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与后金战争的攻守异变

2015-10-17 10:11闫石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明军后金袁崇焕

闫石

明朝中后期,国力渐弱,东北建州女真兴起,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明与后金的斗争在后金建国之后(1616年)至清王朝建立(1636年)之前,明王朝与后金政权之间的生死搏斗。明与后金的战争是明清战争的前奏,它为后来满清的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明朝衰亡和清朝崛起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主要论述明朝与后金战争中的双方实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一、明朝对东北女真各部的统治

明朝对东北女真各部实施羁縻政策,在政治上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分其枝,离其势,互令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 ,在女真各部之间制造矛盾,进行离间、分裂活动,使它们相互敌视、憎恶、甚至仇杀,其目的是破坏其各部的统一,不使一家势力变强,统一女真各部;努尔哈赤深受这种羁縻政策之害,万历十一年(1559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在帮助明军征讨阿台时,惨遭明兵杀害。从此,努尔哈赤怨恨明王朝,产生了统一女真各部、与明王朝分庭抗礼的野心。

明朝在经济上对女真各部实行封锁禁运,适时的停止朝贡和互市,致使建州女真的新鲜人参不能及时出售,腐烂十余万斤,损失很大。而月还禁输铁器、耕牛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甚至强令他们“所种之田不容收获”, 这就严重影响女真人的经济生活,阻碍其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朝在军事上对女真各部大搞武力镇压,不仅“每岁窃窬疆场,肆其掠夺” ,还唆使叶赫、哈达、乌拉等部攻打建州,甚至出兵叶赫给予支持。

在明朝政治、经济、军事的的压迫下,让努尔哈赤意识到,只要有明朝的统治,女真族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他决心反抗明朝压迫,结束部族之间的相互残杀,统一东北女真各部。

二、明与后金战争的转折点——萨尔浒之战

1618年5月,明朝任命所谓“熟谙辽事”的兵部右侍郎兼金都御史杨镐经略辽东。并从全国调将征兵、筹晌集粮、购马置械,经过九个多月的准备,到了1619年2月,援辽的各路明军先后到达,共有八万八千多人。 杨镐与诸将制定了声东击西,分兵合击的进攻方案。杨镐为了麻痹后金,就在发动进兵的前两天,四月八日差人送书给努尔哈赤,一面表示愿意“修好”,一面又扬言将“于三月十五日月明之时,分八路进兵” ,攻打后金。

但是明“兵未发,而师期先泄,建州得预为备” ,当努尔哈赤侦知明军的作战部署和行动计划后,便召集诸贝勒大臣共同商讨对策,并决定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的集中优势兵力的打法。

这场战争由于明军兵力分散和的作战计划的泄露,以及后金的占地理优势的原因下,明军三路丧师,一路逃亡,后金大胜。

萨尔浒之战,是明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关键一战,最后以明军的溃败和后金军的大获全胜而结束。后金军此战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巩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明军自遭此次惨败,完全陷入被动,辽东形势顿陷危局。从此,后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进攻,明军则由进攻转为防御。

三、后金的的崛起——辽沈之战

萨尔浒之战后,使后金看到了明王朝的腐败无能,所以它加紧了对辽东地区的进攻。天启元年 (1621年) 三月十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进攻沈阳,以轻兵引明军出战。三月十二日,总兵贺世贤出城迎战,遭后金重兵包围,战死。三月十三日,后金军攻沈阳。时任辽东经略的袁应泰火速派军增援沈阳。援军行至浑河,遭遇后金军,双方展开大战,明军失利。三月十九日,后金军进至辽阳城东南角,于城南七里安营扎寨。努尔哈赤见辽阳城池坚固,明军守备甚严,遂遣少数人马渡太子河,诱骗明军出城作战。袁应泰率军出城迎战,结果中了埋伏,被努尔哈赤打败。三月二十日,努尔哈赤下令发起猛攻,鏖战多时,明军又败。辽东经略袁应泰自缢而死。辽阳城破后,后金势如破竹,连陷七十余城,辽河以东尽入后金。

