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笼层次和位置对笼养雏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5-10-12 01:19盛东峰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鸡体仔鸡雏鸡

盛东峰

(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育雏笼层次和位置对笼养雏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盛东峰

(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河南 周口466001)

以1日龄罗曼褐雏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育雏笼层次和位置对雏鸡生长的影响。试验将240只罗曼褐雏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0只(公母各半),饲养于含有四列鸡笼的育雏室内,采用叠层式电热育雏,试验期28d。每隔7d空腹称量并记录试验鸡体质量。结果表明:上、下两层之间,下层试验鸡体质量略高于上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离窗口近的试验鸡较离窗口远的体质量明显较高,且4周龄时差异显著(P<0.01)。结论:育雏笼层次和位置均能影响雏鸡生长。

育雏笼;层次;位置;生产性能

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的因素较多,如遗传、营养、环境等。在养殖场总体营养水平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养殖场环境便成为决定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诸多环境因子中,鸡舍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最为关键,也是日常管理最难控制的环节[1-4]。为了节约养殖空间,提高养殖效益,大型规模化养殖场通常采用笼养的方式。笼的层次和位置不同,其周围的微环境(温湿度、光照、通风)也会有差异。在准备试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笼子下层的平均温度要比上层低3~4℃,因此,笔者推测,随着笼养层次和位置的变化,光照、通风、有害气体浓度等均会发生变化,其对饲养动物的影响也会不同,但影响程度如何,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此方面的研究。该研究以240只1日龄健康、体质量一致的罗曼褐雏鸡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和分析育雏期间不同笼位置和层次间试验鸡体质量的差异,探讨了育雏笼位置和层次对雏鸡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雏鸡管理提供资料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动物与分组

1日龄罗曼褐雏鸡240只(公母各半),其中,公鸡平均体质量为33g,母鸡平均体质量为30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只。将试验雏鸡分别饲养于4列具有4层结构的叠层式电热育雏笼中。其中一组置于第4层(上层),另一组置于第2层(下层),饲养期28d。鸡舍内的俯视图见表1。

1.2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开食前,先用雏鸡开口灵饮水3次,用于增进食欲。第1周饮水添加庆大霉素水溶性原粉、AB速补、Vc等,用于消毒、排出胎粪和清理肠道,以增强鸡体的抵抗力[5]。整个试验期间,试验鸡自由采食、饮水;试验舍定期用百毒杀按1∶300~1∶400的比例加水稀释,喷雾消毒,舍四周用烧碱浓溶液喷洒消毒[6]。为了减少试验误差,试验雏鸡统一在8日龄断喙。试验舍光照采用1~3日龄时,全天24h光照,之后每天减少1~2h直至15日龄时达到每天8h的光照模式[7]。为防止雏鸡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根据种鸡场提供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详见表2。试验期间每隔7d空腹称量并记录试验鸡体质量。

表1 试验鸡舍俯视图

表2 雏鸡的断喙和免疫程序

1.3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建库,并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排对雏鸡体质量的影响

不同排对雏鸡体质量的影响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第1排和第2排相同层次的试验鸡在试验前3w内体质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在第4周龄时差异极显著(P<0.01)。调查分析表明,在饲养过程中,由于1排通风不善而导致1排局部温度比2排高3~4℃,两排之间的温度差最终影响了试验鸡的体质量增长。

表3 育雏笼位置对雏鸡体质量的影响

2.2不同层次对雏鸡体质量的影响

不同层次对雏鸡体质量的影响见表4。从表4中可以发现在整个饲养过程中相同排不同层次间,下层体质量略高于上层,但分析结果显示,试验鸡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笔者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不同层次试验公鸡相对母鸡而言,体质量差别较大(P>0.05)。公母鸡之间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可能与公母鸡的生理特点不同而使其产生了对温度和其他一些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表4 育雏笼层次对雏鸡体重的影响

