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浅谈

2015-10-21 17:15余晓艳刘华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8期
关键词:破坏公路建设生态环境

余晓艳 刘华

【摘要】公路建设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保障如何使公路更适宜人居生活的同时,能够侧重研究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性,是公路建设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环境;破坏;措施

0 引言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使市政设施建设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关系。近几年对生态公路的研究日趋深入,就国内目前而言,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域“生态公路”都还是十分稚嫩的新生事物,缺乏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存在许多研究上的空白。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生态公路的研究是现代公路建设的新型建设理论,该理论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目的就是将人类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最终达到生态环境和公路建设持续并且协调发展。其目标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做到生态恢复和污染防治,以及做到能源的节约,排放的降低,最大程度的实现自然环境与公路建设相互融合。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进步,生态公路的理念也不断的深化和实践,是未来公路建设必然的发展方向 [1]。

2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城市带动巨大发展,同时对周边环境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公路建设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会带来自然资源、景观及生态敏感区影响,会造成土壤侵蚀、植被破坏、局部地貌破坏等现象。

(1)造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是临时工程及土石方工程。特别是山地丘陵地势,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势必会扰动原土,改变原地表植被的固有态势,形成大量裸露的土石体,改变原地表植被的固有态势,最终在重力侵蚀、风力侵蚀、水力侵蚀、混合侵蚀作用下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2)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公路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原有生活方式级生产体系的改变,公路建设和营运维护中定会对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造成影响,许多农田在建设过程中失去了生产能力,随后势必带来农业人口的变化,更有甚者会引起劳动力结构和文化变化。

(3)影响环境敏感地域。公路路线拉的越长,越不可避免地会穿越一些环境敏感地域。敏感区域包括森林公园、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地,特别是一些天然林和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地,这些地方均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群体和生活方式,外来建设入侵不可避免的加重了敏感地保护压力。

2 公路建设过程中生态破坏及措施

2.1 公路设计阶段和规划阶段

公路工程建设是一兼顾多专业多系统相互支撑的综合系统工程。包括路基、路线和路面,还有隧道、桥涵、交叉工程,以及沿线设施和防护排水设施,涉及环保、水文、水土保持、地质多专业。在公路施工设计、初期规划中应全面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从而做到合理掌握公路的技术标准、全线技术指标、建设规模的总体运用[2]。

选线不当会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防护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应提前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设计中应强调公路建设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保障在公路发挥正常的运输功能忠也能同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3]。保障公路规划、设计中注重平、纵、横三个方面组合而成的立体线性,最终达到线形连续与周边环境总体协调相互适应。

2.2 公路施工阶段

公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材料的开采加工,汽车及施工机械的操作产生噪声污染,施工现场产生水体、大气、固体废物污染。废气是在施工现场、运输车辆、施工机械造成的扬尘及渣土洒落现象,和修建公路过程中由沥青散发出来刺鼻气味。噪音由施工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尤其对周边的居民影响甚大。在修路过程中有可能面临着隧道开挖,这就意味着对局部山体稳定性的破坏,易引起滑坡、软土层滑移和塌方等地质病害。更甚者可能随汛期暴雨流失,淤塞沟渠、河道,破坏良田[4]。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需要进一步做好公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工程建设期间应做好环保与水土保持工作。要充分做好修路队环境预判,充分研究各类环境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并做好充分论证和实施 [2]。

2.3 公路运营与养护阶段

在运营中道路日交通量会增大,产生许多环境污染,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公路正常营运会产生尘土和车辆漏油现场,在雨水冲刷下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农田和河流。所以在日常营运及保养过程中,搞好周围环境绿化必不可少。增加养护工作可以更好的调和周边环境景观与公路使用的关系,可以为周边的居民创造适宜的生活工作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公路养护绿化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按照当地的气候和土地特点选取合适的苗木种和栽种方式[2],最终实现公路环境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3 生态公路恢复及防护

道路绿化能够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与相关公路设施的关系,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3.1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边坡生态防护是一种利用植物,以及植物与非生命材料相结合方式的公路防护措施,是代替纯工程防护的一种技术,用于防止路面侵蚀和加强边坡稳定。包括植草和植树,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植生带防护技术,三维植被网防护技术,钢筋混凝土框架与植被结合防护技术,客土喷播技术,湿式喷播技术,土工格室植草防护技术,植被混凝土坡面绿化技术,岩石边坡TBS植被护坡绿化技术等,其中植生带防护技术工艺简单,造价不高,适应性强,平原地区应用较多。

3.2 植物配置与物种选择

植物配置与物种的选择,是生态防护的一种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应考虑植物的固有特性并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土地利用类型等特点,从营养生态位、时间、空间上综合考虑植物的选择。同时要考虑避免种群間的直接竞争,错开相同物种的生态位,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覆盖率,要做到适地适树、兼顾美化和生态防护、保持生态平衡[5]。

3.3 动物通道设计

公路是一种割裂平面空间的廊道,特别是高速公路,能够长达几千米甚至上百公里,这势必会造成公路两侧的生态环境被人为进行分割。这种分裂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周边的居民还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使得割裂区域内阻隔了生物之间的遗传交流,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很大的影响。改善这种状况的方式是建设生物走廊、动物通道,通过设计下穿式、上跨式通道对割裂的环境进行生物补偿,从而减少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

3.4 增强生态环境意识

在现代公路设计和建设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按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人员不仅要按照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还有加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应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更要全面考虑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好前期环境规划和生态恢复工作[3]。

4 结语

公路建设极大改善了区域交通运输环境,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沿线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公路的理念也不断加深,更多的采用节能公路、生态公路和环保公路,从生态保护上对大限度地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当代公路人应尽的责任。事实证明能够做到公路建设与降低污染排放、节能、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相协调,达到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1]。

参考文献:

[1]刘光.生态公路建设浅析[J].中国公路,2012年S1期.

[2]戴忠华.坚持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中外公路,2003年第4期.

[3]陈涛,顾强康,谭万鹏.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浅谈[C].第五届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06-01.

[4]彭忠.浅谈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J].工程建设与管理,2008年12期.

[5]张世勋.生态公路建设理念[D].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毕业论文,2010年8月.

猜你喜欢
破坏公路建设生态环境
隧道口轻型钢棚洞防护高边坡施工技术
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分析
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在养护工程中的运用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水对沥青路面的破坏和预防
俄不满波兰“破坏”二战胜利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