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乡镇公共文化建设

2015-10-08 08:09李泽玉谭长军
重庆行政 2015年4期
关键词:城镇化乡镇建设

李泽玉+谭长军

党的十八大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是实施文化民生之大计,极大地振奋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精神,对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因此,作为基层政府,必须努力抓好公共文化建设,落实文化民生之大计,才能实现共铸文化兴国之大梦。

一、石柱县乡镇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位于重庆直辖市东部、武陵山区腹地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幅员3012平方公里,是三峡库区唯一的少数民族县和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辖32个乡镇54万人口,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2﹪。据统计,全县32个乡镇都建有综合文化站,办公、棋牌、电子阅览、歌舞排练、图书借阅一应俱全。各个乡镇文化站都按有关规定配有相应文化专干或专(兼)职管理员,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基本满足农民群众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需求。全县有民间文艺社团协会学会七个(文学、音乐、摄影、书法、舞蹈、美术、诗词楹联),共有会员500余人,组织完善,运作正常。还有150多支乡村文艺队(板板乐队)活跃在广大乡村。可谓门类齐全,人才济济,各个组织队伍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组织辅导、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尽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乡镇群众文化生活依然比较贫乏,尤其是交通信息落后的边远乡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十分单调,很多乡镇只能看看电视或观看乡村“板板乐队”而已,接触高水平文化活动的机会很少,更不要说参与文化活动了。要使乡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还有很多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一是文化活动的阵地和场所数量有限,加之设施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二是大多数乡镇领导干部普遍存在“文化不能塑政绩,不能当饭吃”的思想,认为“文化文化,台上台下,唱唱跳跳,打打杀杀,说说笑话,闻之即化”,会上说说,会后不做;说起重要,实际不要。三是乡镇文化站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且大多数年龄较大,普遍存在只占编制不干分内事的现象。四是本土文化资源发掘整理和打造力度不够,有的损失毁坏严重,没有转化为文化发展资本;五是文化发展经费投入不足,十分有限的乡镇文化事业经费往往被挪作它用。

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对乡镇基层文化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化部门一定要把握好历史机遇,直面乡镇公共文化建设现实问题,牢固树立“文化民生”观念,才能有效促进城乡文化经济协调发展。

二、城镇化进程中乡镇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端正认识,强化领导。首先是基层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乡镇公共文化事业是广大人民群众现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地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民生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是文化民生的根,树立起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思想。还要认识到乡村这块广阔天地如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封建迷信、赌博诈骗等腐朽落后的伪科学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就会给平安和谐的社会生活带来灾害。因此务必要端正认识,高度重视。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引起重视;只有高度重视,才会得到发展。要将乡镇公共文化建设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任期目标考核制度,赏罚分明。

(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将乡镇公共文化场所阵地及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之中,充分考虑到当地民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考虑到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邀请文化部门和地方文化知名人士参与规划讨论。结合地方人文历史及特色文化资源,谈建议,出点子,留足地盘场所,配置设施设备,统一规划建设,统筹协调发展。不要等到经济上去了,城镇扩大了,环境改善了,市民需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却没有阵地场所,没有设施设备,再来亡羊补牢,虽为时不晚,但却劳民伤财。

(三)发掘整理、保护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优秀地域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无形资产,是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根基与灵魂。搞城镇化建设要注重保护传承、发掘整理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尤其要避免在旧城镇改造建设中损坏地方优秀文化遗产的不良现象。石柱县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整理打造以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代表的土家“啰儿调”民歌,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使之成为地方文化名片,享誉大江南北,如今让人只要一听到《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想到石柱,就像人们听到《信天游》就联想到陕北的黄土高原一样。同时,具备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秦良玉故居——太保祠已经彻底消失,有“万里长江第一街”之称的西沱镇“云梯街”的现状令人担忧,其修复还原更是困难重重,着实让人遗憾。越是优秀的东西越是难以复制,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传统优秀文化遗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政府不仅要在宏观上做好决策,尤其不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盲目崇洋,损失传统优秀文化遗产,以至造成“有朝醒悟,悔之晚矣”的遗憾。

(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本土文化人才。百年大计,人才第一。培养本土文化队伍和文艺人才,是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广大乡镇文化站、文艺社团组织、乡村文艺队伍是推动文化民生的主力军和文化惠民的实践者。文化部门应加强指导,为他们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优化环境,建立激励机制,让他们的智慧为文化民生发挥更大作用。石柱县西沱镇依托“云梯街”开设“云梯大舞台”,社区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镇上还有三个本土文化人创办“云梯网”,专门介绍西沱镇的人文历史和风土民情。“云梯街”、“云梯大舞台”、“云梯网”成为西沱镇三张文化名片,照亮一方水土。

稳定壮大农村文化队伍。一是全面落实乡镇文化站负责人和村文化室专兼职人员的配备,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进入乡镇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特别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工作。二是创新人才开发管理模式,围绕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广泛征集文艺创作人才、策划人才、组织人才和市场运作人才。三是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联系协作,编写乡土文化教材,选择有条件的中小学开办文化传承讲习班,培养本土文艺人才。石柱县悦崃镇为传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土家斗锣”,与当地中小学联合创办“土家耍锣鼓讲习班”,很受欢迎。

(五)落实政策扶持,确保经费投入。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结合地方实际,在乡镇文化事业用地、税收等方面进一步研究落实文化优惠政策,吸引外来资本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乡镇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乡镇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常态性保障力度和落实文化专项资金补贴,探索文化发展资金筹措、运作管理及乡镇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确保每年度对乡镇文化事业的投入不少于财政预算支出的1%,年度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收入的增幅,保障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和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经费所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乡镇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大好机遇,也有艰难挑战。只要真正把文化民生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真抓实干,乡镇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必将随着城镇化进程而向前推进,文化强国之梦必将实现。

作者:李泽玉,中共石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谭长军,石柱县文化馆副研究员、县作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马 健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镇化乡镇建设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