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2015-10-21 19:24曹茜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意识课文思维

曹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前,学生学习不乐于探究,只习惯于教师单一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改变被动性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刻不容缓。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具有问题意识,能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建和谐学习氛围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课堂上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自如,学生更乐于学习;和谐的课堂,教师与学生更平等地对话,学生更易于敞开心扉开动脑筋。和谐学习氛围的创建也仅需要教师花一点小心思。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尊重的动作,一次赞扬的微笑……学生都会受到极大的鼓舞。一次思考不到位的错误的回答,学生不再看到教师阴冷的脸庞,取而代之是老师巧妙的启发;一回偏离课文价值取向的发言,学生不再看到教师满含怒火的目光,取而代之是教师润物无声的引导;一个学习过程中简单的疑问,学生不再看到教师鄙夷的神色,取而代之是教师赞赏的话语……在这巧妙的变化过程中,学生没了害怕,没了畏惧,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与老师平等地对话,学习变得积极有趣,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便能有自己的思考。

二、大量阅读,训练思维

问题意识是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原有的知识经验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自主认知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或困惑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因素为问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问题意识是一种能力,要使个体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信息为问题意识提供背景材料,背景材料越丰富,就越有提出问题的可能性。让学生大量地阅读,丰富知识,提高认知水平,个体认知不平衡状态将大大提升,提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除了课堂上的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在校内采取积极的措施,更需要校外家长积极的配合。每学期教师列出本学期需读书目名单,每周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定期举办读后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等,并适时作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将阅读习惯延续到课外,则需要家长支持。每天督促孩子阅读,适时让孩子交流阅读心得,指导阅读,提高阅读兴趣。思维因素为知识转化为问题意识创造了必然条件,问题意识建立于严谨的思维基础之上。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曾指出“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在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见疑)、提出问题(质疑)、解决问题(释疑)的思维方式,通过学生质疑来引导学生运用知識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将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给学生质疑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急速发展时期,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质疑方法,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三方面自主学习课文。自学“写了什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行文思路。“怎么写”,与小学生现有的写作经验接轨,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品味作者遣词造句,体会文章情感。质疑时,让学生问在语言表达特点上。低年段学生关注字词与标点,中年段在字词与标点上注重句段,高年段学生在中年段基础上关注全篇。质疑问难时,用换词、换句、换位置比较提问法品味词句,删词、删句比较、词句颠倒法等体味词句,揣摩作者遣词造句。从“为什么写”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整篇课文,还可以教学生从课文的开头处、结尾处、课题中、过渡句处产生疑问,并且学生能学会追问,在答案中追问原因。以此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学会了质疑问难的方法,教师还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把问题作为每天学习必须进行的任务。对于在校提出问题的同学根据问题有价值的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以示范带头。对于高年级学生,不定期察看书本上所提问题。以此激励评价机制,让学生自然而然将提问作为一种习惯,随着实践指导,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渐形成。

总之,让学生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学习,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带着问题学习,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带着问题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俊霞.《小学生问题意识探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9月.

[2]王海莹.《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国教育报,2014年2月.

[3]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高良涧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意识课文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