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与密度对油菜品种沣油679直播栽培产量等性状的影响

2015-10-09 05:25童金花沈真实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肥力施肥量单株

曲 亮,李 莓,童金花,沈真实

(1.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125;2. 浏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 浏阳410300)

油菜是湖南省最重要的冬季经济作物之一,近几年种植面积已突破123 万hm2,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湖南省油菜种植由以往的育苗移栽逐渐向直播栽培模式转变。轻简化的直播栽培虽然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但其栽培技术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刚推向市场不久的杂交油菜新品种,由于技术措施尚未较好的配套,新品种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杂交油菜新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沣油679”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3010 号),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芥酸硫苷含量低、含油量高等优点。目前,影响油菜直播栽培最重要的两个因子是肥料和密度。为了更好地发挥沣油679 的良种特性,探索高产栽培技术,笔者于2013~2014年在湖南省作物研究所进行了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沣油679 产量等性状的影响,旨在为油菜良种良法配套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杂交油菜品种沣油679 由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提供,底肥、追肥均用三元合肥(N∶P2O5∶K2O=15%∶15%∶15%)。

试验于2013~2014年度在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内油菜试验田进行;试验地土壤肥力均匀,前作水稻,pH值7.35,有机质2.11%,含氮0.77%,速效磷0.018%,速效钾0.072%,2013年9月30日播种。

1.2 试验方法

采取裂区试验设计,以施肥量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3 次重复。主区设3个处理,施肥量分别为450 kg/hm2、600 kg/hm2、750 kg/hm2;副区设5个处理,密度分别为20 万株/hm2、30 万株/hm2、40 万株/hm2、50 万株/hm2、60 万株/hm2;小区面积20 m2(10 m×2.0 m)。

2013年9月中旬水稻收割后进行土地翻耕并根据试验设计施底肥,各处理底肥与腊肥的比例为4∶1,9月30日采用人工撒播方式播种,其他田间管理按一般大田生产要求进行。

11月1日进行田间苗期密度调查,每小区取样3点,每点1 m2,统计各处理苗期密度并按试验设计的密度定苗。12月16日进行田间苗情调查,每小区取样3 点,每点1 m2,每点10 株进行冬前苗情考查。收获前进行经济性状考查,每小区取样20 株,按区试考种办法进行考种,各小区单打单收,测量小区实际产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冬前苗期性状分析

由表1 可以看出,根茎直径、苗高、绿叶数、叶面积等各项苗期营养生长指标与施肥量成正相关,与密度成负相关。在低肥力情况下,不同密度的苗期差异不如高肥力明显,以绿叶数为例,在450 kg/hm2处理下,高密度(60 万株/hm2)和低密度(20 万株/hm2)的绿叶数相差为1.2,但在高肥力处理(750 kg/hm2)下,相差达2.6,并且随着密度的增加,肥料对苗期的影响成下降趋势。以根颈直径为例,在密度20 万株/hm2时,3个主处理的根颈直径分别为0.72、0.78、0.85,最高相差达0.13;密度达到60 万株/hm2时,根颈直径分别为0.62、0.63、0.63,3个处理几乎无差异,说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光温条件不足,油菜的个体生长受到了抑制,当密度达到60 万株/hm2时,增加施肥量并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可见肥料和密度两因子对沣油679 的冬前营养生长有较大影响,协调好肥料和密度成为能否夺取高产的关键。

2.2 经济性状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表2),沣油679 的千粒重受肥料和密度的影响较小,基本稳定在3.8 g 左右,其他主要经济性状基本与施肥量成正相关趋势,但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生产力明显降低,表现为株高降低、茎基粗下降、分枝部位提高、一次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等明显减少。在各主处理中,副处理之间的差异明显,总体趋势是随着密度的增加,经济性状明显降低。尤其是在高肥力处理下,不同密度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例如在主处理为750 kg/hm2时,对密度20 万株/hm2和60 万株/hm2进行比较,其株高、茎基粗、分枝部位、一次分枝和单株角果数相差分别为22.2 cm、0.37 cm、14.8 cm、3.6个、113.7个;在主处理为450 kg/hm2时,其相差分别为16.4 cm、0.18 cm、9.8 cm、2.7个、85.6个,说明肥力水平越高,密度对经济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大,肥力水平越低,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当密度达到60 万株/hm2时,3个主处理之间的经济性状几乎无差异。可见,肥料虽然能有效提高单株生产力,但必需在合适的密度范围之内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表1 施肥量与密度对沣油679 苗期性状的影响

