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语言要得体

2015-10-08 08:08马明
重庆行政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体听众领导

马明

“好人出在嘴上,好事出在腿上。”人们言谈举止要得体,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反映语体,选择语句,注意语气,就会“良言一句三冬暖”,反之,就会“恶语伤人六月寒”。领导干部要成就精彩人生,也必须掌握说话技巧,语言得体。

一、看清对象,讲究分寸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领导干部说话要看对象,是尊长还是晚辈,是老师还是同学,是先生还是女士,是文质彬彬的教授还是质朴憨厚的老农,是性格开明的师哥还是矜持内向的淑女,是要分享喜悦的成功者,还是要心灵安慰的失落者。要区分其身份、地位和修养等特征,根据他们的性别、年龄、文化、民族、阅历、喜好等,适时、适势、适度地运用各种语言,“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做到因人而异、言为心声。毛泽东会见一位老乡时,老远就喊:“罗瞎子,是你呀!”罗瞎子激动得眼泪直流:“老毛,你到底记得我这个小萝卜头。”毛泽东哈哈大笑,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咯还不记得!‘苟富贵,毋相忘嘛!”“罗瞎子”、“老毛”等词语可不能随便用的,显得很不礼貌。但针对特定的对象,毛泽东他们运用起来则体现了领袖的平易近人和普通百姓的人情世故,不失体面和修养,叫“罗瞎子”、感动得“眼泪直流”,叫“老毛”、高兴得“哈哈大笑”就是佐证。而有的领导干部“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区别对象,不讲究分寸,则容易伤害听众。在一次残疾工作总结会上,一位民政局局长很激动地说:“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绩,令人高兴。但是,大家一定要加强学习,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能让头脑残疾。”前一句肯定了残疾工作的成绩,很好,但主语上不宜使用“我们”,有揽功之嫌;后一句提希望和要求,本无可厚非,但使用了常为自嘲的“脑残”一词,令身体残疾的听众反感、极为不爽,结果听众东一个西一个自发地离开了会场,很是尴尬。

二、察颜观色,注意环境

领导干部说话的场合千差万别,报告、请示、汇报、演说、谈心、讨论、谈判、贺喜、治丧等各不相同,语言表达的手段、技巧、用语、表情、风度等,要与特定的场合协调一致。是外交磋商还是欢骤宴会,是政府议政还是民间聚会,是新闻发布还是事迹报告,是婚庆寿诞还是纪念吊唁,是座谈会还是誓师发言,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要求,要因地制宜,巧妙用语,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著名外交家伍廷芳出使美国时,有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想借机羞辱他,于是上前跟他握手说:“我家有一爱犬,最近将其名改为伍廷芳,你意下如何?”伍廷芳笑着回答:“很好!你可以天天吻着伍廷芳。”一个“吻”字不仅让对方自取其辱,而且机智地维护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和一名外交官的形象,也缓和了宴会前的紧张情绪。伍廷芳根据宴会前的特定气氛,克制内心的愤怒,一笑置之,舌剑穿心,让对方应声落魂。而有的领导却不十分重视环境的变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少机智和个性。有这么一则招考题:甲乙丙三人去一位女上司家,不慎撞见她在冲凉,并未关好门。请问该怎么回答才好?甲说,对不起,我走错了门;乙说,对不起,我未看见,并关上了门;丙说,对不起,先生,也随手掩好了门。结果,上司录用了丙。甲和乙都不会根据特定环境随机应变,显得口无遮拦。而丙糊涂中不乏机敏和睿智,有效地维护了上司的颜面和上下级关系。

