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2015-10-17 06:20刘真真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策略教学

刘真真

摘 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 学习国学经典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学生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国学经典的内涵, 总结了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 并提出了提升国学经典教学地位的有效策略。通过本文研究试图达到提升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地位的目的。

关键词:国学经典;教学;策略

语文是我国的母语教育课程,她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各种媒体信息的大量涌入,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有效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把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目标,国学经典教学还有相当多的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一、国学经典的文化内涵

一般来说,经典作品主要是指关于人类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典范著作,例如我国的“四书五经”、还有印度的佛经等,这些经典的著作的主要价值就是教人安身立命之本,它们是“人类智慧的总结,是民族传统传承延续的命脉,更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动力核心”。我国的国学经典是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的智慧,是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含有非常丰富的生活法则,具有历久弥新的文化、精神价值。

二、国学经典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和民族文化的热爱

通过阅读一定量的国学经典书籍,可以看出历史的流转,体会汉语的神秘,获得民族文化的滋养,激发更加强烈的爱国热情。例如, 《山海经》所载地理、博物、故事、神话极为丰富,自古号称奇书,影响深远, 学生阅读此书,可以增加对上古中国文化的了解。再如, 《古文观止》成书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其文章虽短小精悍,但内容博大精深,深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典作品不仅文辞优美,而且渗透着丰厚的国学义理和先贤睿智。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国学经典,如《史记》可以使学生受到作者的激励,能够积极地看待生活中的阴暗面,坚强面对挫折与困难, 从而激发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淮南子》 中的“小善积而为大善”,明白“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的道理。利用教学情境给学生讲讲格言警句,例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恩欲报,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让学生明白:别人对自己的点滴好处,要铭记于心,更要要感恩的心来报答,而对他人的怨恨,则要学会自我释放,尽量淡化直至忘记。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培养学生独立人格意识

曹明海教授在《语文陶冶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以经典孕育智慧人格”“以经典孕育道德人格”“以经典孕育审美人格”的理论。学习经典,领会“修身在正其心”,“不自重者取辱,勿为无益身心之事” 的深刻内涵,学习《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让學生养成独立的人格,能够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人生的价值及意义。

三、提升国学经典地位的有效策略

1.营造国学满溢的校园氛围

环境对教育有一种隐性影响,有意识地给学生设计有利于国学经典学习的校园氛围。例如校园中的羊肠小道,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取一些富有国学经典韵味的名称;学校的报栏杂志可以展示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文章、手抄报等;校园的墙壁上可以贴一些名人画像或者一些积极向上的经典名句等。创设“国学经典校园环境”,师生得到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影响。

2.提高教师、家长对国学的重视程度

作为教师,既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修养及人文精神。教师是弘扬国学的一支主力部队,时常含英咀华,滋养其中,必然有助于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之士。作为教师要修人先修己、深通文理才能指点到点子上,才能带领学生探索国学经典的奥秘。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对待国学经典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对自己的孩子有很大影响。应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美满的、有文化氛围的、有思想气息的家庭环境, 例如在书架、书桌、卧室等地放置国学经典作品,使学生在家庭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国学气息,培养他们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

3.挖掘特色的国学课程资源

想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乡土气息的教学资源。我们国家现如今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之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就萦绕在他们身边,教师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源,来达到教学目的。家乡的一切是学生最为熟悉、最感兴趣,也是最想了解的。在本土的诸多民间故事、地方传说、历史人物、古址遗存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国学经典的基因。 让学生从“本土”   出发, 先接触乡土文人贤士的诗文经典之作, 感受国学经典的光辉, 可以为更大范围学习中华经典打好底子。

四、结语

我国留存至今的丰富的国学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经久不衰灿烂文明的最好诠释。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作品教育要将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广泛的途径与多样的渠道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参考文献:

[1] 刘浩辉.倡导国学经典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素质教育,2009:65.

[2] 王财贵. 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M].读经出版社,2009:2.

[3] 曹明海. 语文陶冶性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357-359.

[4] 黄宇鸿.国学经典与高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N].钦州学院学报,2011,26(4):51-55.

[5] 曹明海. 语文陶冶性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365.

[6] 况晓慢,司学红. 开展国学教育 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 :69.

[7] 王海霞. 试论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J].当代教育科学,2010(14): 53-55.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策略教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