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2015-10-21 19:24李芳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音乐课乐器音乐

李芳

当今教学都强调培养学生能力,建立高效课堂。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欣赏能力是艺术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懂得欣赏,愿意尝试接受各种类型的音乐体裁与题材,也是一种能力。然而作为一个音乐老师,一到欣赏课我就会头痛,因为孩子们太躁动,根本无法带着足够的耐心去聆听音乐,自然也无从发现音乐带给我们的触动与感受。由于学生从小受音乐教育熏陶环境不同,因此大家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掌握参差不齐,这增加了音乐教学难度。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自觉安静地倾听欣赏音乐。有的学生对音乐缺乏兴趣,内心由于自己缺乏天分而抵触音乐课,觉得上音乐课是“对牛弹琴”、不愿意认真配合老师上好音乐课,对音乐、乐曲的欣赏缺乏兴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明白音乐的真正含义

回想我小时候马不停蹄地上了那么多音乐课,却从来没有老师跟我总结过音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上音乐课。音乐究竟是什么?给一年级上完半学期的音乐课后,我给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他们纷纷告诉我,音乐就是唱歌、跳舞和弹钢琴。我一想,也对,这就是我现在给他们所上课的内容,音乐课就是干这些,所以大家这么想也没有任何错误,看到我对这些答案并不给予肯定,他们又继续抢着回答说,是拉小提琴,是拉二胡等等。于是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大家认为音乐就是演奏乐器和唱歌吗?全场静下来,孩子们陷入了思考中。音乐的问题只能用音乐来回答,我放了一曲大提琴演奏的《天鹅》,旋律缓缓响起,优雅、温暖。有的女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舞动手腕,跳起了舞。男孩子也不禁问道:这是什么曲子啊?好美啊!我依然没有回答,紧接着放了施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这下子轮到男生们激动了,他们跳下座位,有的作骑马的样子跳来跳去,有的手舞足蹈。可见孩子们对音乐情感的反应是准确的,我继续问刚才的问题,究竟什么才是音乐?这次我终于得到了一个颇为广义的答案:音乐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音乐教学论的老师告诉我们德国人从幼儿园起就给予孩子音乐启蒙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非常独特,老师什么都不说,只让孩子们趴在地板上聆听各种各样不同的音乐,一听就是一小时,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动作,这种启蒙教育非常有效,这就是为何外国人几乎人人懂音乐的原因。音乐融入了生活,而非特有的存在。音乐只能用心感受,在音乐面前,语言是贫乏的。

我继续提问同学们,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这次孩子们反应很快,我把孩子的语言概括了一下,他们想要表达的是:音乐情绪大致可以笼统地分为快乐和悲伤。而速度的不同,使用乐器不同等诸多因素造成了这两种情绪的对比。所以说孩子还是可以引导与塑造的,不过确实要花费功夫、动一番脑筋。

二、不断创新上好音乐欣赏课的方法

音乐欣赏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什么样的方法是适合自己的学生的,就需要教师不断尝试、不断创新,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挖掘孩子的潜能,在玩中学 每个孩子都爱玩,才能也并非天生,只要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有所建树,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适应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我的方法就是,教学多元化,可以利用打击乐、自己的嗓音等等,用以表现乐音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地“玩”,充分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美、节奏感、力度感……觉得旋律美我们就一起唱一唱,哼一哼。节奏感和力度我们可以自己拍拍打打,设计设计强弱。这样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并且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把握好角色扮演有利时机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当学生接触一首新作品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进行自我表演,边唱边舞。比如彼得与狼的交响童话,我就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角色,进行即兴表演,比如开头的狼叫。这样不但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能丰富他们的表现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非常深刻的体验。

3.尝试让学生自主进行音乐创造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音乐创造,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鼓励他们进行口头创作、自編歌词,自编动作表演,来探索音乐创造中的一些规律。比如音符的节奏紧凑时如何安排歌词字数的多少,歌词是否押韵等等,凡事都要多试几遍,才能掌握窍门。

4.在教学中合理运用“音、画转换”

聆听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播放一些与音乐相关的背景图片,来引导孩子们的想象。或是找同学上黑板或者在纸上随意地根据感受画一些想象画,但是要说明要求,说出你画的画与音乐相关联因素。你是如何感受的。

5.开展乐器聆听比赛 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然而相近乐器也有着相近的音色,所以拥有一双灵敏的辨音耳朵是非常棒的,我要求学生每次聆听的时候都仔细听里面的乐器,可以不断地猜,猜对了加以延伸,猜错了加以修正,找出猜错的原因,进行一下音色对比,下次他会记得更清楚。这种乐器比赛最好分小组教学,更能激起学生们比赛意识,集中注意力,使课堂更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猜你喜欢
音乐课乐器音乐
喜欢的课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乐器
音乐
乐器也疯狂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
音乐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