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美育

2015-10-17 11:28古小春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灵美美的教材

古小春

审美教育,简言之即美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各种体裁的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蕴含着大量美的内涵。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感受,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

一、充分再现艺术美

在教学中,笔者对课文优美的描写、匠心独具的安排、生动活波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充分挖掘,着意点拨。对记叙的文章,笔者引导学生注意两点:

1.语言的准确使用本身就是美。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描写各种动物的尾巴,分别选用恰当的词语写出了动物尾巴的作用,如小鱼用“摇”,老黄牛用“甩”,小燕子用“摆”,这些动词都有摇动的意思,但不能调换使用。

2.语言的朴实本身也是美。著名作家萧乾的《枣核》,尽管用词平实,篇幅短小,却把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深切感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究其原因还在于他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章谋篇布局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章的内容结构美。对文章内容结构美的追求,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文章更加完美的形式。笔者通常从逻辑思维的程序、层次的布局来挖掘作品完美结构的。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文章按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捏火柴梗死去这一顺序,反映小女孩贫困的生活→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悲惨的结局,反映出事件的因果关系。从内容结构角度看,它像一把匕首,刺向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内容结构显现出的力量美。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求学生要考虑内容结构,语言表意的美感作用,使文章丰富的语言、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统一。

二、深刻领会心灵美

在语文教材诸多篇目中,作者塑造的典型人物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些典型人物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點。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通过对典型人物的深入分析,再现人物内在的心灵美,能收到使人物心灵美的熏陶和感染,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着力培养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恰当地引导学生想象,启发学生联想,勉励学生创造。如引导学生欣赏《春夜喜雨》,分六步进行: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我们熟悉的一首古诗,然后随着诗歌朗诵在脑子里给诗配上一副图画(放《春夜喜雨》配乐朗诵)→让学生说说在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图画?有哪些景物?(出示与诗歌相配的图画)→请学生说说诗歌主要描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出示:雨的画面)这个雨有怎样的特点?→作者面对这场雨有怎样的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板书:喜春)→激发学生揣摩字词的运用。→找找这首诗中运用独特的字眼有哪些?说说理由。(“重”与“润”照应,说明了花受雨的滋润后沉甸甸的样子等等)。

语文教材中有无尽的“美”的宝藏,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美可谓得天独厚。因为语言这种艺术,不仅能把造型、表演等艺术美表现出来,还能把山川草木的自然美,人类社会的生活美描绘出来。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无需强加于人的“灌”、“逼”,只要把教材中的“美”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就能启发他们去追求。因为审美教育的落脚点就是塑造美的灵魂,培养高尚情趣,形成优良的品质。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人情人理,对文章的深刻意蕴加以领悟、品味、消化。教师只要能在审美教育过程中起好主导作用,就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心灵美美的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什么是“五讲四美”?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心灵美的小兔
好美的雾
阅读理解三则
“心灵美”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