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中护理效果观察

2015-10-21 18:50陈文静
延边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护理效果影响

陈文静

摘要:目的:对心脏病治疗中心理护理起到的作用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脏病患者162例,将其随机均等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心理护理。将护理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不满意、基本满意和满意,治疗及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29%较对照组的83.95%具有显著优势,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病病人的临床护理上,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说明心理护理对维护良好医患关系有着正面意义。

关键词:影响;护理效果;心脏病病患;心理护理

心脏病的病程较长且其发作易反复,病患或因此于心理上出现问题出现忧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同时,严重心理障碍会致使患者精神的高度紧张及较大的情绪波动。这将对病患的心脏能力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不稳定的情绪将对患者面对疾病的耐受力和抗病力产生负面影响。这将阻碍疾病的康复,严重时甚至将会造成死亡病例。所以对患者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是必要且重要的。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使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教导其掌握和学会自我保健,树立其战胜病魔的决心,消解其恐惧、忧郁等负面情绪。为了进一步探究心理护理在心脏病康复中起到作用,我们进行了此次试验。选取162例同期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对其进行分组护理。治疗结束后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同期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脏病患者162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范围为(26-72)岁,平均年龄为(60.32±2.66)岁。实验组8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范围为(29-77)岁,平均年龄为(60.13±2.2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范围、性别组成、文化水平等一般数据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加用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状况分析

通过分析,心脏病病患多存在孤独心理、过激心理、焦虑心理、恐惧心理等。具体介绍:(1)孤独心理:患者入院治疗后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另外医院氛围及其制度规章也会对患者造成影响。此时患者通常希望有朋友、家人陪伴,从而寻求心理上的安慰。(2)过激心理:外界将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刺激,就诊时常出现过激反应如不配合医护人员抢救等。(3)焦虑心理:病人常对疾病的发展情况和现状感到忧虑,此时患者或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病人的文化水平、性格、年龄都對焦虑心理有一定程度上的反映。(4)恐惧心理:若患者入院原因为突发心脏病,在对自身情况未知的情况下常会出现恐惧心理,诱因有急救设施、治疗环境等。

1.2.2 心理护理措施

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安静的治疗环境,这是一切护理的基础。环境布置时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做到充分考虑、尽力消解病患的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周围的噪音,从而使患者的焦虑心态得到缓解。

1.2.3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患者在平常的治疗中最常接触的院方人员便是护士,护士在日常的工作中态度需和蔼、举止大方、仪态端庄。热情主动的面对患者,和患者进行友好沟通,形成和睦的护患关系。

1.2.4 患者信任

心脏病病人接受护理时,护士与其需进行合适的言语交流。护理人员需及时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支持。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详细回答。详细解说焦虑、紧张情绪对于疾病治疗的负面作用,使其对自身情况有一个基础全面的了解。同时需着重讲解注意事项,获得病人及家属的信赖。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于精神上对患者进行安慰,提升病人的耐受疾病力,加强其战胜病魔的决心,提升其应激能力。

1.2.5 护理方案

根据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经济水准、性格、病情、年龄等个人情况为基准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进行反复评估。多角度、全方位对患者进行关怀及安慰。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P<0.05,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心脏病由于其病程比较长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疾病,患者的病症、发病过程和病程等情况也不尽相同[1]。一方面,主治医生需要对专业知识做到完全掌握,对患者进行正确及时的治疗和诊断[2]。另外,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护理素质[3]。针对患者个人的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个性化、专业度高的护理干预工作[4]。

此次试验中,接受了心理护理的实验组患者较仅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于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心理护理值得在心脏病治疗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

[1]宁凤兰,周伟英.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心脏病体外循环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5):467-469.

[2]晋瑾,杨燕平,姜扬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急性肺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1):2684-2686.

[3]罗燕华,洪蝶玟,蔡志雄等.护理干预对行介入治疗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1):164-166.

[4]李阳.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3,(12):1880-1882.

[5]王立霞.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4139-4140.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护理效果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