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治愈型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效果观察

2015-10-21 18:50向伟能
延边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后路结核脊椎

向伟能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在治疗治愈型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愈型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25例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 参加本次试验研究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Cobb角以及Frankel分级等情况明显优于手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经后路全颈椎切除术的治疗运用到治愈型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可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广。

关键词: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结核; 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Cobb角;Frankel分级

治愈型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指的是患者经过全身有效和足够的抗结核药物等治疗之后,患者结核病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并且达到了临床和影像学的治疗标准,但是患者存在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这类患者在青少年期具有结核的诊治病史,由于患者脊柱前中柱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后柱正常生长的原因,所以后凸畸形逐渐加重,造成角状后凸畸形[1]。治愈型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这一疾病的病程相对较长,而且是一种慢性损害,因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均带来了长期、严重的影响,而且传统的手术治疗并无法满足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对这一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本文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愈型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对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在治疗治愈型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受治愈型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的为57岁,年龄最小的为18岁,平均年龄为37.5±2.3岁,患者病程最长的为10年,病程最短的为14个月,平均病程为39.5±4.8个月,术前均对患者进行了X线片、MRI和CT检查,病变累及椎体为1~2个的患者有10例,累及椎体在3个以上的患者有15例,其中Frankel分级情况显示B级的患者有2例,C级的患者有11例,D级的患者有12例,所有患者均在不同的程度上有硬膜囊受压,驼背畸形和顽固性疼痛等临床症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采用全麻插管的麻醉方法,并俯卧于弓形架上,防止患者颈部过伸,以及眼球和腹部受压。以患者顶椎为中心向上下延伸3~4个椎体,之后沿着棘突作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患者的皮肤、皮下以及腰背筋膜,充分的显露患者的椎板、横突以及小关节和部分肋骨,保证手术视野的足够宽敞。运用C型臂X线机进行顶椎的定位,在患者病变部位上下2~3个椎体置入双侧椎弓根螺钉。按标记切除患者的棘突、椎板、以及关节突和横突,同时,切除4~5cm 肋骨和横突关节、肋骨头,对侧给予临时棒固定,避免脊髓损伤的发生。显露神经根,并沿神经根走向向外流离3~5cm,以便可以轻柔的牵开神经根。 在直视情况下保护好脊髓,用髓核钳和骨刀等工具先从一侧轻柔的切除一侧的椎体和椎间盘,之后交换临时固定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一侧的切除。交替换棒并适当加压逐步的矫正后凸畸形,矫形过程必须缓慢进行,观察患者的脊髓是否有皱折和压迫现象的发生,同时应注意螺钉有无松动或拔出。矫正完成之后应该立即进行唤醒实验,防治患者瘫痪现象的发生, 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手术结束后适当的使用抗生素,同时给予脱水、激素治疗,48~72小时内拔管,绝对卧床休息时间3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参加本次实验研究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症状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以及Frankel分级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供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试验研究中数据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17.O 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 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 t 进行相关检验,将P<0.05作为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患者术前Cobb角在60o~120o,平均为80.4o±12.7o,术后Cobb角在10o~29o,平均为17.2o±3.5o,术后Cobb角的情况明显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术前Frankel分级情况显示B级的患者有2例,C级的患者有11例,D级的患者有12例,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显示C级的患者有5例,D级的患者有9例,E级的患者有11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Frankel分级情况明显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中有3例患者发生率胸膜破裂,并给予了及时的修补,未发现血气胸现象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手术后治疗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内固定未见松动的现象,植骨融合时间在5~10个月,平均时间为7.2个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这一疾病的起病相对比较隐匿,而且胸腰椎的生理后凸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掩盖患者的病情,同时加上患者经济情况和医学认识的影响,大多数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已经有神经症状,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风险非常大,如果手术操作不当非常容易引起瘫痪等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和伤害,所以选择高效、合理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2-3]。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通过单一的后方入路能够完成患者椎体后、中、前柱的切除,有效的达到环硬囊膜的神经减压以及患者椎体间支撑植骨融合的目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4]。在对治愈型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的运用可以完整的显露矫形区域,并给予硬膜囊以直视下的保护,同时可以减少和解除对患者脊髓造成的压迫,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手术的时间和手术的出现量,可以实现患者后凸矫形的目的,具有良好的骨性融合度,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Cobb角和Frankel分级等情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5]。

在本次试验研究中,参加本次试验研究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手术治疗之后Cobb角以及Frankel分级等情况明显优于手术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对治愈型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的运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患者Cobb角和Frankel分级等情况,提高治疗的效率和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开,贾世青,刘昌生,等.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J].中外实用骨科杂志.2012,21(03):2143-2144

[2]张宏其,王瑶,刘少华,等.单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段治愈型结核并重度角状后凸畸形[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8(11):214-215

[3]周田华,汤逊,苏踊跃,等.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治愈型胸腰椎结核角状后凸畸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4,23(01):438-439

[4]雷洪俊,陈忠羡,薛忠林,等.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25(02):56-57

[5]赵晓芳,孙先润,邹天南,等.脊椎结核伴角状后凸畸形11例治疗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13(02):218-219

猜你喜欢
后路结核脊椎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职业亚健康之脊椎病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
背上长“包”,小心结核作怪
蚕宝宝流浪记
给动物分一分“门派”
首个3D打印人造脊椎成功植入
珍惜今天才有“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