尔评分法”大大提高了利益相关者分类的可操作性,有效推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并逐渐成为最常用的分类方法。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将“米切尔评分法”引入到公司治理和公共管理等问题的研究中,使得该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完善。endprint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相关领域的运用及评价

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之后,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在很多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较大的进展,成为我们分析众多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和视角。

首先在企业管理方面。因为“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最初提出就是针对企业的,所以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更为成熟和丰富。在公司治理、企业伦理、战略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研究都是重要内容。杨瑞安〔19〕在企业治理结构领域率先进行了利益相关者分析,也是国内研究利益相关者较为深入的学者。张洪波〔20〕以整合的视角将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两个原本独立的领域给结合起来,深入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质及形成的效果。李姝〔21〕结合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分析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企业对不同利益主体履行责任对企业经济绩效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宋建波等人〔22〕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访谈和问卷构建了一套适合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方法,为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活动、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提供了指导。王晓巍〔2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定性分析,认为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承担着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有正向影响。姜雨峰等人〔24〕通过探讨利益相关者需求对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作用机制,分析管理者道德动机和道德滑坡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

其次,利益相关者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有普遍的应用。在大学制度研究中,胡赤弟〔25〕以利益相关者视角,认为大学是高等教育资源的联合体,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集”,大学就是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社会机构。在高校内部管理方面,吕向〔26〕东认为在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应注重利益相关者理论,争取得到学校各部门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李福华〔27〕认为要对大学管理体制进行创新,重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加强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的监督,同时也得强化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制衡。在高校外部协调方面,焦笑南〔28〕借鉴外国经验,要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大学治理结构,董事会要包括各类利益相关者,来寻求多利益主体的平衡;胡子祥〔29〕认为要建立由政府、高校教学人员、研究人员、行政人员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

再次,在旅游管理和旅游规划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人们达成共识,认为要吸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30〕加拿大旅游专家Murphy P.E.提倡使用最能体现利益相关者理念的社区规划方法, 强调从社区的利益出发, 由社区控制开发过程, 确定发展目标, 并据此作出规划。〔31〕冯淑华〔32〕从流域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流域内资源共享的各方的权力、利益、义务关系,并提出了协调各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措施。黄昆〔33〕分析了政府、当地居民、景区投资者、旅游者和员工等对景区环境管理的影响,提出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景区管理模式。 刘军民等人〔34〕借鉴管理学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西汉帝陵的当代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希望可以在有效保护遗址和满足遗产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平衡。同时,在旅游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中,Stonich〔35〕和Holden〔36〕等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再次,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分析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利益关系提供了新视角。王静〔37〕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相关主体分为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和政策对象;在公共政策制定及执行过程中,政府应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实现者和维护者,为例保证政策执行者和实施对象的利益。金艳荣〔38〕则根据利害关系的不同将公共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无明显利害相关者、单一利害相关者、力量不均等多元利害相关者以及力量均等多元利害相关者。王立等〔39〕通过分析公共政策的本质—利益性,又根据系统性、多样性及动态性原则构建了“公共政策过程的利益相关者模型”。王洛忠〔40〕认为公共政策过程在本质上是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通过民意调查、政策咨询等公民参与途径,可以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最后,在公共管理领域,危机治理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胡象明等人〔41〕认为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应由政府主导的“单边治理”模式向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复合治理”模式转变。孟晓华等〔42〕以漏油事件为例来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根据公共危机事件四个阶段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与影响力,从而为政府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供政策建议。林淞〔43〕从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入手,对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分类,试图在厘清多元元利益主体间变动不居的关系基础上,植入群体性事件情境下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申霞〔44〕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区域应急管理模式,除政府外,家庭、NGO、企业和保险公司都在救灾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王锋等人〔45〕将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方法引入到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构建了一个“利益相关者导向型风险评估”模型,包括利益相关者审计、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参与三个层面的内容。方洁等人〔46〕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构建了基于微博的网络舆情利益相关者分类模型,以期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治理”。

通过梳理利益相关者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研究文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三点发现:其一,虽然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了众多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或分析视角,但许多还处于理论阶段,许多是直接援引国外理论、少数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和完善;其二,尤其是对于利益相关者的类型划分,大体上还处于定性分析阶段,虽然有“米切尔评分法”等可以借鉴,但相关划分尚缺少能够被广泛接受的标准(即在这方面缺乏基本共识);其三、虽然已有个别研究者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中,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依然不是很全面和深入(如量化分析上),即还存在很大的拓展性空间。基于上述发现特别是第三点,下面我们将重点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endprint

