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推顶整脊手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10-21 18:50王卫权
延边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

王卫权

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运用推顶整脊手法对脊椎内部进行调节,进而达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行传统颈椎扳法治疗,观察组(27例)行推顶整脊手法治疗,连续治疗1周,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0分发量表评估结果,对照组为(24.5±6.93),观察组为(24.2±7.14),对比差异无学意义(P>0.05);治疗后20分发量表评估结果,对照组为(13.45±7.23),观察组为(8.34±5.89),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9%,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基于生物力学的角度,通过运用推顶整脊手法调节脊椎内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效果确切,且具有较为显著的改善疼痛的作用,故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推顶整脊手法;效果

颈椎病(CS)是一种临床中非常多见的由于各种疾病共同引起的综合病症,根据临床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其中60%左右的患者均属于神经根型[1]。目前,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中医传统疗法是该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已有大量临床报道证实,中医传统疗法的原理可有效疏通百脉,调和五脏。手法治疗是中医传统疗法中一种普及范围较广的治疗方法,其能够有效避免因口服药物导致的肠胃道刺激和压力,还可避免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可谓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治疗方法。鉴于此,笔者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基于生物力学的角度,采用推顶整脊手法对脊椎内部进行调节、平衡,进而达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1.1.2 诊断标准 以《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2]中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准则为标准:①颈部疼痛,同时上肢伴随有放射性疼痛、酸疼或者麻木;②白领等长时间伏案工作,曾有劳损、慢性或者急性外伤等;③肌肉呈现为紧张状态,棘突有压痛感或者非常明显,颈部肌肉劳累;④经X线扫查,可观察到锥间隙明显缩小,椎曲度明显变小,有椎关节增生;⑤经臂丛神经牵拉实验或者椎间空挤压,结果显示为阳性;⑥未出现肿瘤、胸廓出口综合症等疾病;⑦颈椎活动呈现为束缚。

④经诊断需行手术治疗;⑤处于特殊阶段,例如,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等;⑥拒绝参与本研究。

1.1.4 分组及基线资料比较 根据上述标准,共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8.25±5.21)岁,平均病史为(29.57±3.94)月;观察组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49.12±4.21)岁,平均病史为(28.94±4.51)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颈椎扳法治疗,观察组行推顶整脊手法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前期准备:取平卧位,让患者全身放松,双手放置于腹部,操作者在头部左后侧行半蹲位,将双手食指与拇指打开,与脸部保持平行,放置于左右脸颊上,将手指固定好之后。②下段手法:取颈椎下段第6、7之間的关节突,以左手将1、2关节处紧紧扣住,然后尽量将患者头部运用右手稍稍向上托起,妥帖的前推下巴,使其能够形成一个杠杆动作,再以45°角度,上手前退,下手内带。③中段手法:取下段颈椎第3、4、5间的关节突,以左手拇指紧扣,用右手稍稍将患者的头部托起,托起角度为30°,将下巴前退,形成杠杆姿势,再以45°角度,上手推,下手带。④下段手法:按照上述相同的方法,以左手拇指将第一、二间颈椎关节突扣住,右手再稍微将患者的头部抬起,下巴前推,形成杠杆姿势。上手前退,下手内带。

在实施推顶整脊法治疗时,在实施前后都应当尽可能地缓解患者肌肉紧张,通过推拿的方式使其肌肉完全放松,在完成治疗后,需行10min热敷,每日1次,连续治疗1周。

1.3 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评估

运用田中靖久瞳编制的20分法量表对患者疼痛症状进行该评估,该量表主要从手部性能、体征、主诉和症状、工作生活能力四个部分来进行综合评估。最高分为20分,最低分为-2分。

1.4 疗效评估标准

根据20分法量表对患者改善率进行计算,改善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100%。治愈:患者临床体征、病症均逐渐消失,经X线片观察,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曲度正常,椎间空间恢复正常形态,改善率>90%;显效:患者临床体征、病症均有了非常显著的改善,颈部活动空间有了明显增大,经X线片观察,颈椎曲度趋于正常,椎间孔明显变宽,但患者在疲劳状态下仍然有不适感,90%>改善率>75%;有效:患者临床体征、病症有所缓解,经X线片观察,颈椎曲度依然有所偏直,椎间孔稍有改善,患者可进行简单的活动,75%>改善率>30%;无效:患者治疗前后,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任何改善,且经X线片观察发现,椎间孔状态并无任何变化,改善率<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20分发量表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对比,20分发量表评估结果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0分发量表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27例患者中,12例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27例患者中,5例痊愈,9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1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适反应,整个治疗过程均非常顺利。

3 讨论

3.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

在中医学中并无关于颈椎病这一名词,但根据本病病症及病理,众学者将其归属于“痹症”、“项强”、“颈肩痛”的范畴。最早在《素问·长刺节论》[3]中就对本病做出了相应的描述,后《素问·痹论》中也有相关描述。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症特点为“疼痛”,诸学者均认为导致本病的致病原因非常多,其中《素问·痹论》就对“风寒湿三气杂至”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痛痹”、“行痹”以及“着痹”进行了相应的区分,并指出主要致病原因为:不正确的颈部姿势、外邪入侵、气血经络、长皮疲劳导致损伤、外伤。

3.2 推顶整脊疗法

整脊疗法(SRM)是一种新兴的绿色理疗方法,其在我国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同时与物理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传统中医的按摩治疗优势,对人体脊椎进行有效校正[4]。该疗法源于传统中医,主要对人体内部结构和整体做出相应的调节,讲究的是中医学中的平衡和自然修复、维护。同时结合中医学的调曲、理筋的原则,采用推拿按摩、针灸、内外用药等方式,更加重视其全面性,突破了单一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本研究所采用的推顶整脊疗法是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经过提炼、归纳、总结出的一套整脊手法,其主要对颈椎进行矫正,尽可能地将伤害控制到最低,同时促使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3.3 推顶整脊疗法的临床效果

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实施推顶整脊疗法,患者治疗后疼痛评估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改善,并且改善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另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9%,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推顶整脊疗法临床效果确切,且可有效改善疼痛症状,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震芳.整脊手法配合小圆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3):461-462.

[2] 廖建国.整脊手法配合小圆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4):9-10.

[3] 赵英子,郭伟光,李瑞.探讨牵引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0(5):602-603.

[4] 黄辉.整脊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頸椎病6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5):68-69.

猜你喜欢
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健身气功八段锦结合针刺和火罐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