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2015-10-09 08:09陈金鳌蔡浩刚陆阿明尹明坤许玉香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同伴男孩

陈金鳌,蔡浩刚,陆阿明,尹明坤,许玉香

陈金鳌1,2,蔡浩刚3,陆阿明1,尹明坤4,许玉香5

从社会学视角,重点研究家庭、同伴、体育教师等因素与少年体育参与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促进少年体育参与、改善和提高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随机选取500名12 -16岁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Baecke身体活动问卷(BPAQ)对他们及他们的父母、同伴、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少年体育参与度与年龄不相关,而与性别相关;(2)富裕或清贫家庭的少年参与体育相对更多;(3)女孩在母亲参与体育时的体育参与度更高,而男孩的体育参与度则不受母亲是否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男孩在父亲参与体育时的体育参与度更高,而女孩的体育参与度则不受父亲是否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4)当父亲不参与而母亲参与体育时,男孩和女孩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率相似;(5)同伴对少年体育参与有积极影响;(6)对其它因素的拟合优度调整后,未发现体育教师对少年体育参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少年;体育参与;家庭;同伴;体育教师;相关性

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近30年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少年儿童的体质状况正呈持续性下降趋势,而其根本原因则是体育锻炼的缺乏。体育参与度的降低成为制约少年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体育参与不局限于直接“参加”行动,还包含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和情感倾向。要创建和开展促进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规划,就必须首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1]。从社会学角度看,家庭、学校、同伴群体作为社会化机构,父母、老师、同伴作为社会化执行者,它们与少年直接面对和接触,不间断地进行人、物、信息等的交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以不同方式和途径影响少年的行为。因此,少年儿童缺乏体育锻炼的问题绝不可能仅仅归咎于学校体育或某一单方面因素,而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性系统问题。

Sallis[2]等人研究发现,男孩比女孩更活跃,年幼比年长的更活跃,并认为少年的家境与其身体活动水平有关联,但其相关程度和方向却并未获得广泛支持[3-4]。此外,Sallis[2]等认为父母、兄弟姐妹、同伴和体育教师是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社会化因素,但有关这些促进身体活动习惯形成因素的调查结果却不尽相同,以致于学者们还未得出足够明确的结论[5-9];另外,也不清楚子女和父母体育参与在性别上的交互效应及相关性如何。

基于此,为全面把握影响少年体育参与的不同社会领域和层面的客观因素,探索出更有益于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应对措施,本研究重点测定家境、家庭成员、同伴、体育教师等因素与少年体育参与之间的相关性,并依据相关文献提出如下研究假设:(1)年龄小的少年更易参与体育活动;(2)男孩较女孩更易参与体育运动;(3)同伴对少年体育参与有积极影响;(4)体育教师对少年体育参与有积极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多段抽样法,随机选取500名(男性260人,女性240人)12-16岁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及他们的家人、同伴、体育教师等进行问卷调查。为避免季节性变化产生的影响,时间统一选择在3月至6月之间。

1.2 研究量表

由于Baecke身体活动量表(BPAQ)[10]对于调查不同方面的习惯性身体活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11-12],具有简易游戏或体育运动的积分计算方法,以及体力活动分值计算方法,包括工作指数、游戏或运动指数、休闲指数。故将原BPAQ英文量表作必要的中文翻译后,作为评价少年体育参与的测量工具。该量表涵盖了室内活动、运动项目和休闲运动等3个方面的16个问题,每个问题均由李克特量表(Likert-Type Scale)五级评分法进行赋值(1分=非常低,2分=低,3分=一般,4分=高,5分=很高),受试者描述过去1年的活动类型、时间等,分值越高表示活动水平越高。

为了评估同伴、体育教师对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在翻译后的问卷中还增加了2个问题:“您的朋友是否影响你参与体育活动?——是/否”和“体育老师对您参与体育活动是否有影响?——是/否”。信度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其与原英文量表相关系数达0.771的极显著水平,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α =0.94,表明修订后的量表信度效度良好。

家境状况的评价指标由当家人的职业而定,共分为三个级别:富裕(企事业单位领导、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一般(中层干部、单位职员、技术工人)、清贫(半熟练和不熟练的操作工、下岗职工、临时工)。