3 讨论

3.1育雏笼位置对雏鸡体质量的影响

温湿度和通风是影响仔鸡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在保持鸡舍适当温度、湿度的同时,良好的通风极为重要。对于密封良好的育雏舍而言,良好的通风不仅能提供充足的氧气,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热量,而且对氨气、尘埃排放,保证鸡舍空气新鲜具有重要作用,通风换气还可以使室内各部位温度均匀,有利于鸡群的健康[8]。该试验中,4周龄时第1排试验鸡体质量显著低于第2排同一层次,可能与第1排距离窗口较远,通风不善,导致鸡舍内第1排局部温度偏高,影响鸡群的生长有关,这同时表明育雏笼的位置与育雏环境关系密切,因此在育雏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解决通风与保温的关系,合理设置通风口,以保证育雏的顺利进行。

3.2育雏笼层次对试验鸡体质量的影响

温度可以通过影响仔鸡的采食量改变仔鸡的生长速度[9]。有报道显示,将2~32周龄的白莱航鸡饲养于21.1℃和35℃环境中,最后1w高温组鸡群的采食量只有适温鸡群的50%,高温与适温相比增重率下降20%~30%[10]。D.R.Charles也发现49日龄以前的肉用雏鸡,气温在19~2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饲料消耗急剧下降,下降幅度为5.29g/只/℃[11]。该试验中,育雏笼上层的实测温度比下层高3~4℃,可能是造成上层仔鸡体质量略低的原因之一。

光照强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仔鸡的生长[12],育雏笼上层光照强度相对较大,仔鸡的可视范围大,活动强度大,能量消耗多[13]。故该试验中上层试验鸡的平均体质量略低于下层。

该试验采用叠层式电热育雏,每层之间通过载粪板相隔,由于育雏舍封闭较好,氨气的浓度较高,再加上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容易聚集在上层,可能也影响了上层仔鸡体质量的增加。

4 结论

通风好、靠窗的笼位,较距窗口远、通风不善的笼位更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叠层式电热育雏,下层较顶层有利于雏鸡的生长。

[1]辛建国.肉雏鸡的生长规律与温湿度控制[J].江西饲料,2011,(6):37.

[2]冯大军.雏鸡育雏期间的温度和湿度管理[J].草业与畜牧,2010,(10):16.

[3]张平.浅谈肉鸡舍通风[J].现代畜牧兽医,2012,(5):56.

[4]陈志梅.肉鸡舍通风与光照控制措施[J].农村养殖技术,2012,(9):21.

[5]马志东.雏鸡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要点[J].畜禽饲养,2012,(7):34

[6]魏祥法,管延同.雏鸡的饲养管理(一)[J].山东家禽,2003,(4):31-33.

[7]杨金明,刁有祥.肉鸡饲养手册[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5):218-221.

[8]荆衍军.关于密集化养鸡通风重要性分析[J].畜牧生产,2013,(1):31-32.

[9]宋素芳,藏为民,康相涛,等.立体育雏笼不同层面温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固始鸡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1-3.

[10]效梅,安立龙,王秋芳.热应激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00,22(6):31-32.

[11]D.R.Charles.TemperatureforBroilers[J].World's PoultryScienceJournal,1986,42(3):249-258.

[12]黄轩.光照因素对家禽生产的影响[J].河南农业,2011,(10):48-50.

[13]宋瑞艳,姜玉财,程显伟.肉鸡养殖应激反应及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2,(1):120.

S831.4+4

B

1004-5090(2015)05-0006-02

2015-03-20)

猜你喜欢
鸡体仔鸡雏鸡
蛋鸡羽毛覆盖度计算及其与体温关系研究
肉仔鸡腹水的诱发因素与防治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兽用陈皮口服液对肉仔鸡生长抑制治疗效果分析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鸡生产中的应用
肉仔鸡皮下水肿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鸡日粮中为啥要加食盐
肉仔鸡猝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优选雏鸡四法
鸡日粮中为啥要加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