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这头大象要倒下?

2015-10-15 00:31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19期
关键词:独角兽硅谷笔记

Evernote(后文统称“印象笔记”) 一直将“人类的第二大脑”作为自己的品牌形象,它的 Logo 是一只萌萌的小象,来源于国外的俗语“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而这更表达着印象笔记的野心:希望帮助用户记住一切。

于是,它不仅推出了层出不穷的小创意,并随时可以同步到任何用户登陆账号的地方,这也让无数人步入“放弃Word”,转向一种新的记录模式。据相关报道显示,截至2015年9月中旬,印象笔记共拥有用户一亿五千万人,仅中国注册用户就已经达到1500万。这个数据不仅彰显着这个App的实际价值,同时也表明它改变了硅谷对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只有失败教训的认知,开创了一个时代。然而,当著名硅谷投资人比尔·格利预言,2015年将至少有一个死掉的“独角兽”公司(风投业,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大公司被称为“独角兽”公司)时。印象笔记这个估值超过20亿美金的公司,不幸中选,成为了公认的将是2015年第一个死掉的“独角兽”公司。

功用一再被神化

其实每个印象笔记的深度用户,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如果你关注印象笔记的微博、微信,或是订阅了它的官方博客,使用时间愈久,你会发现印象笔记几乎无所不能,无论是团队协作、知识管理、习惯养成、时间管理、清单分享,它样样都能拿下,既能帮你养成早起的习惯,又能帮你记录会议的重点,还能用来分享旅游出行的必备清单……

不过,印象笔记最强大的功能和难以超越的优势,是它的搜集。也许以前会有人说是搜集和捕捉,然而随着印象笔记的日益臃肿,它已经不适合用作刹那间灵感的记录和捕捉,至少在你使用原生客户端的时候会如此。

试想一下,伴随印象笔记的生态圈能力日趋广泛,其用户群也早已形成了“内容源输入-印象笔记-分发至归集地”的使用模式,每隔一段时间,才会着手打开App,把所有收集进来的内容分门别类,如果是知识点,则挑选出最重要的部份高亮;如果是扫描图片,则另存为保存好;如果是思维片断,不少人则试图转化到类似豆瓣之中……如此一来,印象笔记不知不觉成为了这一切的中转站而已。

毋庸置疑,印象笔记凭借其跨平台的特性与众多第三方服务集成,以及强大的搜集工具,绑定了数以亿级的用户,但是在日后实际使用应用过程中,用户真的会持续需要这样一个集成了群聊、提醒、标签等等功能繁多的印象笔记么?

问题接踵而至

从诞生以来,印象笔记一直是一个“常年沉默”的公司。在这发展的几年中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发生,甚至有人认为其“已经没了新鲜感“。

这一状态对于一个独角兽企业而言,足以引起的反思是:当下要务是要想方设法的吸引和留住人才。一个不变的事实是,加州的硅谷有数不尽的大公司、小公司、创业公司,它们似乎每天都在盯着其他企业人才变更,甚至随时等着挖人。

然而,印象笔记的创始人利宾却在公开场合大论,“没有那么在乎这公司的未来”,“毕竟没啥热情了”的话一出,尽显出印象笔记管理层漠不关心的言辞和态度,似乎影射了为何一直没能招来一个首席运营官,而自身的人才流失却日渐加重。

在美国排行首位的给公司打分的网站Glassdoor上,印象笔记员工打出的分数越来越低,而评论更是一眼望去的伤感。不少人留言表示,“如果你想在你的领域里成长,并有所作为,一定要避免来这种地方”,“我从未见过一个公司走下坡路到如此地步,真为那些聪明的人感到悲伤。”

雪上加霜的是,作为初创公司,印象笔记甚至出现了财务不佳。特别是在今年初,更是对超过400个员工进行了5% 的降薪调整。

之后,印象笔记逐渐黯淡,甚至沉默到消声。

直到今年7月底,它终于按捺不住,搞了一个大动作,那就是炒掉了CEO,转由谷歌眼镜执行官克里斯·奥尼尔接替。然而,作为新总裁上台后,奥尼尔的致辞也是不温不火,他还认为,“我的任务是带领着团队做好下一个阶段的产品,提高利润,同时,要维护好印象笔记独一无二的特点。”仍未深挖印象笔记颓势渐露的根源。

著名的硅谷科技记者凯西牛顿更是经过推特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个公司的新CEO把话说得如此官方客套,真让我深深地为这家企业的未来担忧。”

实际上,作为极少数能在中国成功复制的硅谷科技类原生公司之一,印象笔记的先发优势在于其非常规化的战略。像美国的“脸书”和“推特”常年被中国政府禁用,是因为中国本身具备较强的克隆模仿能力, 比如依次克隆产生了中国版“推特”——新浪微博,以及属于中国人的“脸书”——人人网,不仅迅速霸占了本土市场,甚至吸引了不少国际化用户。正因如此,使得美国“脸书”和“推特”这两家大公司对进驻中国完全失去信心了,而印象笔记却有别于次,走了另一条路——作为原生公司Evernote的中国克隆本身,印象笔记的运作完全是在中国,且目前中国的用户数,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尽管如此,除了在近些年的一些小规模的收购,印象笔记未能完成对于自身核心产品进行相关大型收购,而一直提及的规避产品风险以及新功能开发,也几经关注,却从未实现 。

此时最为糟糕的事情是,印象笔记的未来不再清晰,甚至创始人利宾再次哀伤地表示,“步入2015年后,印象笔记从未如此远离IPO之路。”是否可以理解为,印象笔记或将永远无法接近IPO了呢?

降薪加上迟迟不上市,导致团队员工因无法拿到股票作为潜在的收入而纷纷跳槽,产品的核心灵魂人物又一再看衰,印象笔记要走的路渐渐模糊。

未来在哪里?

不少用户都已经接受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印象笔记没有做出称得上是 “还不错”的产品了。曾经的“死忠粉”也在这样一股态势下渐渐被流失,而对新用户而言,其再也无法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可以催使人们安装使用了。

其实,同Dropbox的处境相同,印象笔记最终面临的现实是无法实现企业用户以盈利。如今,大多数企业客户已经使用了其他产品,其中完全可以代替并超过笔记类产品的功能。许多客户早已转化为谷歌或微软的企业应用套件忠实用户,其中从捆绑的共享类功能产品(包括Excel,PPT) 到以周边产品为中心的应用,强大且更有价值。

另外不得不提及的是,大数据时代,印象笔记在App store的排行榜里的排名,自2011年创下巅峰之后便持续下降,同时,与其相关的反馈数量也在大幅度下降,这也侧面验证了使用人数的减少。

当然,在当下印象笔记还没有死掉,网站仍然在运行,员工也会在周一继续出现在办公室里。但是,许多人都已看到的现状:从长期发展来看,印象笔记或将走向衰亡,只是那个时间点还有待观察。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大公司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可以建立能够扭转其命运的产品。而这一点对于印象笔记,终究是极其困难的。想想当下,招聘顶尖人才的成本昂贵至极,而印象笔记的衰退,已经从当年的高估值逐渐失去了价值,而找到一个还能进入印象笔记公司继续创新效力的人才确实艰难。

尽管创始人利宾总还在强调,“我们要做一个100年的大公司”。从如今印象笔记的走向衰亡,足以给其他管理团队一个教训:先别担心你的100年生命力了,首当其冲的是做好人们想要的产品,保持盈利不倒闭才是关键。endprint

猜你喜欢
独角兽硅谷笔记
寻找独角兽
它就是独角兽
遇见独角兽
认不出了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