1.3 数据统计及处理

所有数据通过SPSS 19.0及STATA 9.0软件进行处理。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产生比值比(Odds Ratio,OR)来分析年龄、性别、家境、父母体育参与、其他家庭成员体育参与、同伴、体育教师等因素与少年体育参与之间的定量关系。使用分段多项式非线性分析对年龄这一连续型变量的相关性进行评估。采用调整的Logistic H-L拟合优度进行检验,统计检验水准α选0.05。

2 研究结果

2.1 少年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的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将少年体育参与和各生态微系统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见表1。在本次研究对象中,男生略多于女生,共计60%的少年有体育参与的行为习惯。有25.0%的少年家境状况不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母亲占27.0%,父亲占39.0%,其他家庭成员占44.0%。分别有40.0%和45.0%的少年认为他们的体育参与受到了自己同伴和体育教师的影响。

表1 问卷调查情况

续表1

2.2 少年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各生态微系统因素下的少年体育参与率见表2。性别方面,男生(70.0%)比女生(49.2%)的体育参与率高;家境方面,发现殷实(77.3%)、清贫(65.6%)家庭的孩子均比一般(45.3%)家庭的孩子体育参与率高;当母亲、父亲、其他家庭成员也参与体育活动时,均有超过70.0%的孩子形成了体育参与习惯,其参与率分别为 77.8%、74.4%和73.2%。与未受同伴或体育教师影响相比,受到同伴或体育教师影响的少年体育参与率更高,分别为72.5%和64.9%。

表2 少年体育参与率及其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由于本研究涉及多元解释变量,故在运用拟合优度检验时,通过使用调整的拟合优度来消除变量元素增加对拟合优度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到,调整拟合优度后,仍然和少年体育参与相关的变量为:家境、性别、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体育参与、同伴的影响。家境方面,富裕或清贫家庭的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几率比一般家庭孩子更高;但将富裕和清贫家庭相比,却并未发现两者孩子的体育参与率有显著性差异(OR:0.8;95%CI:0.6-1.0)。

家庭成员方面,对比那些没有参与体育的家庭成员,有体育运动习惯的母亲(OR:2.5;95%CI:2.0 -3.1)、父亲(OR:2.9;95%CI:2.4-3.4)及其他家庭成员(OR:1.9;95%CI:1.5-2.3)的孩子体育参与可能性更大,即表明:家庭成员的体育参与对少年体育参与有积极影响。性别方面,从表2看到,男孩较女孩更易参与体育运动(OR:3.2;95%CI:2.7 -3.8),但在母亲的体育参与和孩子的性别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显示出母亲是否参与体育运动对她的女儿和/或儿子会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交互OR:0.5;95%CI:0.4-0.9;P=0.006);同时,在父亲的体育参与和孩子的性别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显示出父亲是否参与体育运动对他的女儿和/或儿子也会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交互 OR: 0.8;95%CI:0.7-1.2;P=0.01)。

通过各项调整后的OR比值比可以看到,对比母亲不参与体育,在母亲也参与体育时的女孩参与体育活动几率更高(OR:2.3;95%CI:1.5-3.4);而无论母亲是否有参与体育,男孩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率相似(OR:1.1;95%CI:0.7-1.7);换个角度看,当母亲不参与体育时,男孩比女孩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率高(OR:3.1;95%CI:2.5-3.8);当母亲参与体育时,男孩和女孩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率相似(OR: 1.4;95%CI:0.7-2.5)。

通过各项调整后的OR比值比可以看到,对比父亲不参与体育,在父亲也参与体育时的男孩参与体育活动几率更高(OR:2.9;95%CI:2.1-4.0);而无论父亲是否有参与体育,女孩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率相似(OR:1.0;95%CI:0.6-1.6);换个角度看,当父亲不参与体育时,男孩比女孩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率高(OR:2.6;95%CI:2.0-3.3);当父亲参与体育时,男孩比女孩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率更高(OR: 3.5;95%CI:2.9-4.2)。

