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开拓中国年轻人“目标社交”

2015-10-09 16:30吴炜
中关村 2015年9期
关键词:条条哈佛峰会

吴炜

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的创始人汤玫捷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她曾是2005年哈佛大学在中国唯一的被提前录取者,也是当年唯一亚洲籍的美国杰佛逊总统奖学金获得者。后来,她一直致力于把哈佛优良的学术和学习资源带来中国来,帮助中国学生进入哈佛等顶尖的国内外大学。她首次引入中国的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已经在中美教育交流方面耕耘十年。峰会每一年都在不断地改进和扩展项目,现已扩展至在峰会以外继续帮助中国学生到哈佛去交流、培养中国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社会公益创业,甚至发放免费的助学金,让边远地区和贫困学生能够来到哈佛峰会及相关项目。

不过,她发现这样做似乎还不够,坚持十年下来,能影响的也只有一万精英人群。“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影响到到10万、100万、1000万、1亿这样的互联网上瞬息之间就能达到的数字、影响更多的有志年轻人呢?”汤玫捷自问。

2015年8月14日下午,当哈佛峰会十周年特别活动——互联网教育APP“条条”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时,汤玫捷的疑问已经被自己和团队同事的行动回答。

发力于新型社交

条条是这样一种“目标社交软件”,它开创了“学术朋友圈”的概念,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身阅读学习的行为和进度,结识共同目标的同龄人,了解优秀者的奋斗学习轨迹。

汤玫捷称,条条立足于国内极具影响力的青少年国际教育线下活动,希望影响更多有志、有趣的年轻人。“条条取义‘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相信这句话并不只是一个理想,就像古罗马时代的基础建设可以让人们从欧亚大陆上的不同国家沿着一条路一直走到罗马一样,我也希望我们的产品可以鼓励每一个有目标的人沿着自己的道路一直不断地走下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条条的软件逻辑也并不复杂。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记录自己每一个努力的行为和轨迹,例如以“如何考上清华北大”,“如何通过托福雅思”为主题,通过打卡的方式忠实记录自己为实现这些目标读了哪些书,参加了哪些活动和课程,去过了哪些地方,采取了何种学习方式等等。结合图片文字一同分享给更多拥有同一目标的社交伙伴。条条中可以准确地查看到其他用户同时或者曾经做过同样的事情,当时的感想和记录。可以便捷地浏览到其他用户在一段时间完成目标过程轨迹的全息记录。随着学生的成长,它的目标实现状态和进度条都将改变,其他用户也可以看到这个用户是“已考上某某大学”或“已具有某某技能”的前辈,建立不同用户所积累数据的可信度。

而那些正在制定同样目标的人们,可以通过查看前辈或同龄人的奋斗轨迹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加速目标的实现进程。通过数据分析和整理,使用便捷易懂的可视化图表让用户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完成目标的全过程。用户可以个性化地定制自己的目标群,有效地和更多用户沟通交流,通过点赞、留言、相约共同学习等方式形成互动,在条条内部形成一个个以实现不同目标为目的的激励社群。

在沉淀用户奋斗轨迹数据的同时,条条还会基于大量的用户数量,呈现每个特定目标下经大数据表明最有效、最受用户欢迎的努力途径、学习资源、成长轨迹,为用户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信息。

朝气蓬勃的创业团队

一个成功演讲的要素可以包括:清晰的逻辑、幽默感、亲和力、互动性、紧扣目标。在这次条条发布会上,汤玫捷做到了。在介绍条条团队的时候,汤玫捷使用PPT,用各种数字为标记诉说了团队成员的各种失败史和生活趣味,常常引起台下哄堂大笑。比如失恋的次数、连续加班的天数以及养宠物的种类等等。这让创业的学霸们的形象变得十分可亲近。

互联网创业也要讲究不熟不做。事实上,条条所包含的内容,对于其“学霸级”创业团队来说并不陌生。这个团队由来自哈佛、麻省理工、腾讯、艺电的一些优秀毕业生和员工组成,本身在学业追求方面颇有心得。

而向媒体和用户正式介绍条条,对于汤玫捷团队来说也是“第一次”。让只内测了30天的条条面对公众亮相,这种信心来自于内测用户对该款软件的反馈和对市场的判断,此前美国和东亚多国市场已经有类似的商业模式和明星产品出现。据汤玫捷介绍,条条30天内发布了32个版本,每个改动都来自于QQ群里学生用户的反馈,改每个bug的时间平均少于2小时。

作为活动亮点之一,在这次哈佛中美峰会活动兼条条发布会上,著名的天使投资人、也是广受欢迎的青年“人生导师”徐小平也出席了。他被汤玫捷戏称为条条的“CEO”(chief encouragement officer 首席激励官)。据悉,徐小平对汤玫捷本人以及条条开创的新颖的学习社交模式十分看好,在条条项目在创始之初就对其进行了个人天使投资。在这次发布会上,徐小平分享了他与条条及主创团队之间的故事。

社交软件的新方向

发布会上现场上,在场的从全国层层选拔的300余名学生反响十分热烈。在今年的哈佛峰会开始前一个月,哈佛峰会从全国5000余名申请者中精挑细选的600余名学生就在“条条”上展开了一场激动人心的“京沪大战”。哈佛峰会北京、上海两个会场的学生每天竞相进行读书打卡比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很多学生表示,这样的一个与传统“朋友圈”完全相反的、关注于奋斗路上每一件朴实小事的平台,恰恰激发了自己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动力和耐力,“感觉和网络上很多让人越来越浮躁的APP完全不同”。

据称,这种通过大量阅读而达到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的学习方式,和哈佛等美国顶尖大学提倡的教育方法十分吻合。以“见证自己的努力,读懂别人的优秀”为创办理念,条条从一个角度可以让处于不同教育资源和地理的年轻人加强信息共享和互通,让年轻人跨越地理的阻隔,在虚拟空间的一个积极向上的互助社区共同进步。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款软件其实也在探索社交软件的新方向。社交媒体在近年来蓬勃兴起,满足着人性的各种需求。随着信息的数量级增长和人际互动的日益便捷,互联网和网络社交也让不少人感受到信息的碎片化、无聊化,以及时间极易流逝。但是,科技注定不会倒退,社交软件只会越来越普及。那么,像技能交换、学习互助、目标管理类的软件的应运而生,将会帮助我们克服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弊端,而充分运用它的有益之处。

猜你喜欢
条条哈佛峰会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历届峰会回顾
条条管线连北京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查尔斯·埃利奥特:改变哈佛的人
女儿考上哈佛 妈妈做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