四、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如前文所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域还尚处于探索性阶段。而当前因各种社会矛盾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进行“稳评”工作时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风险感知不够重视。重大决策由于其性质所决定的,必然涉及到众多的利益主体,且影响范围广泛,如果缺乏科学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或者评估缺位,都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重大决策一般是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调整,与多个组织和个人相联系,〔47〕利益受损的程度不同人们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利益主体的确定与利益的识别是必须要考虑的内容。近年来屡次引发社会冲突的重大工程项目(如PX项目),虽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但对于当地群众(特别是工程项目附近的)来说影响十分明显——群众利益直接与之相关,政府的政绩和企业的业绩都与其直接挂钩,其他一些部门或主体也会或多或少受其影响。所以,在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应将利益相关者的确认和利益的识别等内容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本文尝试从定量的角度提出如下两种利益相关者识别与分类的方法。

(一)方法一:利益相关者/维度矩阵

有研究者仿照弗里曼的定义,认为“科技风险的利益相关者应是指诱发科技风险、对科技风险做出反应、以及受科技风险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包括了科技风险的诱发者、反应者、受害者(直接或间接的)以及旁观者”。〔48〕基于此我们就可以将“社会稳定风险的利益相关者”定义为诱发、制造或放大社会稳定风险、对社会稳定风险做出反应(如话语和行动)、以及受到社会稳定风险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等。由此可见,社会稳定风险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与风险直接相关的参与者,还包括应对和管理风险的公共部门(一般指政府)、受到风险影响的当地居民和社区、关注风险和传播风险信息的大众传媒,以及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各种围观者①(现场的和网络的),等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图1对重大工程项目(如PX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初步的识别和界定:②“政府”是风险的评估者和管理者、“公众”是风险的反应者和受害者、“企业”是风险的制造者和受益者、“专家”是风险的研究者和评估者、“媒体”是风险的传播者和沟通者、“其他”中最重要的是各种围观者。

客观而言,图1中对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仅仅是理想型的,如果要对重大决策或群体性事件中的社会稳定风险演化机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那么就应当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和分类。通过借鉴弗里曼关于“利益相关者审计”

我们可以尝试从社会稳定风险的利益相关者的紧密性、影响力和紧急性这三个维度对它进行具体的分类。其中,“紧密性”强调的是利益相关者与社会稳定风险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密切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关系;“影响力”强调的是利益相关者对社会稳定风险的发生或治理是否能够发挥实质性影响或充分地具有做出反应的能力;“紧急性”强调的是在某一特定时点或者某种特殊状态下,一些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必须很快地得到回应或满足(否则就会导致严重的风险冲突),而另一些利益相关者则次之。基于上述三个维度及对三个维度的不同赋值①,我们就可以将社会稳定风险的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三大类:

一是核心利益相关者:至少在两个维度上得分在3分以下,他们对于社会稳定风险的产生或治理是不可或缺的,即它们同社会稳定风险存在着紧密的利害关系,甚至可以直接影响社会稳定风险的放大或化解。二是边缘利益相关者:至少

在两个维度上得分在3分以上、5分以下,他们在某些时候同社会稳定风险的发生或放大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三是潜在利益相关者:至少在两个维度上得分在5分以上,他们往往被动地受到社会稳定风险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稳定风险的不断演化,他们有时会发展成为核心利益相关者或边缘利益相关者,这类利益相关者最为典型的就是各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中的围观者。

(二)方法二:利益相关者环(Stakeholder CircleTM)

2005年,澳大利亚研究者Bourne博士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环”(Stakeholder CircleTM)〔50〕——它是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一个软件,主要用于项目管理中;它将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融入进来。利益相关者环的主要元素包括:同心圆,表明利益相关者与项目之间的距离;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图形表示其具有同质性。二是楔子形状,其大小和面积表明利益相关者的规模及其对项目的影响范围;径向深度代表权力或影响力对项目的影响程度。〔51〕具体而言,它的使用步骤主要有如下几个:

步骤1: 确定利益相关者。界定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明确其对于项目的重要性。利益相关者的确定需要由熟悉项目的成果和限制性条件、组织结构和政策的员工来组织实施,至少需要15个利益相关者。可以用质性访谈、滚雪球抽样、焦点群体法和常识等方法来确定。其中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指标体系,作为区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1)Significance to project(利益相关者从项目获得的):利益,权利,所有权等;(2)Importance to project(项目期望从利益相关者得到的):资金、资源等;(3)Requires from project:声誉的提高,事业的进步等;(4)Classification:权利拥有者,公众,顾客等。步骤2: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排序。确定了利益相关者及其需求之后,按照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影响力(power,是指有可以扼杀某个项目的的权力)、与项目的邻近性(proximity,有多少时间用于从事该项目)以及对项目要求的紧迫性(urgency,是否准备不遗余力地去实现他们的目标)分别作出评估,评判标准从低到高设5等分。endprint