另外,表2还显示,同伴对少年体育参与有积极影响(OR:2.7;95%CI:2.4-3.2);尽管体育教师(OR:1.3;95%CI:1.1-1.5)与少年体育参与之间存在低度正相关,但当其添加到主效应模型中时,则体育教师(OR:1.0;95%CI:0.8-1.2;P=0.18)和年龄(OR:1.0;95%CI:0.9-1.0;P=0.16)两者与少年体育参与均不相关。

3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试图从社会学视角,探究年龄、性别、家境、家庭成员、同伴、体育教师等因素与少年体育参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研究假设不同[2,7],未发现年龄和少年体育参与之间有相关性。初步考虑这是由于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掀起了阳光体育运动热潮,唤起了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吸引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少年体育参与上升到了社会文化层面。同时,通过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建设学生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主题鲜明的各类集体性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中。目前,随着体育活动项目的种类和数量日益繁多,室内外锻炼场所也在进一步增加和完善,青少年在闲暇时间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进行体育运动。

研究结果还显示,富裕和清贫家境对少年体育参与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作用。虽然现有数据还无法体现家境和少年体育参与之间关联的程度和方向,但已有相关研究表明[3,6,7,13,14],富裕家境和体育参与之间呈正相关,即优越的经济条件对少年身体活动有积极影响。少年儿童的大部分日常时间主要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他们通常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而在很大程度上,良好的社会经济支持是实施体育运动的前提。例如,一些专业系统化的运动项目多依赖于在配备了较为齐全的体育设备设施的特定体育场所内进行,如各类球馆、游泳馆、武术馆、少年宫等;组织体育旅游和户外运动也需要配备专业的体育装备;参加俱乐部的跆拳道、体育舞蹈等训练班还必须向所在机构和教练缴纳相应的培训费和会员费等。另一方面,在经济过于拮据的家庭,课余时间可供孩子选择的现代高科技休闲娱乐活动非常有限,因为他们无法负担电脑游戏、长时间上网冲浪等所产生的额外费用,取而代之的则是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或通过简易的体育游戏来取悦自己。

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一般认为社会文化的支持,如家庭、同伴、体育工作者的积极影响,对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至关重要,是从小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所不可或缺的。本研究显示,父母对子女的体育参与会产生积极作用,而这与另几项研究中提出的观点一致,即有身体活动习惯的父母,他们子女的体育参与趋势往往也比较高[5-9]。针对这一现象,有几种不同的解释。Schor[15]等人认为,家庭成员互相之间在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方面往往都非常相似。这些相似之处反映出了家族性遗传倾向,以及对身体、社会和情感活动的共享,同时也促进了健康信念和健康价值观的形成。Taylor[16]等人认为,父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或限制子女的体育参与。一方面,家长控制着体育器材和相关装备的购置权限;另一方面,对子女而言,家长自身的体育行为也是一种身体活动的参照模式。

根据孩子的不同性别,本研究发现在母亲和子女的体育参与之间有着不同的关联性,即在母亲体育参与和孩子性别之间有交互作用:相对于男孩的体育参与,母亲对女孩的体育参与影响更大。尤其是当女孩在她的母亲有体育行为时所显示出的身体活动倾向性比其母亲没有体育行为时更高。然而,男孩的体育参与却不受其母亲是否有体育行为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父亲体育参与和孩子性别之间也有交互作用:相对于女孩的体育参与,父亲对男孩的体育参与影响更大,即当男孩在他的父亲有体育行为时所显示出的身体活动倾向性比其父亲没有体育行为时更高。以上现象表明,母亲和父亲的角色分别在影响女孩和男孩身体活动水平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已有证据揭示出父母性别角色的具体社会化问题[17,18]。一些研究显示了母亲和女儿体育参与水平之间的关联,以及父亲和儿子体育参与水平之间的关联。Wold[17]等人认为,母亲对她们女儿的体育参与有很大影响,而父亲对他们儿子体育参与的影响则更大。O'Loughlin[18]等人也发现,父母对孩子体育参与的影响更多意义是体现在父与子之间,以及母与女之间。

