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能否多形式演绎抗战岁月?

2015-10-09 17:00冯新生
中关村 2015年9期
关键词:盘山白洋淀红色旅游

冯新生

今年5月,“铭记历史同心圆梦”中国·保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红色文化走廊之旅暨河北省“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在河北保定市启幕,将持续到10月底结束。随之,京津冀旅行商、优秀导游员代表、旅游达人与国家级新闻媒体、京津冀主流媒体和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共同体验的线路之一就是“跟着老电影游保定”采风活动。

保定一带的红色旅游,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老电影有很深的“缘分”,半个世纪前在影院就赢得“满堂彩”、至少深刻影响两代人的抗战片《小兵张嘎》、《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平原作战》……故事背景地都在保定市区及所辖县市。不难想象,乘坐白洋淀水村村民的摇橹船,穿梭在当年阻击日军运兵船的芦苇荡中,听船夫讲述雁翎队的故事,是多么激动人心!由此联想到与白洋淀同为5A级旅游景区的天津蓟县盘山。

1991年2月的一天,盘山烈士纪念馆走进一位白发苍苍的日本老人,说自己叫冢月正南,是白草洼战斗幸存者,特来拜谒包森。这位老人献花圈后,写的挽联是:“惊弓之鸟漏网之鱼,不死之人拜谒包森。”(见北京日报2015年5月11日)近日,这件事连同包森司令员事迹在一些新闻媒体重新报道后,很多准备游览盘山的人与曾经游览过盘山的人终于知晓:形容盘山之美的生动文字,除了清乾隆帝点赞过的“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还有震慑人们心魄的抗战将领形象介绍与精彩生动的传奇故事。斯人已远、往事难忘:28岁就担任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冀东八路军13团团长的包森,曾领导开辟盘山地区抗日根据地,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击溃日军,智擒日本天皇“表弟”赤本三尼大佐,令日寇又恨又怕,常拿包森赌咒发誓:“口不应心,出门见包森。”就某角度而言,与清帝御笔相比,抵御外辱、为国献身,让强敌都敬佩万分的民族英雄,在这处景区更有感染力。

当下,形容京郊西山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推介词里,经常见到徐志摩的一段话:“北京灵性,全在西山那一抹晚霞”。其实,“那一抹晚霞”里,人们真的不能忘一位用自行车为抗战前线义务送药、保护国抗战志士的法国人贝熙叶医生。3月27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曾提到:“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叶”。(见人民日报2014年3月30日)

然而,无论在河北白洋淀芦苇荡里泛舟,还是天津盘山奇美山景里游走,或是在北京大西山旅游线路上探寻史事,以“老人故事会”、系列连环画、纪念歌曲、实景微电影或用工艺品形式研制的名人轶事纪念物……可谓难得一见。上述那些生动往事似乎被开发的景致、推出的美食、上映的娱乐产品所“淹没”,大多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皇帝曾驾临此处”、“景区拥有何种独特美味”等。当然,景区历史文化与饮食文化的传播很有必要,但与此同时,凸显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宝贵资源,似乎也应有广阔的研发空间。

还有需注重的是:以文艺形式演绎抗战历史,既要注重文化品位更要摒弃刻意“粗俗恶搞”。红色旅游文化有其文艺性更有其严肃性。只有让游人真切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烧岁月,被抗战英烈事迹所感动,才能实现“寓教于游”,让来宾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猜你喜欢
盘山白洋淀红色旅游
盘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培训掠影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美丽河北之白洋淀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美丽的白洋淀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