步骤3:可视化。经过前面一系列数据的输入,自动绘制出一个可视化的图形,对一个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程度、对项目影响的深度和范围等进行了明晰的展示。以影响力(power)为基础,结合邻近性,绘制出一个利益相关者环。该环中间是项目,包括四个同心圆,每个同心圆代表一个power的等级,离中心越远,等级越低。如果power的等级是4,则不论Proximity多大,都绘满(如图2中的利益相关者1所示),如果不是4,则要按照power和Proximity的等级来进行绘制(具体如表3所示),楔形的纵向深度表示权力的等级,面积表示影响范围。

步骤4:制定一个利益相关者参与策略。掌握各利益相关者的基本信息,理解在项目周期的不同阶段,哪些利益相关者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利益相关者需要提供何种信息以消除其反对倾向。

步骤5:动态调整。随着时间和阶段的变化检测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的变化。

下面以2012年7月“江苏启东事件”①为例,运用利益相关者环进行分析。根据确定利益相关者的方法,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确认后,重点对相

关者进行分类,找到对事件影响广泛和深远的利益相关者。最终确认了启东市政府、南通市政府、王子造纸公司、启东市民与排海工程相关企业、受到较小影响的群众等几种,其power和proximity如表4所示。

最终通过软件展现出来的可视化的图形如图2所示。其中,1表示南通市政府,它对项目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其径向深度表示其拥有的权力足以让项目终止。2表示启东市政府,它与项目中心很近,是项目的重要参与人,但是权力不足以使项目停止。虽然企业建在当地,但是启东市政府对其不具有决定权,却要安抚当地市民的情绪,回应其诉求。3表示王子造纸公司,它对项目有重要影响,也拥有足够的权力,与南通市政府的地位相当。王子造纸公司作为投资方掌握着资金和资源,是该项目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会不断进行投资,保持项目的持续运转,为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4表示启东当地市民(群众),虽然这一利益相关者群体离项目中心较远,但是其影响范围广泛而重要,但个体影响微乎其微。5表示与排海工程有关的企业和影响较小的群众,这一利益相关者影响很小且距项目中心很远,表示其参与项目的程度并不是很深。

从以上对图形绘制的介绍看出,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深度”主要指指标中的Power,影响力越高,他们的态度或行为对项目的成功或失败越起决定性作用,影响着项目的全局。根据前述Clarkson对利益相关者的划分,这些可看作是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对项目的影响的深度非常深。

“广度”主要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现象:有些利益相关者,他们一个人的态度或行为很难对项目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且离项目中心较远,但是他们对某方面的利益反应甚是敏感或强烈。所以,他们会通过网络或其他形式将其想法进行传播,使众多具有相同态度或行为的利益相关者由于小部分人的鼓动或建议而产生共鸣,以致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有组织的整体。他们的影响范围就会非常广泛,虽然也离项目中心较远,但是由于范围广泛,可能会引起众多其他潜在的利益相关者〔52〕或边缘的利益相关者〔53〕或无关人员的关注,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为了维护声誉和项目顺利进行,不得对这一群体加以重视。这一过程类似于查尔斯·蒂利所说抗争动员中的“向上规模转变”——它推动抗争超越其发源地,触及一些新行动者的利益与价值观,涉及将斗争地点转移到多少有成功可能的其他地方。〔54〕

综上所述,在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利益相关者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方面,对影响范围小但程度深的利益相关者要密切关注其动态,对其实力进行充分估计,在不违背法治和政治原则的前提下同其保持良性互动关系,尽量使其成为评估工作的中间人或支持者,防止某些言论或行为对工程项目或公共政策的实施产生阻碍,从而为项目或政策的实施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对影响程度浅但联合后影响范围广的利益相关者更要予以高度重视,评估者应该对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同行为、利益、信念或目标进行环境扫描,及时获取并科学分析网络上的信息(即舆情分析);在风险信号产生后及时识别出风险源,并对意见领袖进行引导,尽量将风险因素在产生初期就主动化解掉(即源头治理),防止产生“蝴蝶效应”——因为系统各部分之间有复杂性关联的存在,一个小的因素的变化引发了系统行为的巨大改变。特别需要防止因对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失误或失控而诱发冲突性事件,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的停产或公共政策的失败——2015年3月底发生的“重庆医改事件”是最新典型案例,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以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稳评”中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杰, 朱正威.国家治理视野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意义、实践和走向〔J〕.中国行政管理,2015,(4).