当母亲不参与体育时,接受研究假设,即男孩的体育参与度高于女孩。过去很多研究表明[6,7,14,18],男孩比女孩更活跃,且更易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几位学者认为男性体现出较高的运动参与率,主要是源于一种社会文化特性[19]。过去,对男性这一社会和文化角色的认定是基于高强度的劳作或重体力劳动;而对女性这一社会和文化角色的认定则是基于家庭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此外,自幼年时代始,男性就一直被鼓励参与体育竞技比赛并获得不同形式的奖赏,而女性则更多的习惯于从事久坐的案头工作,尤其是家务或家政性质的[20]。其它有关女孩体育参与率比男孩低的原因可能还包括他们在身体形象(体型)、身体活动能力(体能)和实践体育活动所需的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但在本研究中,还应注意到,当母亲参与体育时,男孩和女孩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率相似。除父母之外,其他家庭成员的体育参与似乎也成为孩子养成体育参与习惯的积极性影响因素。虽然相关报道有限,但之前研究也有类似发现[5,7,17]。

同伴群体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他们兴趣爱好相仿,时常聚集和交往,相互间的影响较大,甚至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鉴于同伴群体成员具有趋同性和认同感,尤其是在少年儿童中,只要同伴群体中有一部分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其它成员就会相应地受到感染,并逐渐被引领到这项运动中来[1]。故人们普遍认为,少年儿童乐于开展团体/群体性活动。本研究也接受研究假设,即同伴的影响与少年体育参与之间呈正相关。有证据显示[5,7,8,17],热爱体育的青少年往往有同样喜欢身体运动并充满活力的小伙伴。Duncan[3]等人认为,同伴对少年体育参与所给予的社会支持主要体现在社会整合(共同参加体育活动)、情感鼓励以及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共享等方面。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教师对少年体育参与有较低的积极作用,与研究假设基本一致;但在用主效应模型对变量的拟合优度调整后,却并未发现体育教师对少年体育参与有任何影响,故最终不接受研究假设。从本质上考虑,同伴影响应该是弱化体育教师影响的关键因素。实际上,与体育教师的影响相比,同伴可能会更有助于少年建立起长期有效的体育行为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方式[7,21,22]。即便如此,也不能片面地否认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主导作用,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体育教师在思想引领、项目教学、技能指导、活动组织、损伤预防等方面对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有效作用。

4 结论

(1)少年体育参与度与年龄不相关,而与性别相关。

(2)富裕或清贫家庭的少年参与体育相对更多。

(3)女孩在母亲参与体育时的体育参与度更高,而男孩的体育参与度则不受母亲是否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男孩在父亲参与体育时的体育参与度更高,而女孩的体育参与度则不受父亲是否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4)当父亲不参与而母亲参与体育时,男孩和女孩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率相似。

(5)同伴对少年体育参与有积极影响。

(6)对其它因素的拟合优度调整后,未发现体育教师对少年体育参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 韩会君,陈建华.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6):16-20.

[2] Sallis Jf,Prochaska Jj,Taylor Wc.A Review of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Med Sci Sports Exerc,2000,32(5):963-975.

[3] Duncan M,Woodfield L,Al-Nakeeb Y,et al.The Impact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The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of British Secondary School Children[J].Eur JPhys Educ,2002,7(1): 30-44.

[4] Harrell Js,Pearce Pf,Markland Et,et al.Assess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Adolescents:Common Activities of Children in 6Th-8Th Grades[J].JAm Acad Nurse Pract,2003,15(4):170-78.

[5] Raudsepp L,Viira R.Sociocultur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Adolescents[J].Pediatr Exercise Sci,2000,12(1):51 -60.

[6] Wagner A,Klein-Platat C,Haan M,et al.Relations Entre Niveau D'Activite′Physique Des Colle′Giens Et Celui De Leurs Parents:Associations Avec Leniveau Socio-E′Conomique[J]. Revue d'Epidemiologie et de Sante′Publique,2002,50:74 -75.

[7] Vilhjalmsson R,Kristjansdottir G.Gender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The Central Role of Organized Sport[J].Soc Sci Med,2003,56(2):363-374.

[8] Duncan Sc,Duncan Te,Strycker La.Sources and Types of Social Support in Youth Physical Activity[J].Health Psychol,2005, 24(1):3-10.

[9] Cleland V,Venn A,Fryer J,et al.Parental Exercise is Associated With Australian Children'SExtracurricular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Cardio Respiratory Fitness:A Cross-Sectional Study[J]. Int JBehav Nutr Phys Act,2005,2:1-9.

