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

2015-10-19 14:03卢会
商业经济 2015年7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路径

卢会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在新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对中华文化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了许多的论述,看似零散,实则有鲜明的主题,为人们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该文主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三个视角来阐述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

[关键词] 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精华思想;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B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一开始的全面批判到批判性继承进而到全盘否定到现在的继承和弘扬,出现了“传统文化热”和“国学热”。改革开放关键期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精华思想和实现路径三个方面继续高举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帜。

一、深刻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新的时代条件下,为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其时代价值。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宝库,它已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内心并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作为中华文化精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包含着利于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丰富资源。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发奋进取、永不懈怠、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习总书记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德育功能。他深刻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理论渊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生产力、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合力的的结果。同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特别离不开文化的助推力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力。习总书记认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中华文化绵延至今,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如今中华各族人民能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这与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共同凝结的以改革开放为核心时代精神分不开的。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内在支撑。所谓的文化软实力,其实是聚合力、向心力和影响力在国家民族层面的文化体现,是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竞争力的有机要素。纵观世界,放眼当下,文化软实力已然成为每个国家和民族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之一。其中的中华文化,由于是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符号和文化内涵,也就决定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质量和水平。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更是最根本的文化软实力。换言之,在当代它的价值能否得以彰显将会直接影响着中华文化自身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发展。总体说来,如果想要达成强化和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竞争力的目标就尤其需要大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从而在骨子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

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文化体系之一,但它绵延不断,历久不衰,经过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发展,至今保持生命力,这与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很大关系。下面主要归纳了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提到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

弘扬忠诚爱国的民族情怀。回顾一下我国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有着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伟大民族,面临内忧外患,各族人民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栓在一起,历经战乱而不气馁,屡经挫折而不懈怠。古代有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了近代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政治抱负和报国情怀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魅力,这些爱国主义情感也随时代发展而升华,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习总书记指出,对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弘扬勤劳勇敢的优良风尚。从《尚书》的“克勤于邦”到《左传》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奋是中华民族沿袭至今的优良品格,人们经常把勤劳勇敢当成修身养性的参照、陶冶情操的标准。习总书记也特别重视勤劳勇敢的时代价值,他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2]习总书记还数次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来说明勤奋对青年、党和国家的正能量。一方面勤奋在我国广大青年坚持学习和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的青春动力上有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表明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目标上的决心和信心。

弘扬宽广豁达的和谐理念。诸子百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留下了隆重的一笔,倡导国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也主张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融合。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居天下之广居”,到墨子的“兼爱非攻”,无不包含着“以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和而不同”“天下太平”的和平思想。可以说,“和”理念是中华文化的主流价值观,也是指导中国人行为实践的思想准则,同时也是我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理念。如今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期,习近平高度看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的功用,在与它国交往时,多次讲到“和”的思想内涵,并积极倡导建立了一个在“和而不同”基础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向各国展示了中国是一个历来爱好和平,尊重和而不同的民族。endprint

三、科学阐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总书记不仅回答了“为什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弘扬什么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而且明确指出“怎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弘扬。

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科学指导。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应坚持我们先人的科学文化观指导。有学者认为,马恩在著作中没有明确用到“文化”一词,也没有对“文化”做一个具体的概念界定,但提到了“精神生活、文学、艺术”等词,实质上从文化的内容上涉及到了“文化”的相关理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实践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马恩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揭示了文化的实践性、批判性和发展性。列宁认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有一些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即使是不发达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被剥削劳动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但是每个民族也都有资产阶级的文化(大多数还是黑帮的和教权派的),而且这不仅表现为一些成分,而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文化。”[4]列宁看到了不同的阶级有自己不同文化,而无产阶级要在吸收、批判、改造无产阶级文化基础上掌握文化领导权,文化革命的胜利才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习总书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我国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立文化强国等等理念是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生动写照。

其次,辩证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因此,对这份遗产既不能完全抛弃,又不能全盘搬用,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创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化。”[5]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意蕴深厚,但毕竟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下产物,有落后性和狭隘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应防止对传统文化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错误倾向,要继承与现代文化相适应,与当代观念相一致的传统优秀文化,剔除和改造那些封建性,与时代要求不相符合的传统糟粕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体来说,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的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升华的典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根基、生命源泉,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吸收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结合,实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转换。例如,从国家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与孔子的“爱民”、“使民富足”、孟子的“民贵君轻”、《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民本思想相契合。又如,“仁”是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其内容是“仁者爱人”,如何“爱人”就要做到“修己以安百姓”。“仁者爱人”思想的最终落脚点是“修己”、“克己”,首先要完善自己的内在修养,与人相处要懂得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价值观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仁”的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没有“仁者爱人”,社会就会动乱不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会缺乏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国家所倡导的“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古代“民本”、“仁本”思想的延续和超越。

再次,不断地拓展传播渠道。通过理论研究、学校教育和文艺作品等形式,在国内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以化人,文以育人”的作用。第一,理论研究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基础。中央、地方和高校都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注重阐释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资源,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聚集了中华传统文化事业的专家、学者和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实践的各级各类工作者,成立了文化研究机构,如安徽省孟子思想研究会、武汉大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教育学院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等等,也出版了相关文化书籍,如张岱年、方克立两位教授主编并出版的作为高校公共课教材的《中国文化概论》。第二,学校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负载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行为规范、风尚习俗,是中国人民的珍贵精神食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一方面要本着层次性和全面性的原则,注重不同教育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整体推进大中小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让传统文化进学生头脑,进而转化为学生思维和实践的思想武器。第三,文艺作品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6]文艺作品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理念,要创作符合人民群众喜好的作品。“做好图书出版、规划创作,出版一批青少年喜爱的影视片、音像制品和文学艺术作品,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7]

最后,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又是世界各国的。观念上要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在学习、引进外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出去,防止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更重要的是行动上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散播出去,扩大中国在国际的话语权,真正的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跃在国际的舞台上。“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8]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让中国优秀文化与其它各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一起为世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总书记在外交交往中以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广征博引,引经据典,以身作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的生动典范。如在一些国际会议上,总书记常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展示我国热情好客的国家形象;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呈现中国开放的胸襟、包容的心态;多次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来说明困难的正能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的助推力;常常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向世界各国表示了中国珍视和平、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期,习近平在与它国交往时,多次讲到“和”的思想内涵,向各国展示了中国是一个历来爱好和平,尊重和而不同的民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左传》中关于“和而不同”的论述,表明虽然各国人民能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但仍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的差异。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论证了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因为中国是一个素来有着悠久“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针对国际上关于中国“国强必霸,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习总书记给与了很好的回应,他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9]总之,和谐思想已经成为我们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5)

[2]习近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6-07(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4]列宁.列宁选集第三版(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4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7

[6]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5)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02(3)

[8]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6(8)

[9]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6)

[责任编辑:潘洪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