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回眸与远征

2015-10-09 16:55毛志成
中关村 2015年9期
关键词:古文化远征感性

毛志成

中国文化的回眸价值和反刍价值都是很大的,因为中国曾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古国。例如中国不但是最早创造了文字的国家之一,而且文字的数量之多也是空前的。中国文字的突出特点是一字即一词,一词即一概念。《康熙字典》收集的汉字至少有12万之多。中国人能用10余万的概念进行思维,也包括积累的文献数量之多,这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因此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古国。

中国今天也可以被称之为文化大国,证据之一就是中国十几亿人中的大多数人摘掉了“绝对文盲”的帽子,年轻一代大都有了基本学历(小学、初中也算学历)。其中有较高学历的人(如大学生),加上他们的老师和具有各种职称、名号的人,数量也可能抵得上某些中小国家的人口总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文化大国也并非虚话。

只是中国尚未成为文化强国,这一点也是事实。于是中国的文化,就有个继续远征的问题。

任何的远征,都离不开时时回眸,以及对既成的文化的咀嚼和反刍。否则也会使远征导致故国故都、故乡故园的同步沦陷、同步荒芜。

回眸、反刍、远征,缺一不可!

对中国古代文化、前代文化的回眸,当然首先会引起我们的自豪感。任何的妄自菲薄以及虚无主义态度都是错误的。但在回眸中对指点和清点的东西一律视为珍宝,连垃圾、粪便也百般瞻仰,这也是没出息的。同样,在食用古今文化粮草时不咀嚼,不反刍,尤其是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吸收其确实有益的营养,也是一种愚蠢。

当然,一味地陶醉于回眸,陶醉于对陈年食物的咀嚼(频频赞叹“味道好极了”),不能将营养转化为自身的实际健壮,失去了远征的志气和力气,这也是悲哀的。

中国的古文化都好么?不!中国的古文化都不好么?不!

中国古文化的宝贵之处很多,主要表现在中国曾是理性思维(包括理念形成、信条建立以及对事物的意义追问)最为看重的国家。而对自发式的感性体验则有俯视感、远离感。

这是中国文化的优质所在,值得看重。但劣质的因素也与之并生,值得反思。劣质因素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理性思维超高化、畸形化(主要是政治化)的色彩太重;一是感性体验(包括情感的具体化、行为的自由度和科学的实验能力)往往疲弱。最终导致社会科学的纯粹唯理念化而缺乏实用价值,和自然科学的浅层操作和低级制造多于深层的发现和创造。加上政治霸权的极端性统治,很难产生像古希腊“平面几何”“流体力学”“精密算学”那样的真正科学。至于自18世纪前后带有现代意味的文化,无论是自然科学中的“进化论”“万有引力定理”等等,还是社会科学中的“平等观”“人权观”等等,包括马克思主义所属的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都曾没有成为中国的回眸对象。反倒是中国将回眸当成怀古,将咀嚼当成玩味,将反刍当成恋旧,这样的习惯却颇顽固。这都阻遏了我们的远征!

今天我们终于开始进行文化远征了,终于将实现文化强国定为目标了,这是国之大幸。

但是对文化远征的理解也必须正确,必须深刻,有两种误读也必须克服。这两种误读是:

一,将远征的目标定得较小、较近,过分看重直接功利和短期功利;

二,盲目乐观,将远征看成一跑一跳就能“大跃进”,对征程中的难度认识不足。

不关注远大目标或失去乐观精神的文化不是有生机的文化,不正视困难或不承认困难的文化也不是严肃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善于正视困难并切实解决困难的行为更近于有文化,更近于文化强国。

强国的强,根本强在哪里?主要指两点:

一,理性思维的能力强,善于前思后想、左思右想、深思细想;

二,感性实践的能力强,想而后说,说而必做,做而必效,效而必大。

远征已始,我们将在一定会有曲折但大方向正确的航道上前进!这其中,就包括使回眸成为积极的回眸,即客观冷静的反思。在回眸中,在评点故国故都、故乡故园、故迹故物时首先要唤起骄傲之情,也要同时要强化谦虚之心,从而不卑不亢。

在很多时候,远征就是对已知境界的离去和超越。这当然是对的,但一个失去任何回忆的人无论怎样远行或远航,都可能成为胡乱流浪,一切的所得都可能等同于失去。同样,一个有回眸癖从来不敢向未知领域涉水的人,他收藏的任何珍宝也都可能像捧着一堆垃圾或粪土!

猜你喜欢
古文化远征感性
新的远征
远征
古文化元素在应用市场的发展研究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天津古文化街游记
上海金龙古文化艺术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