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研究

2015-10-21 18:50易辉兰
延边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分娩方式相关性

易辉兰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剖宫产,对照组采用阴道顺产。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受损率。结果: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肌力受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相对阴道顺产能够明显的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减少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因此阴道顺产的产妇应注意对盆底的保护和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关键词:分娩方式;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因为盆底组织损伤引起的,包括筋膜、结缔组织、肌肉等系统的功能障碍的疾病,主要因妊娠、分娩后引起[1]。临床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OP),产后盆底组织的功能和结构因分娩而受到影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进一步地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性,为临床上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现将详细结果展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年龄为22~33岁,平均年龄为25.8岁,体质量指数22~35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7.3±2.1)kg/m2;新生儿体质量2.7~4.9kg,平均体质量(3.3±0.7)kg。对照组年龄为23~35岁,平均年龄为26.4岁,体质量指数23~34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6.3±2.2)kg/m2;新生儿体质量2.6~4.7kg,平均体质量(3.2±0.6)kg。产后排除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等合并症。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新生儿体质量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产妇产后6-8周后进行复查,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包括盆底功能诊断仪检查、手法检测、妇科检测,并使用问卷进行调查。检测标准: (1)盆腔器官脱垂(POP )诊断根据POP -Q 分类法判定;(2)压力性尿失禁(SUI) 根据采用国际尿控协会1990年诊断标准:受试者出现喷嚏、咳嗽、体位改变时出现不自主漏尿判定为压力性尿失禁(SUI)[2]。(3)盆底肌力评价:根据Oxford盆底肌力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共5分,無收缩迹象0分;存在抽动1分;轻微收缩但不存在内缩上提感2分;轻微收缩存在内缩上提感3分;阴道正常收缩并且压迫阴道时有明显收缩感4分;阴道强有力收缩5分。Oxford评分<3分时表示存在盆底肌力受损[3]。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7.0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在本次研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 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受损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盆底肌力受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根据解剖学盆底组织分为三层,内层包括肛提肌及其筋膜、中层包括泌尿生殖膈、外层包括浅层筋膜组织和肌肉组织。三层组织共同作用维持盆腔器官和组织的正常解剖位置和功能。当以上三层组织发生损坏、病变时就可以影响到盆腔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功能。就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居不下,而且年龄越高发生率越高。盆底支持组织的松弛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原因[4]。根据临床研究成果显示,盆底的特殊结构和位置,妊娠、分娩、盆腔手术、先天性的盆底肌肉发育不良等因素都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其中妊娠和分娩临床中认为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因重力原因使盆腔发生变形,分娩时盆底组织受到挤压,两种危险因素造成盆底肌肉舒张和收缩功能显著下降甚至造成盆底组织损伤,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研究发现,分娩造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更高,阴道顺产对盆底组织的损伤更严重,并且随产妇年龄、分娩次数、新生儿体重的增加而增加。此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对妇女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盆底组织损伤,肌肉收缩力显著下降,盆底神经也受到损伤,盆底器官失去支撑作用,导致泌尿系统的改变,有效尿道变短,盆底肌肉筋膜组织松驰、尿道阻力降低,当膀胱压力增加时,例如咳嗽、打喷嚏、大笑、体位改变时就会出现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的状态,但一般不会出现完全尿失禁。阴道顺产时胎头通过软产道和骨性产道时可对盆底肌肉神经造成伤害,发生会阴裂伤或者伸展,导致盆腔内肛提肌和筋膜撕裂,盆底组织缺损,尿生殖裂孔变宽而敞开,腹压增高时,可将未复旧的子宫推向阴道,从而导致子宫脱垂的发生[5]。本研究中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盆底肌力受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王彬彬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

综上所述,不管是阴道顺产还是剖宫产,对产后盆底的伤害都是不可避免的。剖宫产大大降低了盆底损伤的风险,但不会降低尿失禁的发生。产后应该积极的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促过盆底生理功能的恢复和产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精神方面都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金利,谷秀艳.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131-1131.

[2] 林丽莎,黄吴健,宋岩峰等.分娩方式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9):785-788.

[3] 姚玉君.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14):201-202.

[4] 赵永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4):2211-2212.

[5] 陈美芳,赵仁峰,林海燕等.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J].广西医学,2014,(11):1670-1672.

[6] 王杉杉,胡孟彩.不同分娩方式对3057例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7):97-98.

猜你喜欢
分娩方式相关性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