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基业常青 不渝历史担当
——南京晨光集团公司成立150周年

2015-10-14 05:20胡建军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晨光航天

□ 胡建军

百年基业常青 不渝历史担当
——南京晨光集团公司成立150周年

□ 胡建军

今年9月19日,是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诞生150周年纪念日。展开晨光150年发展的巨幅画卷,呈现出的是数代晨光人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展现出的是晨光人为民族军工做出的突出业绩,体现出的是晨光人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的无私奉献精神,折射出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和强大。今天,回顾历史可以让我们收获继续前行的自信和力量;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一如既往地承担起铸利器、保和平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

民族脊梁

晨光的前身可追溯到晚清的金陵机器局。经过不断扩充,金陵机器局成为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的近代化机器大生产的大型军工企业,其仿制的洋枪洋炮,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显示威力,产品声名远扬。

抗日战争爆发后,金陵兵工厂(金陵机器局更名后)西迁重庆,更名为第21工厂。其产量约占全国兵工厂武器总产量的60%,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原金陵兵工厂人员返回南京,恢复成立60兵工厂。

晨光的脉络源远流长,她既有洋务运动之初金陵机器局民族兵工的基因,更有起源于抗日战争之初八路军人民军工的血液。1939年,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领导下,山西黄崖洞建立兵工厂,这也成为晨光前身的另一部分。从1939年底到1943 年5月,老一辈兵工人用最简陋的生产工具,为我八路军生产步枪近万支、手榴弹58万枚、追击炮2500门、炮弹26.2万发,为敌后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3年,从重庆返回南京的兵工厂与从山西迁往南京的兵工厂正式合并,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迫击炮生产基地。

大国重器

1965年以来,晨光集团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从地面设备到上天产品,打造国之重器,成为国之栋梁。

1971年开始,承担型号伺服机构研制任务,研制的领域涵盖了电液伺服系统、燃气伺服系统、电动伺服系统三大类产品。电液伺服技术研发、电动伺服技术研发国内领先,燃气伺服领域技术也在国内领先,成为航天科工集团唯一一家伺服控制技术专业研制单位。

1975年,国家批准某航天产品结构件加工和总装测试生产基地。“十一五”以来,晨光圆满完成专项任务,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等荣誉,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伺服技术研制机构之一,是国防科技工业难加工材料应用技术中心,形成了多领域航天装备研制格局,先后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制和生产,一批重点产品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一等奖。

从中国兵工的摇篮,到民族救亡图存的坚强后盾,再到国防科技工业的中流砥柱,晨光秉承“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理念,为民族独立与振兴、航天大国的崛起、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变革先锋

晨光之所以能够百年长青,不仅因为历史的渊源,还得益于它是变革的先锋。

上世纪70年代初,晨光就将航天地面加注运输车和金属软管技术应用于民用产业,生产出国内首批民用专用汽车和金属软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军工企业中第一个实行军转民的战略变革,使晨光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金属软管、波纹管补偿器、专用改装车、煤矿掘进机和青铜艺术制像等五大系列产品的民用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金属软管和波纹管补偿器生产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亚洲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金属软管和波纹管补偿器生产基地;“三力”牌洒水车、运油车等在国内专用汽车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研制的全挂机场加油车,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产品;青铜艺术制像制造是国内最大的基地,产品遍布东南亚。

民用产品开发必须融入市场机制。晨光率先组建了销售公司,在全国各地组建了25个销售分部,率先在全国军工企业中建立了自己的民品销售队伍和营销网络。“两个率先”使晨光成功地实现了第一次战略转型,走上了军民结合快速发展的道路。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紧密围绕改革发展加强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取得可喜的成绩和经验,成为许多企业竞相学习的榜样。“两个率先”让晨光的军民融合式企业初步成型,“三个转变”则奠定了晨光科学发展的战略格局基础。

第一个转变是由工厂制转变为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4年,晨光机器厂成为全国现代企业制度百家试点企业之一。到1996年,正式组建完成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完善了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为民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实现了民用产业的分立,大大改善了民用产业的运营环境,其营业收入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成长。

第二个转变是完善由单一工厂制转变为企业集团管理运行体制。晨光集团公司于1999年与其他法人和自然人共同发起组建了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改后,晨光将股票上市后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粉粒物料车生产线技术改造、压力罐车生产线技术改造及汽车柔性排气管生产线技术改造等11个项目。同时,建立国家级专用汽车技术开发中心,成为国内最大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完成5项管类产品生产线技改,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知名的管类产品研制生产基地。

第三个转变是由单一军工生产转变为军品、民品和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战略格局。从2003年开始,晨光集团公司利用主辅分离政策,对后勤服务单位进行主辅分离改制,组建了独立的南京晨光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解决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企业办社会的问题,也为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在改造传统服务业的同时,晨光集团实现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组建了南京晨光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现代服务业资本运作和发展的平台,快速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与南京市秦淮区政府下属企业合作,共同运作“晨光一八六五科技创意产业园”,该产业园已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续写新华章

着眼未来,晨光将顺应发展潮流进行第四次变革,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的转变。

在军品领域,将遵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2025”智能工厂建设规划,全面实现管理、物流、生产制造、测试验证等多个环节的信息交互与共享,从而大幅提高生产与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采用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物联网与服务网技术,向智能、绿色和高效的智能工厂转型升级,率先将国家智能制造2025在工厂落地,继续保持和发扬承担着重要的“民族使命”重任,成为提升国防装备快速制造能力的示范。

在民品领域,着重以伺服技术产业化产品、地面装备产品和节能环保产品三类主营民品,通过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变,将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服务业由分散型向综合性转变,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加速推进航天科工集团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大力推动文化融合和创新创业,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利用晨光集团老厂区打造“航天主题高科技创新产业园”,做优现有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将晨光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航天主题高科技孵化、转化、集聚基地及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地;航天和工业文化保护、展示体验的城市生活新地标。

疾风暴雨,挡不住百年晨光风采依旧;潮起潮落,历练出晨光儿女昂扬斗志。我们坚信,有建厂150周年的荣耀为动力,有民族脊梁的文化遗产,有铸造国之重器的前行使命,晨光必定会在打造航天强国、实现伟大中华民族梦中续写新的华章!

(作者为晨光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猜你喜欢
晨光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航天晨光
2020,航天路上50年
晨光
晨光与小鹿
逐梦航天日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晨光
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