[10] Baecke Ja,Burema J,Frijters Je.A Short Questionnair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i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J].Am JClin Nutr,1982,36:936-942.

[11] Montoye Hj,Kemper Hc,Saris Wh,et al.Measur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Energy Expenditure[M].Champaign: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1996.

[12] Philippaerts Rm,Lefevre J.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ree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s In Flemish Males[J].Am J Epidemiol,1998,147:982-990.

[13] Schmitz Kh,Lytle La,et al.Psychosoci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Leisure Habits in Young Adolescents:The Teens Eating for Energy and Nutrition at School Study[J].Prev Med,2002,34(2):266-278.

[14] Woodfield L,Duncan M,Al-Nakeeb Y,etal.Sex,Ethnic and Socio-Economic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J].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2002,14(3):277-285.

[15] Schor El.The Influence of Families on Child Health.Family Behaviors and Child Outcomes.[J].Pediatr Clin North Am, 1995,42(1):89-102.

[16] TaylorWc,Baranowski T,et al.Family Determinants of Childhood Physical Activity:A Social Cognitive Model.In:Dishman Rk,Editor[J].Advances in Exercise Adherence.Champaign: Human Kinetics,1994,319-342.

[17] Wold B,Andersen N.Health Promotion Aspects of Family and Peer Influences on Sport Participation[J].Int JSport Psychol 1992,23(4):343-359.

[18] O'Loughlin J,Paradis G,Kishchuk N,et al.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children In Multiethnic,Low Income,Inner-City Neighborhoods in Montreal,Canada[J].Ann Epidemiol 1999,9 (7):397-407.

[19] Weinberg R,Gould D.Gender issues in sport and exercise.In: Gisolfi C,Lamb D,editors.Foundation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M].Indianapolis:Benchmark Press,1995,495 -513.

[20] Lasheras L,Aznar S,Merino B,Lopez Eg.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Spanish Youth Through the National Health Survey[J].Prev Med 2001,32:455-464.

[21] Pratt M,Macera Ca,Blanton C.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Inactivity in Children and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Current Evidence and Research Issues[J].Med Sci Sports Exerc 1999, 31:S526-533.

[22] Sallis Jf,Alcaraz Je,Mckenzie Tl,etal.Predictors of Change in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Over 20 Months:Variations by Gender and Level of Adiposity[J].Am JPreventMed 1999,16 (3):222-229.

少年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Correlation Studie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olescents'Sports Participation

CHEN Jinao1,CAIHaogang3,LU Aming1,YIN Mingkun4,XU Yuxiang5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this studymainly explor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amily,peers,PE teachers and adolescents'sports participa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youth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improving their physical health.Methods:Depending on Baecke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a survey is conducted on 500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peers,PE teachers.Then all the data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ith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1)Adolescents'sports participation is related to gender but not to age;2)Adolescents in rich or poor families aremore likely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3)Girls often demonstrate higher sports participation when theirmothers take part in sports;however,boys'sports participation is notaffected by such a phenomenon;Boys indicate higher sports participation when their fathers do so.However,girls' sports participation is not affected by it.4)Boys and girls are similar in sports participation when theirmothers take part in sports but fathers do not;5)Peers exhibit a positive effect on adolescents'sports participation.6)After adjusting the goodness-of-fit of other factors,PE teachers have no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adolescents'sports participation.

adolescent;sports participation;family;peers;PE teachers;correlation

G807.2

A

1001-9154(2015)02-0121-0006

G807.2

A

1001-9154(2015)02-0121-06

10.15942/j.jcsu.2015.02.023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TY045)。

陈金鳌,助教,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休闲体育心理认知。通讯作者:陆阿明,E-mail:luaming@suda. edu.cn。

1.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2.常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常州213164;3.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商丘476000;4.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021;5.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021

1.School of P·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21;2. School of P·E,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 3.School of P·E,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Shangqiu 476000;4.SIP,NO.2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Suzhou 215021;5.SIP,Loufe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uzhou 215021

2014-07-20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同伴男孩
体育运动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寻找失散的同伴
男孩胆小不丢人
呆呆和朵朵(13)
落地
老男孩
男孩J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