三、渲染色彩,把握语体

庄重严肃的场合,须使用正规的书面语言,而轻松自由的家庭或朋友聚会,则适合活泼的口语,有所请求要用征询的口吻,指人不足要用婉转的语调,面对长者要有恭敬的尊称,对话陌生人则应客气礼貌,发表宣言要铿锵有力,劝慰朋友则需温婉动情,解剖自己要坦坦荡荡,保护弱小不妨来点善意的“谎言”。周恩来在参加一次非正式的外事活动时,美国一位官员不太友好地问:“你们中国人怎么在我们美国人面前总是低着头走路?”面对这种责难,千万不能用书面语,一板一眼、正儿八经地反驳,必须冷静机智,看清对方的用意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语体和语气。周恩来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微笑着说:“那是因为你们正在走下坡路,而我们正在走上坡路。”选择口语式的回应,隐喻了帝国主义日落西山、气息奄奄,而社会主义正日益强大,这种表达切中要害、一语中的。而有的领导说话,就不太注意语体。在就职演说中,一位领导就激情澎湃:“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的升职,也算是喜事,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从各位殷殷的目光中,我看到的是大家的期望与重托,我会尽心竭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样的场合,主要是说谢意、表决心,不宜用人生四大喜事这种非正式语体来点缀,否则美丽的光环就会涂上不悦的色彩。

四、定位角色,张驰有度

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位领导者都会扮演多种角色,要根据自已的身份、地位的变化来选择说话的内容、把握说话的语体,做到张驰有度。从级别上看,是上级,还是同级、下级;从主次上看,是主角,还是配角;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先讲、多讲,还是后讲、少讲;从内容上看,是对上请求、还是对下要求,是表态、还是发言,是讨论问题、还是交心谈心,是商务谈判、还是就职演说,是保密会议、还是公开论坛;从氛围上看,是严肃、还是活泼喜庆,一定要有区分,找准切入点,明确兴奋点,防止出现不对、不妥、不当、不够等有失分寸的情况。据史载,楚庄王执政三年,不理政事。有一天,一位大臣对楚王说:“我听说有只大鸟栖息在南山之上,三年不飞不叫,不理羽毛,默默无闻,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时,右司马接着说:“三年不飞,是为了养丰羽毛;三年不叫,是为了察看民情;虽然不飞,一飞冲天;虽然不鸣,一鸣惊人。”楚庄王听后,幡然醒悟,励精图治,楚国日盛。对上讽谏,或者说对上请求、报告工作,是要特别讲究语言艺术的,必须张驰有度,伸展自如,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惹祸上身的。如果领导角色模糊,定位不清,说话时也会产生歧义。一所学校邀请著名校友参加校庆,在向全校师生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向外介绍情况时,谦虚地使用“敝校”一词可以,但在本校师生面前、在校庆的特殊时刻,使用“敝校”显得过于谦卑,反而有损听众,适得其反。

五、控制篇幅,长短相宜

英国的波普说:“话犹如树叶,在树叶太茂盛的地方,很难见到智慧的果实。”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彰显领导者的水平,而善于概括、词约旨丰,同样是领导干部的能耐。说话精练、有的放矢,受人欢迎,说话罗嗦、缺乏吸引力,令人厌烦。领导干部说话,要善于把握听众的心理,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不要说与题无关的废话,不要说言之无物的空话,不要说违背事实的假话,不要说穿衣戴帽的套话,用真理、真心、真情打动人。有一次短篇小说大赛,规定作品要涉及政治、宗教、性以及悬念,结果获金奖的,全文只有11字:“上帝啊,女王怀孕了,谁干的?”这就是短,短得经典,短得耐人寻味。而一名领导在科技会议上讲话,就说了一堆正确的废话:“据科学测定,人脑大约有一千多亿个神经元,贮存信息的潜力很大。但据研究分析,人只利用了自己大脑潜力的十分之一……”刚说到这里,听众中就有人不冷不热:“你拿一个我看看。”真是气死人,有人顶撞,很不爽。但仔细想起来,这位领导废话连篇,很容易没了兴致。习近平总书记改良文风、会风,树立了典范。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时的讲话,全文仅1500字,既表明了歉意,“让大家久等了”,把迟到一事点到为止;也表明了谢意,“我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感谢全党同志的信任”;还表明了决心,“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习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语句简练、叩击心灵,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有一种透彻的、直指人心的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责任编辑:胡 越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体听众领导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