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能力是孩子的“护身符”

2015-10-15 20:40陈彤
现代家长 2015年10期
关键词:护身符玉林学习成绩

众所周知,人是社会动物,人际关系对每个孩子的情绪、生活、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引导孩子逐步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家长们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交际能力不那么重视,有的家长甚至把交际与学习对立起来,给孩子平添不少烦恼。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人际交往?本期,我们邀请心理学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郭玉林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谁也离不开交际

姚爱勤(14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上初中以后就住校了,每周回家一次,其他时间只能电话联系。周末回家,他满口都是这个同学那个同学,而我只是一个听众。如果我的看法与他的同学不同,他就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好像他的狐朋狗友比我更重要似的。我现在很有危机感:我会慢慢失去他吗?如果他交友不慎,误入歧途怎么办?

侯绍彬(9岁女孩的妈妈):我女儿从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疏远我了。她担任班长,整天操心班里的事,好在没有影响学习成绩。周末我想带她出去玩,假期带她去旅游,她都不乐意,有一次居然说:“我去玩了,小伙伴们怎么办?”原来,课余时间她还是班长,要组织同学玩这玩那!孩子一长大,父母就退居二线了。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主持人:当然是好事。我们培养孩子,不就是希望他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吗?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能眼睛只盯着学习成绩。

侯绍彬:主持人说的在理,可是,交朋友毕竟占用学习时间啊!再说,孩子小小年纪真的需要人际交往吗?

主持人:请郭教授回答您的问题。

郭玉林(心理学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人类是群居动物,人际交往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是孩子未来进入社会的必备能力,可以说人际交往能力是孩子的“护身符”,没有它,孩子很难在未来社会获得成功。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条件,使孩子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能在将来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调查显示,我国高中毕业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力不足,不适应大学或进入社会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许多家长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不重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第二,居住环境相对封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人际交往,加上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少,使一些孩子甚至害怕与人交往。研究显示,积极的人际交往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人际交往也是孩子发展的需要。

姚爱勤:都有哪些促进作用?

郭玉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第一,人际交往有益于孩子智能的发展。研究发现,具有更经常、更亲密的同伴关系的学生,学习成绩要优于没有亲密同伴关系的学生。一个人不与别人交往就会孤陋寡闻,让人耻笑。可见,社会交往益于智能的发展。

第二,人际交往有益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和社会能力的增强。在交往中,孩子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可以学到很多适应社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学会考虑他人意见,表明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伴团体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对其成员的价值观、态度、志向、抱负和行为都有直接的影响。

第三,人际交往有益于孩子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没有老师、同学、同伴等人的评价,孩子无法了解自己。孩子交际范围大,接触的人就多,就能了解更多人的品性,获得更多的社交经验,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使自己聪明起来。

第四,人际交往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在18世纪末的欧洲,有位名叫史金克的探险家,他在一个荒岛上独居了四年,每天与动物长谈,后来他回家居住,却不能完全恢复以前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个案例说明,人的身心健康需要人际交往。

中学生交际特点

潭海萍(13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今年上初一,开始住校,只有周末回家,也就是说,他大部分时间跟同学在一起。请问,中学生人际交往有哪些特点?我想有针对性地引导他掌握交际技巧。

郭玉林:这个问题问得好!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特点。初中生的心理与身体都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期,所以,孩子的人际交往具有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以下两个特征需要家长注意:

第一,从交往的意向来看,初中生有很强的人际交往意愿。在人的一生中,初中这个年龄段交的朋友最多。对成年人的调查研究表明,与自己保持朋友关系最密切、最牢固是中学时期结交的朋友。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开始产生摆脱父母的心理与行为,其实是在为他们走向社会做准备。很多家长感到这个阶段的孩子与父母的话少了,其实是正常的,可以说这是他们走向成熟的表现。有的家长虽然允许孩子与同伴交往,却阻止孩子与异性交往,草木皆兵地认为是早恋。其实,男女中学生交往有助于增进彼此对异性的了解,扩大社会交往范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第二,从择友的标准来看,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初中生不善于选择朋友,容易冲动、讲义气,尤其是男孩子更讲哥们儿义气,容易走歧途。女生则很容易上当受骗。

武澄波(15岁女孩的爸爸):我女儿今年上高中,也是住校,我对她与同学相处不放心,因为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请问,我该怎样帮助孩子?

