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脂联素的影响

2015-10-21 18:50耿杨
延边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不同剂量不稳定型心绞痛瑞舒伐他汀

耿杨

摘要:目的:对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血浆脂联素的影响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本组患者都是经过超声检查后筛选出来的,两组均采用UA常规治疗。研究组服用瑞舒伐他汀 ,对照组服用瑞舒伐他汀 ,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的血浆联脂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一个月后,其血浆联脂素水平都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提高,对照组由治疗前 上升到了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由治疗前 上升到了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上升更明显,但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 均能有效提高UA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但高剂量瑞舒伐他汀 效果明显好于低剂量瑞舒伐他汀效果。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剂量;影响

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由动脉粥硬化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血栓常见状态为动态性或阻塞性。冠状动脉血栓的引发机制主要是斑块破裂造成血栓形成和冠脉痉挛,进而带来冠状动脉官腔变窄或堵塞,最终引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调节血脂、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消除动脉粥样斑块,同时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因此该类药物已经成为治疗UA的临床常规方法。但目前,医学界对瑞舒伐他汀对UA患者血清脂联素影响的理论研究不是很多,特别是强化治疗后效果如何尚不清楚。对此,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对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UA血浆脂联素的影响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分布在42-78岁,平均年龄58.42+8.14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有10例,年龄分布在44-80岁,平均年龄为59.13+8.75岁。两组患者均排出有外感性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免疫性疾病、服用免疫抑制剂、三个月内发生创伤或手术等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心功能分级、用药情况等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可比性。

1.2 超声检查

采用IVUS 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微型机械探头,30MHz频率,外径3.2F),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对病变血管进行超声检查。超声探头导管在X线透视下沿导引钢丝进入冠状动脉,从病变远端开始回撤导管,分别获得病变远端、病变处及病变近端的血管短轴切面的二维超声图像。全部过程录像记录以供回放分析。随后,对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斑块横截面积和管腔横截面积、面积狭窄百分比、偏心指数等进行测量。动脉粥样病变结合超声回声强度分为软斑块、硬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其中的软斑块属于不稳定型斑块,而这些患者基本都是UA患者。经过超声检查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手段对软斑块组患者进行二次检查,以确定UA患者人数。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UA常规治疗。研究组服用瑞舒伐他汀 ,对照组服用瑞舒伐他汀 ,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的血浆联脂素水平的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子啊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的次日清晨进行空腹抽取10ml,取其中6ml在当天送到检验科,然后对患者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尿素氮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剩下的4ml立即放入预冷的玻璃试管中,并做好血浆分离处理和冷藏保存处理,用以检测患者血清聯脂素水平,为确保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所采集样品要全部在一次性采集完成后进行批量检测。

1.4 血浆脂联素检测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浆脂联素进行测定,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精准性,试剂配制和实验操作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和标准开展。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最新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量数据则用t检验表达,组间对比采用方差检验。以P<0.05代表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一个月后,其血浆联脂素水平都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提高,对照组由治疗前______________上升到了______________,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由治疗前______________上升到了______________,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上升更明显,但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降低血脂的药理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的临床效果,该类药物的抗炎效果可以起到稳定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巨大作用。瑞舒伐他汀 是还原酶抑制剂,不经过 代谢的亲水性复合物,是该类药物中安全性非常高的一种,同时瑞舒伐他汀的脂溶性也是同类药物中最低的,所以其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也非常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血浆脂联素由脂肪组织合成分泌,具有改善血脂异常、抑制内皮炎反应、阻止粘附因子生成、提高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进而起到稳定甚至逆转动脉粥样化斑块的治疗目的。相关研究证实,血清脂联素每升高 ,冠心病发病大约能够降低3%。同时也证实,血浆脂联素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本文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UA患者血浆脂联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照组低剂量 的研究组高剂量

都能够有效提高UA患者的血浆脂联素的水平,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之所以会如此,可能是因为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比如能够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等水平,抑制血管炎症的生发,抗炎功效有效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浓度,进而有效激发脂联素的分泌,并降低脂联素的消耗,最终带来血清脂联素水平的上升。此外,他汀类药物能能够提高胰岛素抵抗能力和敏感程度,提高周围组织的葡萄糖利用率,最终促使血清胰岛素水平下降,间接性起到了抑制瘦素分泌的作用,而相关学者研究指出脂联素与瘦素之间存在相互拮抗关系。

同时,他汀类药物最大的副作用是肝毒性和横纹肌溶解,而瑞舒伐他汀在这两方面都都是同类药物中发生率最低的,且无需经过 代谢,所以药物相互作用较少,耐受性较高,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在本文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且在治疗后随访三个月中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由此可见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也非常安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一个月后,其血浆联脂素水平都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提高,对照组由治疗前____________ 上升到____________,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由治疗前____________ 上升到了____________,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上升更明显,但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说,瑞舒伐____________他汀与瑞舒伐他汀____________均能有效提高UA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但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效果明显好于低剂量瑞舒伐他汀效果。

參考文献:

[1] 蔡新勇,王赎,李林峰,王洪,洪浪.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脂联素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4(11):120-124

[2] 苏强,李浪,黄伟强,周游,王江友,文伟明.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6):25-27

[3] 龚引进,罗利飞.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1、3、8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19):55-57

[4] 吴小武,曹美英,童巧薇,罗利飞.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30):48-50

[5] 刘海东,靳翠彬,张素敏,孙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内脂素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1):28-29

[6] 曹桂秋,毛颖,陈玉岚,武贵臻,邹建平,何秉贤.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GMP140和内皮功能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1):39-41+45

[7] 张捷军,凌杰.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血脂、血浆金属蛋白酶的影响[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04):12-15

[8] 姚峰,闫杰,张苏川.标准剂量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比较[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82-84

猜你喜欢
不同剂量不稳定型心绞痛瑞舒伐他汀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