这场战争由于明朝的上层腐败不堪和既定方针错误而失败,明朝统治阶级急于求成,认为短时间内可以平辽,殊不知后金的力量已经不能与萨尔浒之战前可比拟的,没有及时改变策略,虽然有熊廷弼等提出徐而图之,但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反而以为这些人畏敌不前,没有功劳。相反,观之后金,处于王朝建立之初,政治清明,加之努尔哈赤布局妥当,遂打败了明军,占领了沈阳、辽阳等其实余城。

四、后金进攻受挫——宁远之战

天启五年十月,孙承宗去职,由兵部尚书高第接任。高第认为:“关外必不可守,令尽彻锦、右诸城,移其将士于关内”。高第命袁崇焕亦撤宁、前二城。袁崇焕进行了坚决抵制,他说:“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高第乃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驱屯兵入关,弃米粟数万。六年正月,后金汗努尔哈赤亲率十三万大军围攻宁远,袁崇焕偕诸将誓死守城,“刺血为书,激以忠义”,并“尽焚城外民居,携守具入城,清野以待”。同时檄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将士逃至者悉斩”,坚定了将士守城的决心。他又在城内置西洋大炮十一门,使坚城与利炮结合。努尔哈赤强攻两日,损失了17000人。城未下遂退。

明熹宗朱山校亦称此役是“七、八年来所绝无,足为封疆吐气”。 明朝取得了自辽东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胜利。究其原因,在政治方面,后金进攻宁远的战争,是一场掠夺土地人民、争夺统治权力的不义战争,遭到辽东汉民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努尔哈赤对辽沈地区汉民的错误政策,引起后金与明朝两方面辖区汉民的不满和恐惧,从而促使宁远军民拼死抵御后金军的进犯;在军事方面,三年之间,后金兵没有大的野战,统帅忙于整顿内务,未作军事准备。明朝袁崇焕却在积极备战,修筑坚城,整械备炮,训练士兵,并组成了关宁防线。所以后金打了一场最为兵家所忌的无准备之仗。

宁远之战后,不可一世的后金大汗努尔哈赤遭到了惨败,在悔恨中死去。从此明朝与后金成相互对峙的局面,这场战争似乎给了正在衰弱的明王朝重新崛起的机会,但由于其本身政治腐败积重难返以及政策上的失误,明朝此后在辽东仍是守势,战场的主动权还被后金掌握着。

五、明与后金战争总结

综上所述,在萨尔浒之战前,明朝对东北女真的实行羁縻政策,分而治之,使女真各部之间自相攻杀,一旦有一部落势力稍强,明朝便纠结几个部落群起而攻之,使女真各部之间势力相等,不相从属。后金此时属于未统一状态,受到明朝很大的制约,所以在萨尔浒之战前,明朝是进攻态势,而后金是防守态势,对后金来讲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反压迫的。

萨尔浒之战后,后金看到了明朝的政治腐败,国力渐渐不支,加之后金国力处于上升期,便想侵略明朝疆土,所以爆发了辽沈之战。后金乘大胜之势,一举攻下了明朝的沈阳、辽阳等七十余城。萨尔浒之战后,后金经常侵略明朝疆土,此时后金所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性质的战争,明朝进行的是反侵略战争。此阶段,明朝是防守态势,后金一直处于进攻态势。

辽沈之战后,后金尽占明朝辽河以东的区域。随着后金的崛起,它已经不再满足已经获得的利益,继续侵略明朝,又爆发了宁远之战。这场战争没能使后金如愿,由于它的自大、轻敌,加之明朝将领袁崇焕有勇有谋,誓死守城,所以以后金的大败而结束。这场战争虽已明朝的胜利结束,但是明朝本身已腐败透顶,加之统治者急于求成,所以并没有改变明朝的防守,后金进攻的态势,此后,明与后金的战争,直到明清战争,明朝一直处于略势。endprint

猜你喜欢
明军后金袁崇焕
袁崇焕:夸下的海口,用性命买单
明中后期对后金之情报活探析
壬辰倭乱时期移居明朝的朝鲜流民考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袁崇焕的籍贯
试析清朝入关前统治者对汉人态度的转变
切好的牌还能变回去,猫腻何在?
切好的牌还能变回去,猫腻何在?
后金的军事统帅努尔哈赤
论袁崇焕的『谋定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