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童声,最美的歌”——浅谈童声演唱的问题与方法

2015-10-16 00:36
戏剧之家 2015年18期
关键词:变声变声期童声

刘 凯

(焦作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展示当代少年儿童音乐艺术风采,“最美童声,最美的歌”2015多彩家长·童歌会在全国拉开了帷幕。活动由人民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并邀请著名音乐艺术家、教育家郭兰英、谷建芬、李光曦等权威人士担任大赛顾问和评委,以确保大赛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公正性。

笔者作为大赛分赛区的评委参与了整个比赛的全部过程,在比赛之余也同选手们以及他们的指导老师进行了交流。针对选手们在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就童声训练与演唱有以下想法和建议:

一、童声演唱训练变声前后的发声演唱对比

(一)变声前的童声演唱。本次比赛共分十二个组,按照年龄阶段来划分则应该把前六组(十岁之前)划分为一个阶段,后六组划分为一个阶段,因为后六组普遍存在变声现象。在变声前的比赛演唱中,大部分的孩子属于自然歌唱的阶段,无论从发声方法还是嗓音的音域、音质、音色等来说都很自然,这个阶段的比赛选手无论经过声乐训练的还是未训练的大多表现出音色甜美、音质纯净、音域较宽的特征。

(二)变声期的童声演唱。在儿童E组和之后的少年A、B组的演唱中,大部分选手都已经进入到变声期的阶段,出现声线变粗、音域变窄、音色变暗等现象,这也使得他们的演唱效果大打折扣。对很多选手尤其是那些没有经过声乐训练的选手来说,对自己发出的声音缺乏自信,不知道该用真声演唱还是假声演唱,用真声到了高声区唱不上去,用假声演唱又感觉没有力度和音色,最终影响演唱效果。

二、变声前与变声期的演唱对比结果和建议

笔者与参赛选手的交流中发现,很多的参赛选手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在童声演唱中较为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建议那些喜爱唱歌的小朋友在演唱歌曲之前最好找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教师进行辅导,适当掌握发声方法的基本原理,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变声期演唱时出现的一些不良效果。声乐教师也应当在自己的教学中因材施教,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把童声演唱的一些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支撑实践。

三、表演在童声演唱中的重要性和比重问题

(一)表演与演唱。在本次比赛中,大部分的选手是经过专门训练过的,从他们的演唱动作、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来看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专业水准。不过有一部分选手在演唱过程中的表演部分是贯穿始终的,但是舞蹈动作多了感觉就成表演唱;有的舞蹈成了主要部分,跳的气喘吁吁,影响了自己的演唱;有的在演唱时为了做舞蹈动作而没有掌握好手持麦克的距离,这都会影响演唱效果。

(二)中规中矩的演唱。在童声演唱的过程中适当的表演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为自己的演唱增添色彩,而且真正开心的跳起来、唱起来才是儿童应有的天性,适当的表演还能加强演唱时与观众的交流,增强表现力。但在比赛中一些选手的演唱是没有表演的,从开始就规规矩矩的站在台上,直到演唱结束下台,这样就缺少了很多儿童应有的童真活力和开心喜悦。

(三)演唱中表演“度”的把握和建议。在童声训练中“度”的把握是十分必要的,既要表演为演唱增添色彩,又要不让观众感到表演的过度夸张和繁琐,做到恰到好处,这都需要进一步揣摩和挖掘。

四、童声演唱中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反应的对照

(一)演唱者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成正比。在比赛中笔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比赛开始进行的是幼儿A、B组,接下来是儿童A、B、C、D、E组,之后是少年A、B组,但是越是小的选手表现力越是丰富,无论是从歌曲的演唱还是舞蹈动作、肢体语言没有一点的拘束感和怯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力越来越少,出现了生理年龄越大演唱心理年龄越弱的情况。

(二)声乐演唱“心理”发展过程的分析和建议。难道童声演唱就应该是年龄越大,表现力越弱吗?固然不是。声乐的演唱要求声情并茂,要做到“声、情、字、味、表、养、像”全面协调统一,释放自己内心的束缚,从而真正走进自己所要表达的演唱情境之中,感受音乐,体会酝酿,表达音乐,释放情感。

五、结语

在这次比赛中,我看到很多选手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不惜一切为选手提供后勤保障,“孩子获得了什么?”有些选手一年可能会参加二、三十场比赛,这个数字令人吃惊,虽然孩子在不断地比赛中能够成长,也可以得到荣誉,但是学会选择一些正规的比赛让孩子参赛才是可取的,切记盲目跟风,这样对于童声歌唱来说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变声变声期童声
童声飞扬
融合CNN和Transformer编码器的变声语音鉴别与还原
夏 天(童声合唱)
木星地
青少年变声期怎样保护嗓子?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真人变声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变声期这般护嗓
论变声期的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