2.3 产量结果分析

从表3 可以看出,各处理的产量水平在2 005.0~3 376.7 kg/hm2之间,其中以600 kg/hm2、40 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单产达3 376.7 kg/hm2,比其他处理增产6.3%~68.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可见施肥量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很大。

表2 施肥量与密度对沣油679 主要经济性状影响

在低肥力处理(450kg/hm2)下,以副处理50 万株/hm2产量最高,比20 万株/hm2处理增产23.9%,增产极显著,说明在土地肥力不高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充分利用其群体的生产力,发挥群体效应,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

在高肥力处理(750kg/hm2)下,以副处理30 万株/hm2产量最高,比60 万株/hm2和20 万株/hm2处理分别增产26.6%、58.4%。其中20 万株/hm2处理因肥力过高、密度太小而倒伏,严重影响了产量;60 万株/hm2处理因密度过高,光温条件不足,导致其单株生产力低下,肥料的增产作用得不到发挥,造成产量较低。因此,在土地肥力较高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提高单株生产力,可获得高产,增加收益。

2.4 生育期及抗逆性分析

2.4.1 生育期 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和密度均对生育进程有影响,其中初花期受肥力影响较大,同密度条件下,高肥力处理(750kg/hm2)比低肥力(450kg/hm2)处理晚开花2~4d(表4),可能与肥力较高,油菜单株长势较旺有关。但肥力对全生育期影响不大,全生育期主要受密度影响,密度越大,全生育期相对较短,相差1~2 d,差异不明显。

2.4.2 抗逆性 在抗倒性方面,当沣油679密度达到60万株/hm2时,均出现倾斜状态(表4),这与密度过大时,田间荫蔽度加大,植株茎杆较细有关。处理(750kg/hm2、20 万株/hm2)倒伏,说明在肥力较高、密度较小的条件下,油菜单株长势过旺,易发生倒伏。因此,在进行油菜直播栽培时,在高肥力条件下,密度不能太小,否则易引起倒伏,影响产量。

表3 施肥量与密度对沣油679 产量的影响

在抗病性方面,发病率和病指均随着密度的增加成上升趋势,这与田间荫蔽度增加且通风透气性差有关。此外,处理(750 kg/hm2、20 万株/hm2)发病率和病指均较高,可能是由于倒伏,植株茎杆受损,易发生感染。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沣油679 在轻简直播栽培模式下,施肥量600 kg/hm2、密度40 万株/hm2时,其产量可达3 376.7kg/hm2,说明该品种具有较强丰产性,能较好的适用于轻简直播栽培模式。此外,在高肥力(750 kg/hm2)处理中,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密度30万株/hm2;在低肥力(450 kg/hm2)处理中,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密度50 万株/hm2。说明在轻简直播栽培模式下,应根据地力水平来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才能获取高产,即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密度应控制在30万株/hm2左右,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区,密度应控制在50 万株/hm2左右。这与田祖庆等[2]、宋光平等[3]的研究结果相似。

表4 施肥量与密度对沣油679 生育期及抗逆性影响

在轻简直播栽培模式下,只要合理控制好施肥量和密度两因子,沣油679 仍能表现出较强的丰产性,并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抗逆性较强,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此外,在生产上,要获得最佳产量和最高经济效益,仍需对适宜播种期、病虫草害防治、节本增效等相关技术进行研究,确定出各种措施的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沣油679 的增产潜力,提高种植效益。

[1]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全力确保2014年秋冬种生产取得新突破[J].湖南农业,2014,(10):1-3.

[2]田祖庆,杨国富,宋光平,等.稻田油菜免耕直播密度与播种期探讨[J].作物研究,2003,17(3):127-128.

[3]宋光平,田祖庆.湖区油菜稻板田机械直播适宜播种期与播量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2):41-42.

[4]范连益,帅海洪,陈卫江,等.湘东地区不同耕整方式下直播油菜适宜播种量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19):29-33.

猜你喜欢
肥力施肥量单株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小豆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光照条件、施肥量和播种时期等对几种野生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浙江油-稻轮作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特征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生物肥力将成为我国土壤修复的主要方式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
不同追肥时期和施肥量对机插双季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