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0例临床分析

2015-10-21 18:50易雪英
延边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妇产科

易雪英

摘 要: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拾的100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50,应用传统方法治疗)和观察组(n=50,应用微波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平均切口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应用微波法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妇产科

脂肪液化也就是脂肪细胞受损发生破裂、坏死、液化的整个过程,其是妇产科患者接受腹部手术之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也使患者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数量的逐渐增加,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也随之增加[1]。本文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拾的100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加以研究,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拾的100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患者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5.6±2.3)岁;其中剖宫产65例,妇科手术35例;对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并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治疗,具体步骤:将部分缝线拆除后采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将坏死组织清除,同时将渗出物排除,将庆大霉素盐水砂条放置其中,每天予以1-3次换药,待创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时,采用蝶形胶布进行固定,直至伤口完全愈合为止。

观察组应用微波法治疗,具体步骤:无需拆除缝线,通过反复挤压的方式将渗液排除,采用无菌纱布对切口进行覆盖,每天给予2次微波照射,30min/次,直至切口愈合为止。另外,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以免出现感染。

1.3 疗效评价标准[12

显效:治疗5d后,切口可以拆线,以及愈合程度均达到甲级标准。

有效:治疗5d后,切口可以拆线,但需要持续进行换药治疗,直至7d后基本全部愈合。

无效:治疗5d后,切口可以拆线,但出现裂开情况需要给予2次缝合。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全部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和(%)表示,同时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平均切口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妇产科患者接受腹部手术之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切口脂肪液化,虽然脂肪液化并不是细菌感染,但它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切口感染的几率,从而使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时间有不断延长,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3]。

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肥胖人群数量逐渐增加,妇产科剖宫产率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进而导致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情况逐渐增多。发生脂肪液化之后,不仅会延长治疗时间,也会相应的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和精神上承受的痛苦,而及早确诊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显著缩短治疗周期。

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方面还未确定统一的诊断标准,但确定普遍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①术后3-7d患者未见其他任何自觉症状,但切口位置有较多黄色渗液,给予常规检查发现敷料上存在黄色渗液,对切口进行挤压,渗液较多;②切口愈合情况不佳,皮下组织呈现游离状,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未见红肿,也无压痛感,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物明显坏死特征。引起脂肪液化的原因有很多种,肥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诱发因素,妊娠期水肿、贫血、妊娠期合并症及术后咳嗽、高频刀的应用都会增加脂肪液化的发病率。目前,临床方面针对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理机制尚未明确,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实质上就是切口位置的脂肪细胞在无菌性变性坏死过程中,细胞破裂之后以脂滴形式流出,从而在切口内形成的一定数量的液态脂肪,同时伴有巨细胞反应现象,属于无菌性炎症,若不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方法,会导致患者病情不斷加重,也会相应的延长治疗时间[4]。

针对切口脂肪液化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脂肪液化发生率。微波治疗方法予以挤压排液,并未将缝线拆除,相应的降低了感染几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和愈合时间。因为微波热效应可对局部组织血管进行扩张,加快血流速度,提升组织细胞的通透性,促进局部组织营养代谢改善,加快组织再生速度。微波治疗不仅对切口愈合十分有利,还能显著缩短手术愈合时间,且此种方法简单方便,无副作用,临床推广价值较高[5]。

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波方法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平均切口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应用微波法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群.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0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17):1299-1300.

[2]李洁,李玉梅,王海霞等.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3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8):78-79.

[3]凌媚.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6例诊治体会[J].安徽医药,2011,15(2):213-214.

[4]边文平.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5):80-81.

[5]蒋宏,蔺雪晴.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5):44-45.

猜你喜欢
妇产科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妇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中的疗效分析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妇产科护理初产妇分娩前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观察微课和翻转课堂在妇产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