〔2〕黄杰, 朱正威, 赵巍. 风险感知、应对策略与冲突升级——一个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的解释框架及运用〔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 ; 黄杰, 朱正威, 王琼. 风险感知与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健全〔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

〔3〕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EB/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

1217/c352852-19921849.html,2012-12-17.endprint

〔4〕Terje Aven, Ortwin Renn. Risk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Concepts, Guidelines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 2010.

〔5〕〔45〕王锋,胡象明.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新视野, 2012,(4).

〔6〕〔10〕〔14〕〔49〕〔美〕 R·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7,58,62-97,132-139.

〔7〕 〔美〕 迈克尔·A·希特,等编:布莱克威尔战略管理手册〔M〕.闫明,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249.

〔8〕Blair, Margaret M..Wealth Creation and Wealth Sharing: A Colloquium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vestments in Human Capital, Washington,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96.

〔9〕〔18〕〔52〕 Mitchell A,Wood D.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m and what really cou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22(4):853-886.

〔11〕〔15〕Clarkson M. 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 20(1): 92-117.

〔12〕 王辉.从“企业依存”到“动态演化”——一个利益相关者理论文献的回顾与评述〔J〕.经济管理,2003,(2).

〔13〕〔17〕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5).

〔16〕Wheeler D, Maria S. Including the Stakeholders: The Business Case. Long Range Planning, 1998, 31(2): 201- 210.

〔19〕〔41〕胡象明, 唐波勇.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公共危机治理——以汶川“5.12”地震为例〔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20〕张洪波, 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基于整合视角的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3).

〔21〕李姝.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的实践及启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J〕.商业经济,2007,(10).

〔22〕宋建波,盛春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J〕. 中国软科学,2009,(10).

〔23〕王晓巍,陈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11,(6).

〔24〕姜雨峰,田虹.利益相关者需求有助于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战略吗?——一项三维交互研究〔J〕. 财经论丛,2015,(4).

〔25〕胡赤弟.教育产权与大学制度相关性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4.

〔26〕吕向东.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北方经济,2006,(12).

〔27〕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7,(7).

〔28〕焦笑南.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大学治理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29〕胡子祥.高校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初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1).

〔30〕郭华.国外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综述与启示〔J〕.人文地理,2008,(2).

〔31〕Murphy P E. Tourism : A Community Approach〔M〕. New York: Methuen Inc, 1985:16.

〔32〕冯淑华.三百山旅游发展中流域利益主体关系的探讨〔J〕. 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5).

〔33〕黄昆. 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景区环境管理模式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3,(9).

〔34〕刘军民,郇滢.利益相关者角度下的西汉帝陵当代价值分析〔J〕. 人文杂志,2015,(4).

〔35〕Stonich S. C. Political Ecology of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 1998,25,(1): 25-54.

〔36〕Holden A. In Need of New Environmental Ethics for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3,

30(1): 94-108.

〔37〕王静.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分析——以中国房地产利益集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7,(9).

〔38〕金艳荣.利害相关者参与公共决策:类型、过程与实现途径〔J〕.理论探讨,2014,(1).

〔39〕 王立,王峥,王永梅.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利益考量——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J〕.管理学刊,2012,(4).

〔40〕 王洛忠.我国转型期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研究:一种利益分析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05,(8).

〔42〕孟晓华, 张曾.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驱动机制研究——以H石油公司渤海漏油事件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 2013,(3).

〔43〕林淞.群体性突发事件的CAS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J〕.管理学研究, 2011,(3).

〔44〕申霞. 基于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区域应急管理模式研究〔J〕.新视野,2012,(4).

〔46〕方洁,龚立群,魏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微博舆情中的用户分类研究〔J〕.情报科学,2014,(1).

〔47〕麻宝斌,杜平.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题、内容与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48〕邬晓燕,程苹.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科技风险认知与规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50〕Bourne L,Walker D H T. Visualizing stakeholder influence:Two Australian examples〔J〕.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2006,37 (1) : 5-12.

〔51〕何旭东.“利益相关者环”在工程项目关系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管理研究,2011,(17).

〔53〕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4).

〔54〕查尔斯·蒂利,西德尼·塔罗.抗争政治〔M〕.李义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118.【责任编辑:刘彦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评估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I Love You, Dear China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环境审计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