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孩子创新能力培养

2015-10-17 14:22陈玉霞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思维模式改变创新

陈玉霞

摘 要:比尔.盖茨说“创新是一种力量,是幸福的源泉”。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乎孩子的终身发展。所谓创新,就是在现有的思维模式基础上,提出有别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利用现有的思维和物资,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路径,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关键词:创新;改变;思维模式

一、兒童创新能力缺失成因

1.教师千篇一律的常规教学、对答案固定化的追求限制了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

2.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儿童学会了“偷懒”,不愿意开动脑筋找答案,遇见问题只想着在网上收索答案。

3.父母的包办和溺爱让幼儿没有机会去思考去思索。

二、解决策略

创新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一种潜在能力,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的跟进,教师的引导和激发起着关键作用,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

1.如何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1)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意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沉重的钱学森之问告诉我们,填鸭式的大众教学模式,抹杀了孩子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孩子树立问题意识,允许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允许孩子对教师的言论质疑,孩子只有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循环中方能进步,没有问题的学生是失败的学生,没有问题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

(2)培养孩子创新探索的兴趣。创新兴趣是孩子对某件事情积极地、向上的情绪,孩子在自己的理解上提出新的见解,体会到快乐,培养自信自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的新观点、新思维应及时予以鼓励,允许孩子不按套路出牌,支持孩子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尝试改造物品,只要孩子对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有独到见解,教师就应鼓励支持。

(3)培养孩子创新解决问题的潜能。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他像呼吸一样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中。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不易察觉的毫无效果的习惯,为保障学习效果,我们要学会“洗脑”,摒弃坏的生活学习习惯,破除常规思维定式,不受常规经验、感官的限制。如:画太阳,不一定是圆圆的、红色的。秋天的颜色,不一定是金黄色的,它可以是五彩斑斓的。在培养孩子的创新潜能时,教师可以任选一组物品,让孩子说出它的不同用处。如:木头+运动=?。筷子+美术作品=?

2.拓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勤于思考是一种美德、是财富的源泉。是孩子将来成就大小的决定性要素。

(1)培养孩子的扩散思维。扩散思维具有发散性、求异性、多向性。它旨在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求到更合理、更科学、更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对同一事物提出不同见解时,教师要引导孩子从结构、材料、功能、方法、因果等方面总结,鼓励孩子思维宽广、变通、流畅、独特。

(2)培养孩子的收敛思维。引导孩子把问题聚焦,指向解决问题的目标。把零散的、分散的、表面的信息集中起来,通过分析、比较、排除和选择,剔除不合理信息,获得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3)培养孩子的联想思维。鼓励孩子是由此及彼,发现两个事物类似或共同点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事物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形象性和概括性作出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创照出更合理、方便运用的新物体。如雨伞+救生圈,创造出不贴身的充气雨衣。蜘蛛网+桥,创造出吊桥。

(4)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与一般思维相反的方向进行的反向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倒过来想。是通过对事物功能、原理、结构、属性、方向、观念的反向推理过程,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电灯+声音——无声控电灯;糖+清洁口腔——口香糖。

3.掌握创造技法

(1)分析列举法。在面对问题时,引导孩子通过分析、比较,尽可能全面排列事物的相关内容,尽量制作出细致无遗漏的构想方案。如雨衣——不同年龄段雨衣——不同材质雨衣(防贴身雨衣、带防雨眼睛、装饰性雨衣、时尚型雨衣)——不同用途雨衣(人物、自行车、机车、汽车)等。

(2)组合法。组合法是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把多个功能元素进行重组,开发出全新产品的创新方法。在创新思维中,引导孩子把事物中出现的材料、功能、意义、原理、成分、够造进行重组,以不变应万变,推成出新,出奇制胜。在培养过程中,可以任选几组不同物体,进行两两组合,诞生功能更健全的新物体。如:风+汽车——靠风力行走的汽车。电话+点灯——具有通话功能的声控电灯。

(3)设问检查法。旨在对拟改进的物件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遗漏,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式。它着力于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缩小、能否替代调整。如:让孩子思考怎样让每个人自愿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推理出太阳能电子垃圾桶、带有音乐播放功能的垃圾桶、会表扬的垃圾桶、会播放笑话的垃圾桶、、、、、、。

4.提升孩子的创新技能

(1)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把问题交给孩子,引导孩子正确理解表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尝试执行。当孩子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合理或不能采用时,教师迂回评论,不能打击孩子,击伤孩子自信心,抹杀孩子创新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孩子的“领导”素养。要求孩子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善于发现、归纳、总结、执行。孩子是活动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孩子能自我学习、创新,因此,放手让孩子去做、放心让孩子去向才能培养出真正独立、自主的孩子。即“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3)培养孩子随机应变的能力。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善于在成绩中查漏补缺,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方式方法,以期拥有更好的结果。

(4)培养孩子沟通协调能力。在学校的大小活动中,放权于孩子,每次找几个不同的孩子牵头开展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互相沟通、互相依存、互相合作,博采众长,高效、准确、有创意的完成各自的工作。

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漫长艰巨的任务,只要教育者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能倾听孩子心底真实的想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善于引导、发现,就一定能取得好的失效。

猜你喜欢
思维模式改变创新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