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30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5-10-21 18:50谈世东李雪芹
延边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脑梗死治疗

谈世东 李雪芹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用丁苯酞合并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使用依达拉奉加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结论: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丁苯酞 治疗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极大地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2013年5月-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应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自2013年5月-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头颅CT/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8岁,平均(60.5±9.21)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9岁,平均(62.3±10.23)岁。两组间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1.2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的诊断要点并经CT或MRI证实[1];②年龄40~81岁,性别不限;③发病72 h内;④无全身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②血小板减少;③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④严重痴呆和过敏体质。

1.3 方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丁苯酞0.2g,一日三次口服,14d一疗程,同时用0.9%生理盐水100ml加依达拉奉针30mg??静滴,14d一疗程。对照组,0.9%生理盐水100ml加依达拉奉针30mg,一日二次静滴,14d一疗程。2组同时给予脱水、降脂、降糖、控制血压及对症处理。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

1.4疗效评定: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并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1)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

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如下(表1):

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组成、病程、所合并疾病、文化程度、MMSE评分评分方面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从表2来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p<0.01。

从表2来看,治疗后两组神经缺失分数减少程度差异显著,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2.3 两组治疗的NIHSS评分之间比较(表3

两组对象治疗前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有明显(p<0.01)。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并且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0%。如何提高脑梗死治疗的有效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广大医生一直追求的目标。丁苯酞属于国家一类新药,又名恩必普(NBP),与从芹菜籽中提取的芹菜甲素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是一个可以阻断缺血脑损伤多个病理环节的创新药物,是我国心脑血管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已用于急性脑梗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4];其作用机制是改善缺血区微循环和维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国内外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了NBP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所致的神经功能缺失的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丁苯酞具有多靶点抗脑缺血作用,能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Z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和花生四烯酸含量,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局部脑血流量和脑微循环及脑能量代谢,减轻脑缺血所致脑水肿,抗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缩小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及脑缺血记忆障碍管性痴呆的治疗中,基础研究表明: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有效[5]。河南大学孙玉华等人[6]论述了丁苯酞可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加生长抑素(SS)阳性细胞的表达,这可能是丁苯酞治疗VD的神经生化基础之一。王冰等[7]报道,NBP 可降低VD 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认为丁苯肽改善VD症状、治疗VD可能与其改善脑微循环或提高脑细胞能量代谢水平、从而发挥抗氧化损伤作用、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丁苯肽的动物实验证明其有独特的明显的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作用,可以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缺血脑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全脑缺血后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能够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的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减轻脑水肿和对血脑屏障的损伤,本实验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加用丁苯酞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研究表明,丁苯酞,具有独特的明显的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作用,可以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缺血脑区微循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减轻脑水肿和对血脑屏障的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李通等[8]丁苯酞可阻断缺血性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保护神经细胞在低氧低糖的状态下不被损伤,并保护线粒体,使线粒体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细胞内钙库的释放得到有效地抑制,减少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及谷氨酸的合成与释放,加强抗氧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还能抗脑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具有改善大脑缺血后的能量代谢及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的作用,使局灶性脑缺血后的梗死面积明显缩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减轻脑水肿和对血脑屏障的损害。丁苯肽具有独特的、明显的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作用,可以增加缺血期脑血流量和改善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全脑缺血后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凋亡,能够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的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减轻脑水肿和对血脑屏障的损伤,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急性脑梗死的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因此在治疗上去阻断脑缺血病理过程的多個环节是很重要的[9]。

本研究結果显示,丁苯肽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血液黏度无明显影响,而与依达拉奉联用,可降低血液黏度,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疗效均较单用丁苯肽胶囊显著。两者合用可调节脑的能量代谢,增加缺血区血流量,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与刘明伟[10]等研究的结论一致。急性脑缺血超过8h后,在不可逆的缺血中心部位周围存在半暗带区,血流恢复后,一部份半暗带区细胞会发生迟发性死亡。这些细胞死亡导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神经细胞钙内流氧自由基产生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是脑缺血后脑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由基能破坏脂质,引起细胞继发性坏死或凋亡[11]。同时,急性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升高也能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破坏脑组织。因此,使用有抗氧化剂和兴奋氨基酸作用的神经保护药物治疗能阻止组织损伤扩散,提高存活率。而依达拉奉静脉给药后可阻止羟自由基水平的升高,从而减轻脑损伤程度。此外,依达拉奉并不影响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聚集,因而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

总之,丁苯酞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少,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杨永刚,钱玉中,张建平,等.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7,5(5):40-1.

[3]陈颂春,洪震,魏文石.丁基苯肽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对照研究[J].实用全科医学,2006,4(6):632-3.

[4]黄如训,李常新,陈立云,等.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85-8.

[5]陆国庆,吴雪钗,胡婷婷.恩必普「J].中国新药杂志,2006,巧(7):572一573.

[6] 孙玉华等: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nNOS及SS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11)37-39.

[7]王冰等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RZB表达的影响;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 .43-46.

[8]李通,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中TNF-α、CRP的影响;海南医学,2012,23(9):34-35.

[9]任古松,张春霞,丁苯肽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临床荟萃,2011,26(23):2090-2091.

[10]刘明伟,陆爽,林昕等,丁苯肽与马来酸桂哌奇特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2):101-102.

[11]魏欣,白向东,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2):95-96.

猜你喜欢
丁苯酞急性脑梗死治疗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