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后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分配制度的思考

2015-10-08 00:17魏星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分配制度新医改

魏星

摘 要:绩效考核分配机制是新医改重点,关系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切身利益,是激发乡镇卫生院活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新医改后乡镇卫生院的分配制度现状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进一步趋利避害,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医改目标,促进乡镇卫生院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关键词:新医改;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存在问题

新医改后,乡镇卫生院实施“收支两条线”、“药物零差价”,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难题。新医改,对原有职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在职职工工资待遇全部由县财政统发,工资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职工工资得到了基本保障,并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但现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一定制度上也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研究分析乡镇卫生院现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对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绩效考核组织实施容易形式化

目前,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是由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领导组组织实施的,而绩效考核领导组一般是由本院的院长、副院长和科组长组成。乡镇卫生院规模小、人员少,加上人员流动性差,有的员工在一起工作很多年,员工之间都比较熟悉,关系融洽,和睦团结。所以由本院人员对本院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就会存在碍于情面怕得罪人不能较真的问题。所以在实际考核中,只要没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一般都是合格的,考核制度形同虚设,考核结果缺乏真实有效性。此外,考核领导组都是领导,缺乏医药、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对专业绩效考核难于准确操作把握,影响了绩效考核效果。

(二)专业绩效考核指标过于统一化

目前,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在内容上,关注各种组织管理形式的较多,为病人治疗服务的较少。在指标上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医院的差异性,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在地理位置、人口总量及经济状况等方面都不同,但都采取统一的考核指标。在指标上设计上也没有充分考虑医护人员的层级水平,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医护人员的考核指标相同,甚至指标权重也相同。在指标上设计上也没有充分考虑岗位职责和任职能力要求,不能根据劳动强度、责任大小、岗位风险程度来设置相应的岗位考核系数,无法体现特殊岗位的特殊性和关键岗位的重要性。绩效考核指标细化量化不足,大大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卫生服务绩效。

(三)管理岗位考核容易边缘化

目前,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重点是临床、医技科室,对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较少。仅有的绩效考核,内容也比较单一、肤浅,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其进行有效评价,特别是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管理科室评价标准难制定更难统一,难显评价结果的公平性。考核指标也是定性多定量少,管理人员和一线医务人员的考核指标系数也难以确定,目前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待遇普遍降低,影响了为一线提供行政指导和后勤保障服务的积极性,影响了行政职能部门在医院的价值地位。

(四)奖励性绩效考核凸显平均化

现行职工的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占比一般是6:4,有的是5:5。基础性绩效由县财政按按照人头统一发放。奖励性绩效中,先要支出医务人员加班费、节假日补助等,结余部分再按照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配。这样就导致奖励性绩效资金量很少,差距拉不开,最高的与最低的也就在1000元以内,无法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价值,难以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大多数不愿收治患者,病人病情只要稍微复杂,医院就往往以各种借口往上级医院推,本来可以在乡镇卫生院花小钱看的病,病人要花更多时间、更多金钱到上级医院就诊,造成新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发生。

二、优化现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的建议与措施

(一)建立第三方考核组织机构

引入第三方考核组织机构,由上一级卫计部门负责统筹安排,考核人员要专业对口,分工负责,做到分配科学、专业对口。考核人员要坚持客观标准,熟悉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流程,能在较长时间内全方位观察员工工作表现,了解掌握辖区内群众对乡镇卫生院的满意度,切实达到公平、公正、客观的绩效考核目标。

(二)建立完善绩效考核评估制度

在乡镇卫生院整体考核时,将业绩指标、成本核算和执行结果纳入预算体系,建立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的人均指标和平均每床日住院费用和单病种平均费用指标,把投入与降低费用挂钩,对均次费用低且日均门诊量高的乡镇卫生院给予奖励性补助,激励乡镇卫生院改善医疗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监督评价乡镇卫生院的收费行为和经济效益,引导其既要节约卫生院运营成本,又要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三)强化绩效分配制度激励原则

改革现行绩效分配制度,取消基础性绩效,将绩效工资100%实行奖励性绩效,避免平均主义倾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让多劳者多得,医德高尚者多得,临床一线者多得,高风险高技术岗位者多得,让群众满意者多得。

(四)绩效考核指标量化细化

对公共考核指标及专业考核指标进一步细分和提炼,合理设置指标评价等级,把工作数量、质量及群众满意度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对不同层级或不同类别建立不同的子指标,也要确定相应的指标权重,子指标要有具体详细的说明,以便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准确把握内涵,减少考核偏差,避免考核者的主观性,提高考核结果的信度与效度。对特殊贡献人员可酌情调高岗位系数,以调动职工积极性。

三、结语

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要具有包容性和科学性,要留有适当空间,及时根据绩效考核实施效果,采取合理的对策,逐步修改完善,主动适应医改和绩效考核改革的本质要求,主动适应各类新特点、新情况,开创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真正做到政府满意、人民满意、社会满意、医护人员满意。

参考文献:

[1]雷瑞杰.高建民.钱玉燕.基本型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指标探讨――以陕西省眉县金渠镇中心卫生院为例[J].农村卫生伦理,2011,2(24).

[2]高建民.雷瑞杰.基本型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方案设计[J].卫生改革,2011,(11).

[3]阮柏荣.喻国军.余飞.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2011(11).

猜你喜欢
乡镇卫生院分配制度新医改
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新中国七十年探索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关于乡镇卫生院糖尿病护理工作的探讨
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
乡镇卫生院财务绩效评价优化分析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