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的快乐学习

2015-10-21 19:24张翠翠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乐学语文课堂

张翠翠

课堂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能运用美妙的和谐的教学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情趣地导入新课,可直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上课就像写文章一样,也应该讲究起承转合、开头结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用情趣教学法导入新课,更富有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能起铺垫、定向、激发、开拓的重要作用。

随着课堂改革的进行,教育各方提出了诸如“三标课堂”、“高效课堂”、“有效课堂”等概念,我认为,在这些概念中,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有效教学”是个比较恰当的概念。什么是有效教学呢?那就是老师在课上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现在,有的教师为了使教学更“有效”,搞得自己累,学生累,学习目标看似达到了,如测评成绩很不错,作文也不错,总觉得有点老师“强制”,学生“被迫”的味道。为了有效,而不管不顾学生的感受,这种“有效”手段催生出的优秀,我觉得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在有效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一项指标值得我们重视,那就是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有效加快乐,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快乐教学即寓教于乐。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学得愉快、有兴趣,不感到有心理压力。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乐学”的传统。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视为最高境界。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更是至关重要。根据新课标,注重从孩子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入手,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审美性和感染性。因此,必須寓快乐教学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导学的积极功能。

“快乐教学”是教育思想的转变,但它的根本目标也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轻松快乐,而是设法使学生始终以亢奋的情绪不倦地学习。它要求教师努力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精心组织教学过程,通过激发其内部动因,促使其愉快而主动地投入学习。即使学习任务重,问题难度大,都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倡导快乐教学,是要从情感教育入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让他们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活动、愉快地生活、愉快地成长,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快乐语文的教育要有艺术性。灵活新颖地揭示课题,会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如:质疑引题、情境引题、以图引题、背景引题、以文中重点词句引题等等。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融入课文。

教学的目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在于感动、激励、鼓舞学生去阅读、思考,进行创造,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独自阅读,分析、综合、判断、组织、表达、表演,师生角色互换,拉近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距离。如教师让学生自己走上台讲课,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精心备课,潜心钻研,珍惜这个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有时学生在讲课中讲到的或提出的问题是老师都不曾想到的,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这种从做中学、演中学的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更体现出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僵死方法,代之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掉学生厌烦的陈旧信息,留下学生感兴趣的新异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才能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和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师生个体才能从自我劳动中体验到自身力量的价值和乐趣。这一点在小学语文的字词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拼音、结构、偏旁、笔顺规则、组词等识字知识,去创造性地分析识记。还可以采用编儿歌、组字游戏、书写比赛、汉字门诊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灵活掌握生字词。从而以有益的心智活动过程代替机械重复的“抄写大战”,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再如,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切不可让学生记解词,必须注重理解方法的指导或看图理解,或同义替换,或反义对比,或练习说话等等,使学生对形式多样的方法产生新鲜感。并学会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在现有小学生认知水平上具体理解词语,提高学词的效果。

总之,快乐语文教学的基本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发展,使他们主动地、生动地、和谐地全面发展。它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愉快中发展,并在学习中获得愉快,在发展中感受愉快,从而乐于发展,主动发展,顺利发展。因此它是对现行应试教育的反抗,是对人的发展的自然规律的回归,也是社会对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快乐教学绝不是一种权宜之计,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而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

(作者单位:山东省商河县怀仁镇古城小学)

猜你喜欢
乐学语文课堂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欢乐的课堂
巧用语音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乐学英语单词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声音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