郭玉林: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会出现问题,闹一些小摩擦,家长不必大惊小怪,这正是他们学习人际交往技巧的机会。家长想帮助孩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家长要正确对待和鼓励孩子的人际交往。面对孩子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有些家长存在三怕:一怕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坏的影响,二怕人际交往影响孩子的学习,三怕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吃亏受欺负。其实,这些都是“选择性担心”,即只看到事情的负面影响,忽略正面影响。试想,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是否也会受到好的影响?人际交往难道不会促进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吗?一味回避人际交往,等孩子不得不走入社会,岂不是要吃更大的亏?家长应该记住一句话: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

第二,以良好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民主型教养方式,家长能与子女平等相处,有利于子女养成独立、直爽的性格;专制型教育方式,家长有以我为中心的顽固观念,即使自己错了也要子女服从;放任型教养方式,家长对子女不闻不问,如果周围环境不好,孩子就有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这三种教养方式,只有民主型有益于孩子的人际交往。

第三,以良好的社交方式影响孩子。孩子的人际交往是在模仿家长的社交方式中形成的,也可以说,家长与他人的交往方式怎样,孩子与他人的交往就怎样。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社交方式,使自己的社交方式更积极、健康,为孩子提供一些正面的经验。

孤独孩子最可怜

韦秋凌(17岁女孩的妈妈):我的女儿今年上高二,功课紧张,又没有朋友,很孤独。请问郭教授,我该怎样帮助她走出孤独?

郭玉林:孤独的孩子最可怜,因为他们是孤军奋战,既要面对学业压力,又要迎接青春期压力,困苦可想而知。一般来说,中学生不合群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心理问题,如性格内向或过于争强好胜等;第二是技巧问题,不知如何与人交往;第三是品行问题,如爱占小便宜等;第四是特殊问题,如身体有异味等。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孩子获得友谊。孩子一生,钱财可以少点,地位可以低点,但不能缺少亲密的友谊。正如培根说:“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重视友谊,正确看待友谊。

左静华(18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也不大合群,高中都快毕业了还天天缠着我,所以我对他马上离开我独自去上大学非常担心。请问,人际交往最基本的技巧有哪些?如何选择朋友?

主持人:我认为,人际交往最基本的技巧是:你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首先这样对待别人。

郭玉林:主持人所言极是。人际交往中有个自然现象,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如,宽容的人总是与宽容的人有长久友谊。对于人际交往特点尚未形成的中学生,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借助古训予以引导。比如曾国藩的名言:“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等等。至于如何选择朋友,家长应指导孩子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第一,把握好选择朋友的标准。首先,要选择品德高尚的人做朋友。正如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其次,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再次,选择相互信任的人,朋友之间还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第二,慎重地选择朋友。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交上坏朋友,就有可能使自己受到坏影响。很多事例证明,有厌学、抽烟、酗酒、偷窃等问题行为的学生,其朋友大多也有类似行为。因此,要慎重地选择朋友,不交损友、善交益友、乐交诤友。

第三,从不同的角度选择朋友。如坦率诚恳的朋友可以帮助自己弥补不足、纠正错误,使自己不断地进步;聪明的朋友可以帮忙出主意,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成绩;等等。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朋友也应从多角度去选择。朋友多了,可以使自己遇到困难时得到帮助。因此,从不同的角度选择朋友是有益于孩子成长的。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护身符玉林学习成绩
兄弟让举
名落孙山
话说“护身符”
贪官的护身符
The four variables that account for the emergenc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话说“护身符”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一定抓到那个贼
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