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劝君再读《战争论》

2015-10-09 17:08萧惑之
中关村 2015年9期
关键词:革命战争普鲁士军事

萧惑之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希望热爱读书的朋友,尤其是喜欢纵论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年轻朋友,不妨翻翻《战争论》这部影响世界的巨著。中国多年没有战事,时下在“央视”舞台高谈阔论的“军事专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的高手而已,毕竟是一家之言,“纸上得来终觉浅”,不可不信,但更不可全信。洞察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态势的最好方法,莫如静下心来读一些关于论述战争的经典著作。

《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战略家之一。他的论断,“战争无非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通常简译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否定战争本身就是目的,至今还被一些政治家们经常引用。有趣的是,克劳塞维茨从未“挂帅出征”独当一面,但作为幕僚却睿智并胆识过人,不乏真知灼见。更有意思的是,这位军事战略家,出身贫寒,天性腼腆而敏感,1792年刚刚12岁就加入了普鲁士军队。21岁时进入柏林陆军大学,26岁随奥古斯特亲王参加耶拿战役,不幸成为法军俘虏。1808年回国,不忘夙志积极参与普鲁士的军事改革。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前夕,他毅然决然地投入俄国军队服务两年,成为一位出色的幕僚。克劳塞维茨直到1818年即38岁时晋升将军,并出任陆军大学校长。嗣后,克劳塞维茨用了12年的时间,呕心沥血致力于《战争论》及其它军事著作的写作。1831年11月16日,克劳塞维茨逝世后,他的妻子用了5年时间,整理出版了《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10卷本,其中前三卷即为《战争论》。

《战争论》中,诸如“关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战争的母体”,“战争的政治目的就是通过武力消灭敌人”,“战略五大要素即精神、物质、数学、地理、统计”,“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最重要的准则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对手”,“战争中的攻防即进攻和防御是两种基本作战形式”,“积极向战史学习是最有权威、最能说服人的教师”等观点,至今依然正确,为后人借鉴。

《战争论》被专家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克劳塞维茨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英国军事学界认为,《战争论》不愧为全面研究军事学术最精辟的理论著作,可视为战略学之“圣经”。马克思、尤其是恩格斯,对《战争论》有极高的评价。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写道,“目前我正在阅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学术界的第一流人物,在军事方面是全世界公认的权威人士”。列宁更看重有关“战争目的”的深刻论述,对“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多次引用。毛泽东同志是《战争论》最伟大的实践者,他在延安窑洞里的煤油灯下研读《战争论》,结合国情世情,写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著名论著,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联系中国革命战争实践,推陈出新,有的放矢,提出了创新的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军事指导理论。这一理论一旦被人民群众掌握,便指导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开天辟地建国伟业立下卓越功勋。

“我们必须在理论上,同样在实践中,更确切地树立这样的观点:战争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政治的继续。”更要记住,“手里握着剑去争取和平最可靠”。愚以为,这是当下判断和应对“战争与和平”态势的基本原则。

猜你喜欢
革命战争普鲁士军事
革命战争年代的清华地下党员名单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
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
革命战争时期我军良好的官兵关系
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
19世纪初普鲁士的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