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治疗仪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

2015-10-21 18:14杨春利
延边医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剖宫产术护理干预

杨春利

摘要:目的:评估剖宫产术后肢体气压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自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剖宫产术后的患者1000例。分为强化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500例,观察使用气压治疗仪。强化干预组在常规预防下肢血栓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间断肢体气压治疗,常规干预组按照传统方法并叮嘱病人家属对病人双下肢进行按摩。结果:两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比较,强化干预组中显效493例,有效7例,无效0例;常规干预组中显效452例,有效34例,无效14例,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强化干预组(97.3%)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79.8%),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肢体气压治疗为中心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明显,且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有利于提高预防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剖宫产术;肢体气压;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剖腹产率在国内外不断上升,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地提升,因使用麻醉药下肢无知觉,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而深静脉血栓的严重并发症是肺栓塞,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通过使用气压治疗仪减轻了产妇的痛苦,预防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增加了科室的收入,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剖宫产术后的患者1000例,随机分为强化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500例,年龄在20-39岁(29+_10),体重50kg~75kg(62kg+-13kg),首次剖宫产200例,二次剖宫产300例;麻醉情况:硬膜外麻醉480例,全麻20例,其中476例使用静脉止痛泵,手术时间1h~2h,术后常规给予抗炎,促宫缩治疗3~5天,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干预组:本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抬高患肢30-45,以增加静脉回流,采取间断肢体按摩,每次30min,2次/d,疗程5天。

1.2.2强化干预组:本组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间歇气压治疗仪,术后产妇送回病房平卧,用压力腿套包裹双下肢,充气末腿套压力定为35~45mmHg,每次治疗30min,2次/d,疗程3天,治疗期间并给予以下的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对患者使用气压治疗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巡视,若患者身体出现了疼痛、麻木或针刺感等症状,或发现仪器有间断、停电的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气压治疗仪,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因患者行剖腹手术后阴道出血多,且肢体比较麻木,为保证套筒不被污染,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套上一次性腿套。(2)使用气压治疗仪的护理。护理人员确保气压治疗仪安全,管道连接紧密,防止漏气,治疗压力为35~40mmHg,时间为30min。治疗过程中经常巡视,重视病人主诉,如使用过程中病人身体感觉异常,立即关闭电源,从腿上取下腿套,腿套使用后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后备用。(3)心理护理。患者在行剖腹产后因身体疼痛,再加上担心出现下肢静脉血栓,难免会出现焦虑、烦躁等多种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密切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恰当的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应具备责任感和同情心,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呵护,并提醒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4)饮食护理。患者行剖腹产手术后,饮食要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半流质食物最佳,多食鱼汤、鸡汤、猪蹄汤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为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5)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2h应鼓励其做足趾活动,如关节的伸屈活动等。同时,为防止患者出现下肢静脉回流,应尽量避免患者下肢受压。术后8h,应帮助患者进行翻身运动,有利于促进肠蠕动恢复和防止褥疮的发生。

1.3疗效判断标准

主要根据病人的主诉,临床表现特点,体征等,结合彩超检查。显效:术后3~4天患者无下肢疼痛、肿胀,下地行走自如,体温正常。有效:术后3~4天患者一侧或双侧下肢隐痛,酸胀,行走困难,体温正常。无效:术后3~4天患者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肿胀,直立后疼痛加剧,无法行走,体温正常或有升高现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比较

强化干预组中显效493例,有效7例,无效0例;常规干预组中显效452例,有效34例,无效1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表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注:与常规干预组相比,*P<0.05。

3讨论

有临床研究表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2]。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卧床24h,患肢被动及主动活动过少,造成血流减慢,促进血栓形成,一旦此并发症,轻则延长患者在院时间,增加患者负担,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如肺栓塞。临床上应重视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并发症,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术后帮助产妇按摩肢体,抬高下肢等物理方法,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但物理方法有限。气压治疗仪主要通过机械效应及生物化学效应而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气压治疗仪其脉动气流通过气管进入紧束在肢体治疗部位上的气囊的气室,气囊随着压力的上升对肢体进行大面积的挤压、按摩,其挤压力和刺激可达深部肌肉,血管和淋巴管。据报道,静脉血流速度挤压时,可达无挤压时的175%~366%,显著地降低血液淤滞,减少血栓的形成[3]。使用肢体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时,应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如肢体缺血,皮肤受压等,并监测足背动脉压力。同时,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应在抗感染,促宫缩等一般护理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以避免血栓形成,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比较,强化干预组中显效493例,有效7例,无效0例;常规干预组中显效452例,有效34例,无效1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强化干预组(97.3%)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79.8%),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肢体气压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有利于提高预防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袁训芝,吴新民,陈铭,等.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10):786.

[2]杨艳.气压治疗仪防治下肢静脉血栓观察及护理[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02):149.

[3]刘惠茹,吴志云,张秋霞,等.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06):797.

猜你喜欢
剖宫产术护理干预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12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B—Lynch缝合及宫颈钳夹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
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