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40例疗效分析

2015-10-21 18:50李朝华
延边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

李朝华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十二指腸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及残石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中,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确保胆总管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随之上升,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复发率高,是临床研究的重点[1]。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以手术为主,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产生诸多并发症,患者不易被接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技术飞速发展,弥补了传统开腹手术的不足与缺陷,广泛应用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临床治疗中。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实现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性54例,男性26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4.9±2.5)岁;病程5d~18年,平均病程(3.4±1.7)年。患者入院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经B超、CT、ERC等检查,全部患者均符合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临床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临床可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首先采用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清楚掌握胆总管结石情况,进一步明确胆总管结石的大小、位置、数目、形态等。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取石,或采用球囊扩张进行胆总管内结石取石。若结石<1.0cm,可以直接采用取石网篮或球囊拖出[3];若结石≥1.0cm,先行碎石器粉碎,随后取出碎石和结石。取石洁净后,给予生长抑素24h静脉滴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测定血淀粉酶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四孔法,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将压力维持在12~14mmHg,置入腹腔镜与操作器械,放置夹钳,将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分离,顺逆结合法行胆囊切除,采用电凝止血,常规清理创面与切口,取出器械,逐层关腹。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残石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以此总结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搜集并整理本组研究数据,在计算机上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作数据分析,运用(%)和(`x±s)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t和x2检验组间或组内差异,差异于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残石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例胆漏,对照组患者1例胆漏,1例炎性肠梗阻,1例肠粘连,2例伤口感染,均对症治疗后并发症得到控制。见表1。

3 讨论

胆石症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成年人,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随之增高,女性发病率往往高于男性[4]。胆石症病因较为复杂,多与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女性激素、妊娠、肝硬化、胃切除术等因素有关。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为10%~20%,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1)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T型管引流术等,手术操作复杂性高,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不良反应多,因带管时间长,增加了腹腔切口感染的风险;(2)单用十二指肠镜取石,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势,但无法彻底解决胆囊结石及炎症;(3)单用腹腔镜手术,由于胆总管直径要求>1.2cm,胆管壁炎症重、厚等,导致腹腔镜术中切开存在一定的困难,且手术时间长,容易出现胆漏、胆管狭窄等并发症,限制临床治疗效果。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胆漏,可能与腹腔镜操作相关。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和十二指肠镜治疗,有利于降低残石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理想的治疗方案。

采用两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利于降低开腹手术的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压力,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胃肠道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通过ERCP能明确胆囊与肝总管、胆总管的解剖关系[5],避免腹腔镜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可能与并发症的出现有关,资料显示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并发症,主要是由于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进一步突出了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当然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操作程度、技巧、经验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结石残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结石残留率为2.50%。同时容易并发急性胆管感染等。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坚持轻柔、快速、低压的原则,控制好导管方向,尽可能避免引起胰管高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绍勇.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不同序贯次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12(1):30-32.

[2] 韩斌,吴刚,李振峰等.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7):683-684.

[3] 朱玉娣,赵烨,吴晨等.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配合及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2(22):165-166.

[4] 朱怡贵,李永成,黄鑫等.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5例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4,11(1):102-103.

[5]Primaryendoscopicapproximationsutureundercap-assistedendoscopyofanERCP-induced?duodenal?perforation[J].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2010,16(18):2305-2310.

猜你喜欢
胆囊结石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胆囊与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螺旋CT平扫在胆囊结石成分判断中的应用价值评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