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对漯玉336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015-10-21 18:57闫海霞等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农艺性状密度产量

闫海霞等

摘要:

适宜的密度对实现玉米品种高产稳产至关重要。在密度为6.75万株/hm2时漯玉336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逐渐变短,行粒数逐渐减少,百粒重逐渐下降,秃尖逐渐加长,穗粗和穗行数变化不大;抽雄、吐丝和成熟期逐渐推后,生育期延长;株高和穗位高增加,茎粗减小,抗倒伏能力下降。

关键词:玉米;漯玉336;密度;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513.04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5-0043-03

Influence of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Maize Cultivar Luoyu 336

Yan Haixia1, Wu Weihua1, Zhu Ergang2, Fu Jiafeng1, Liu Jiayou1

(1. Luoh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uohe 462300, China;

2. Garden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Bureau, Yancheng District of Luohe City, Luohe 462300, China)

AbstractSuitable dens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maize varieties to achieve high and stable yield. At the density of 67 500 plants per hectare, Luoyu 336 had the highest yiel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 the ear length became short, the grain number per row and 100-grain weight decreased, but the bald tip lengthened gradually;the ear diameter and row number per ear had little change;the time tasseling, silking and mature gradually postponed, and the growth period prolonged;the plant height and ear height increased, while the stem diameter decreased, and the lodging resistance ability decreased.

Key wordsMaize; Luoyu 336; Density; Yield;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饲料作物,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品种的改良可致种植密度大幅增加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增加种植密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单株的生产能力是玉米高产超高产的关键。漯玉33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育成并于201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玉米品种,研究其耐密性、分析密度对其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最终明确其高产稳产的适宜密度,为该品种及同类型夏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玉米新品种漯玉336。

1.2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试验于2014年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8个不同的密度处理,分别为5.25、6.0、6.75、7.5、8.25、9.0、9.75、10.5万株/hm2,重复3次。小区为4行区,行长5 m,行距0.67 m。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麦,每公顷产量6 750.0 kg,肥力均匀,地势平坦。6月10日人工点播,6月28日定苗。一次基施氮磷钾复合肥750 kg/hm2,7月15日追施尿素450 kg/hm2。7月16日喷“小禾上”除草剂,10月1日收获。

1.3调查测定项目

玉米生育时期记载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吐丝期、抽雄期、散粉期和成熟期。生育后期调查记载主要病害,测量株高、穗位高和茎粗。成熟时每小区收中间两行计产。每小区取10穗考种,项目有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和百粒重。

1.4统计方法

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DPS 7.05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密度对漯玉336产量的影响

2.1.1产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区组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各不同密度间产量存在真实的差异,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在5.25万~10.5万株/hm2之间,随密度增加,漯玉336的产量先增加后减少,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各个密度处理,居第1位;其次是密度6.0万株/hm2处理,小区产量为6.14 kg,与密度7.5万株/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5个密度;排在第3位的是密度7.5万株/hm2处理,显著高于9.0万株/hm2的产量,极显著高于9.75、10.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处理的产量。公顷密度为5.25万株时,漯玉336产量最低。

2.1.2密度对漯玉336主要穗部性状的影响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穗长逐渐变短、行粒数逐渐减少、百粒重逐渐下降趋势,穗粗和穗行数随密度变化不大;秃尖长在密度为5.25万~7.5万株/hm2时基本为零,此后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逐渐加长。endprint

2.2密度对漯玉336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2.1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从表4中可以看出,随着密度增加,漯玉336抽雄、吐丝和成熟期有所推后,生育期有所延长。

2.2.2密度对株高、穗位高和茎粗的影响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增加。图2 显示,密度在5.25万~8.25万株/hm2时,穗位高变化不大,基本在100 cm左右;密度超过8.25万株/hm2以后,穗位逐渐增加,当密度达到10.5万株/hm2时穗位高为122.7 cm,增加了20%。图3显示,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粗呈减小趋势,密度在5.25万~6.75万株/hm2时,茎粗稳定在2.3 cm左右,当密度超过7.5万株/hm2时,茎粗下降到2.15 cm左右。

2.2.3密度对抗倒性的影响从表5中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漯玉336倒伏倒折率呈明显增加趋势,抗倒性下降。

3结论与讨论

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影响较大,前人做了大量研究。丰光等研究表明,随着密度增加,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茎粗下降,秃尖、株高和穗位高增加。本试验结果表明:①随着密度的增加,漯玉336的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在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并且极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居第1位。②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穗长逐渐变短、行粒数逐渐减少、百粒重逐渐下降、秃尖逐渐加长趋势,穗粗和穗行数变化不大。③随着密度增加,漯玉336抽雄、吐丝和成熟期有所推后,生育期有所延长。④随密度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增加,茎粗减小,抗倒伏能力下降。

参考文献:

[1]

郭玉秋,董树亭,王空军,等. 玉米不同穗型品种粒、叶内源生理特性的群体调节研究[J].作物学报,2003,2(4):626-636.

[2]周旭梅,高旭东,何晶.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2,20(3):107-110.

[3]谢志涛,高洪敏. 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种子,2014(6):69-72.

[4]谢志涛. 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种子,2014(10):70-73.

[5]吴伟华,柳家友,张宏生,等. 优质饲用玉米新品种漯玉336[J]. 中国种业,2010(8):92-93.

[6]丰光,李妍妍,景希强,等.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1,19(1):109-111.

[7]王亮,京希强,陈增齐,等. 2个密度水平下辽东地区10个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J]. 种子,2014(10):67-69.

[8]白志英. 种植密度对先玉335和郑单958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0,25(增刊):166-169.

[9]张洪生,盖伟玲,李玲燕,等.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09(6):34-35.

[10]常程,张书萍,刘晶,等.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2008(2):27-29.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艺性状密度产量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