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领导力的策略

2015-10-21 19:24杨小艳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同伴群体幼儿

杨小艳

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发展进程,本地区绝大多数家庭都已经进入第二代“独生子”时代,基本每个家庭都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六个成年人围着一个幼儿在服务,可谓是关怀备至。幼儿在享受细心周到呵护的同时,丧失了许多自己动手、与他人交往交际的实践机会。其实这些关爱对孩子的照顾已经有些过头了,这也导致园中有很多孩子自私、任性、不合群,不愿协作,小小年纪就难互相谦让、相处交际。

为研究这一问题的现状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在培养幼儿领导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幼儿领导力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幼儿群体中,由一个或几个幼儿组织、率领小伙伴共同完成某项活动或任务的具体方式和个性心理特征。幼儿在同伴群体中领导地位的树立和领导才能的体现与普通意义上成人群体中领導地位的树立和才能体现是不同的,它不是由权力因素决定的,而主要是由非权力因素决定,诸如幼儿的宽容大度、心中有他人、自信等等因素,决定幼儿在群体中的地位。具有这种影响力的孩子往往比较自信,而且其应变、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也较其他孩子强,常常使同伴对其产生亲切感、信赖感和佩服感。

一、培养责任意识树立自信心

对于孩子来说,其责任感主要表现在他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处理日常生活各种事情的态度上。因此,父母不仅要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让孩子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待父母交给的任务以及在群体活动中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要认真完成。经常“要求”幼儿帮忙,都是园中学习生活中极小的事情。例如“你真棒,帮老师拿扫帚去。”任务简单、目标十分明确,幼儿很快就能到卫生角拿到。类似的这些琐事可以有许多,尽管对孩子有一点点“挑战”,但成功率几乎是100%,由此增强了孩子做事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他知道自己“我能行”。当然,需要循序渐进,也需要有一定的挫折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成就感。

二、培养决策能力

经常听到孩子说:当小孩真不好,什么都得听大人的,要是我是大人就好了……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原因很清楚。许多父母总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所有一切都替他安排得好好的,甚至连孩子和谁玩、玩什么、用什么玩、怎样玩、在游戏中当什么角色等等都要父母来决定。其实,孩子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感受“自我”和“自我存在”,具有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并开始了决策。因此,父母应尊重孩子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享有的权力,以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和最低限度的帮助促进他独立自主性的发展。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老师、家长要善于做引导者,而不能越俎代庖。

三、学会宽容谦让,培养协调能力

“自我中心”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这点在许多幼儿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玩具是我的,别人不能碰;食品是我的,别人不能吃;爸爸、妈妈是我的,不能亲近别的孩子。这是由于孩子心理发展的局限决定的。老师、父母可以通过“移情”训练,让孩子学会理解、体谅和关心他人,即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或立场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最终成为受欢迎的人。在我们班,我经常组织小朋友一起分享吃的东西。如当某个小朋友过生日,我会与家长一块商量,组织全班幼儿为孩子庆祝生日。准备一份大蛋糕,让每个幼儿都给过生日的小朋友送去祝福的话语,一起分享蛋糕。孩子明白,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其社交能力自然不会低。

四、鼓励孩子参加群体活动,培养组织能力

日本幼儿教育家山下俊朗说过:“以儿童教育儿童。”也就是说,让孩子在和别的孩子的交往中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认识到必须遵守一定的准则,随心所欲、任性是无法和其他孩子结为伙伴的。要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父母除了要教孩子掌握一些说服人的技巧外,还应多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亲自操办活动,比如,操办家庭节日晚会、外出旅游、宴请朋友等。

五、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的技能

孩子在和同伴交往中,难免会发生冲突。这时,父母要考虑怎样进行干预。例如,孩子和同伴之间为一个玩具发生冲突,有的父母生硬地拉走自己的孩子,不让他和同伴玩;有的把对方手里的玩具夺过来或者哄着他把玩具要过来给自己的孩子;还有的看对方父母不在场就责怪对方,等等,这些粗暴的干预方式不仅会给孩子留下不公平的印象,还会使他形成胆小怕事或仗势欺人的过度保护心理。父母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先了解冲突是怎样发生的,然后,让孩子想出非暴力解决冲突的办法或给他提出几种解决的办法,一般来说,除了均分和轮流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让他自己比较哪种办法是可行的。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化解矛盾的责任心和能力,使他在调解冲突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倾听对方的陈述和对方的观点。当他学会了倾听多方面的意见和观点时,他就掌握了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六、用奖励的方式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性好奇,对周围事物有探索的兴趣,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因某一具体行为受到奖励时,就意味着这一行为日后更有可能发生。同样道理,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奖励的孩子,都愿意继续进行某种试验和探索。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发散思维是一种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的思考方式,有大量想象和幻想的成分,是幼儿创造潜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父母可以通过教孩子有趣地解决问题、根据故事开头编结尾、对事物的颜色和形状等尝试进行不同的改变等来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大中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同伴群体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调查
中间群体
寻找失散的同伴
落地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