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分析

2015-10-21 18:50王宇辉
延边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机械通气影响因素

王宇辉

摘要:目的: 探析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其预后影响。方法: 入选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患者122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1)收集入院病人的原始数据;(2)记录机械通气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预后、诊断及发生可能相关因素,对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析其预后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患者122例共检出病原体270株,检出同时检出两种病原体者80例(65.6%),真菌感染患者100例,检出两种或以上细菌者72例(72.0%),80株真菌,主要以念珠菌属为主,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100例中联合应用2种抗生素者52例(52.0%),联合应用3种抗生素者32例(32.0%),联合应用4种抗生素者16例(16.0%),未单独应用1种抗生素;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0例(82.0%),非真菌感染者22例(18.0%)。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感染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血糖>6.1mmol/L、基础疾病、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者100例,死亡80例(80.0%),机械通气患者无肺炎真菌感染者22例,无死亡病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机械通气并发肺部真菌感染预后情况与年龄、基础疾病、抗生素应用情况、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的的发病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血糖>6.1mmol/L、基础疾病、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年龄大(51-77岁)、合并基础疾病者、抗生素应用情况(联合用药≥3种)、合并MODS的预后较差。

关键词:影响因素;预后情况;肺部真菌感染;机械通气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技术及急诊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及重症监护和治疗技术的提升,机械通气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抢救支持及替代的重要治疗手段[1]。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及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常见类型之一,临床以医疗成本高、病死率高、发病率高为主要特点。有研究报道,ICU深部真菌感染者中机械通气患者占87.3%,肺部真菌感染占81.8%左右,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较差[2-3]。探析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我院对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进行高危风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就诊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手术操作为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200例,筛选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2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38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5.9±3.1)岁,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科学会制定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标准;各种因素引发患者需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予以机械通气超过48h者。排除标准:机械通气前已患有肺部真菌感染者;病情未愈要求转院或自动出院患者;气管切开/插管48h内自动出院或死亡患者。

1.2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1)收集入院病人的原始数据;(2)记录机械通气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预后、診断及发生可能相关因素,记录患者APACHIII评分、凝血功能、肝功能、血生化各项指标及血糖各项指标。对患者的合并疾病、并发症、基础疾病进行详细记录,记录患者的H2受体拮抗剂/制酸剂使用情况、气道管理情况、气管切开/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使用史、酗酒吸烟史、深静脉置管、留置尿管、胃管、输血史、肠内外营养,明确确诊前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包括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代头孢霉素、三代头孢霉素、二代头孢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等)、检出病原体情况,有无混合感染情况。

1.3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描述,发病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差异。对机械通气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机械通气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作为因变量,患者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多分类变量分别设置亚变量,以P<0.05作为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的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手术操作为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200例,筛选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2例(61.0%)。其中男性84例(68.9%),女性38例(31.1%),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5.9±3.1)岁,机械通气时间2-183d,平均(23.5±4.2)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者100例(82.0%),其中男性70例(70.0%),女性30例(30.0%),年龄25-77岁,平均(45.8±3.2)岁,机械通气时间2-182d,平均(23.4±4.3)d。

2.2基础疾病情况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肝病18例、脑血管疾病6例、糖尿病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例、心血管疾病27例、血液系统疾病及实体肿瘤1例、结缔组织病1例、其他1例。

2.3检出病原体情况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患者122例共检出病原体270株,检出同时检出两种病原体者80例(65.6%),真菌感染患者100例,检出两种或以上细菌者72例(72.0%),80株真菌,主要以念珠菌属为主,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

2.4抗生素应用情况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100例中联合应用2种抗生素者52例(52.0%),联合应用3种抗生素者32例(32.0%),联合应用4种抗生素者16例(16.0%),未单独应用1种抗生素。

2.5治疗及预后情况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者100例,死亡80例(80.0%),机械通气患者无肺炎真菌感染者22例,无死亡病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

2.6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0例(82.0%),非真菌感染者22例(18.0%)。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血糖>6.1mmol/L、基础疾病、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7机械通气并发肺部真菌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者100例,死亡80例(80.0%),机械通气患者无肺炎真菌感染者22例,无死亡病例,两者比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机械通气并发肺部真菌感染预后情况与年龄、基础疾病、抗生素应用情况、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

3 讨论

机械通气随着医疗器械技术及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成为危急重症患者重要替代及支持疗法之一[4-5]。而建立人工气道后,使鼻腔及黏膜等生理功能丧失,气管插管对机体的自然防御功能造成损害,气管插管气囊处的分泌物集聚细菌进入支气管、气管、肺部组织,对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及其运动造成损害,插管表面集聚细菌,长时间可生成一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生物被膜),保护细菌免受宿主防御及抗生素的作用,增加了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机械通气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者100例(82.0%),其中男性70例(70.0%),女性30例(30.0%),年龄25-77岁,平均(45.8±3.2)岁,机械通气时间2-182d,平均(23.4±4.3)d;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肝病、慢性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实体肿瘤及其他,其中慢性阻塞性疾病34例(34.0%),其次为心血管疾病27例(27.0%);机械通气相关肺炎患者122例共检出病原体270株,检出同时检出两种病原体者80例(65.6%),真菌感染患者100例,检出两种或以上细菌者72例(72.0%),80株真菌,主要以念珠菌属为主,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100例中联合应用2种抗生素者52例(52.0%),联合应用3种抗生素者32例(32.0%),联合应用4种抗生素者16例(16.0%),未单独应用1种抗生素;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0例(82.0%),非真菌感染者22例(18.0%)。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的的发病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血糖>6.1mmol/L、基础疾病、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者100例,死亡80例(80.0%),机械通气患者无肺炎真菌感染者22例,无死亡病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机械通气并发肺部真菌感染预后情况与年龄、基础疾病、抗生素应用情况、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与王立万等[10]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由此可见,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的发病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血糖>6.1mmol/L、基础疾病、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年龄大(51-77岁)、合并基础疾病者、抗生素应用情况(联合用药≥3种)、合并MODS的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王鹏,徐劲松.呼吸内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50-51.

[2] 杜艳萍,孙德军,姚艺辉,等.经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监测 [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8):702-703.

[3] 薛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8):73-74.

猜你喜欢
机械通气影响因素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右美托咪定在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分析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