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才是上帝

2015-10-15 17:50
CHIP新电脑 2015年10期
关键词:计划书上帝创业者

刘 博富德创投创始合伙人

客户是上帝!这几乎是所有公司对新员工培训的第一句话。在客户和用户是同一拨人的时候,这当然没什么错。而在互联网时代,客户和用户可能不是一个人,于是问题来了,谁才是我的“上帝”?

今天的王道是:用户是上帝。

但是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譬如有很多创业者,他们的商业计划书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数据,如世界市场有多大呀,增长速度有多快呀,中国市场有多大的需求呀等等,眼花缭乱。但是当我问他们:你访问过多少个你未来的用户?他们是怎么说的?很多人就会目瞪口呆。因为他们真的是没做。

为什么会问这样让人尴尬的问题?因为首先,用户是永远的第一,你要创业,不管你要赚谁的钱,你的产品和服务最终是落在用户身上,所以你的首要任务是充分、深入、广泛地了解你将来要面对的用户,不然的话,你所说的“需求”很可能就会是一个“想象出来的需求”或者叫“伪需求”。第二,你在商业计划书里的要么是“三手数据”,也就是来自于网络上的统计或者网上某些专家的说法,要么就是“二手数据”,包括行业报告,或者业内“专家”的指点江山,对于这些,并非没有参考价值,但是投资人更感兴趣的是你的“一手数据”,也就是你直接从用户那里得到的数据。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数据。

我曾见过一位令人钦佩的创业者,他想做某个专科的移动医疗,但还没有商业计划书。我问他为什么没有,他说还在做调查,然后给我介绍了他的方法。他首先通过亲戚朋友在微信上广发调查问卷,让病人或者潜在的病人填写,那是一份蛮专业的问卷,两个星期里收到了1 160个回复;之后他要再做一份问卷,给该领域中的医生;再做一份问卷,给该领域中的医院。这还不够,他还准备在回答问卷的人群中选择一些去面谈。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做出来好产品,因为他了解他的用户。

你所有的业务都是建立在最终用户的需求之上,不管他是不是给你付钱。不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你就不能开发出对路的产品,不能建立合适的销售渠道,甚至不能找出最对路的营销方式。而没有足够多的和足够好的用户基础,你就不可能有付钱给你的客户。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用户和客户分离的时候就不去管给钱的客户。解开这个结的办法是找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用户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当这两个数字,尤其是收入(因为利润的算法是不同的)低于市场平均值的时候,说明用户群的PV和UV没有能够带来足够的价值回报,于是就要下功夫去研究中间的转换出了什么问题,客户的要求是不是得到了满足,在客户方面的投入是不是应该适当加大等等问题。总之,这时候客户是可以放在第一位的。反过来,当每个用户带来的收入高于市场平均值的时候,就应该把一部分利润拿来发展更多的用户,创造更大的UV和PV。这本身应该是一个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公司的部门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因此随着公司发展重点的转换,部门的话语权要根据情况调整。例如,在需要发展用户的时候,用户运营部门说了算数,在需要提高销售额的时候,销售部门说了算数,虽然没必要一边倒,但是他们的话语权重不能等同,只要等同,就会产生无意义的指责和内耗。这就牵涉到两个问题,一个是转换点的判断,另一个是要形成一个制度使双方(其实还有很多关联方)更容易接受,从而减少转换成本。

对于大多数创业型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先关注你的用户吧,客户可以再等等。

猜你喜欢
计划书上帝创业者
别让游戏计划书成为游戏的“门槛”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创业计划书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性探析
120秒的“上帝”
天骄联盟之商业计划书培训成功举办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互联网创业者
是否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