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初中语文考试的衔接

2015-10-21 19:24李秀杰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题型试题

李秀杰

许多教师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家长反应自己的子女在小学成绩非常好,但是到了初中以后语文成绩直线下降,学生感觉考试测评时毫无头绪,不会应答。面对成绩低落,学生学习没有自信心,家长也十分苦恼。

出现这样的问题,与小学课堂教学与初中课堂教学的重心不同有直接关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语文基础,如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普通话等。在阅读方面,以积累阅读为主,如语言积累、知识积累,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字、词、句、段落、篇章,熟悉书面语言,增强语感。同时也适当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小学课堂教学中多为教师讲解知识,学生对知识点只需要学会“是什么”就可以,对于学生的自觉运用要求就低了许多,教学中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反映到测评中,小学考试的目的与形式也就相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察。我们以具体试卷来说明一下:如某县区一份一年级的百分制期末试卷,试题分为三大部分,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写话,其中基础知识分值为46分、积累39分、寫话15分,为能够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很好的考查,试题难易程度选择适中,70%中档题。这份试卷学生运用能力方面的考察不超过20%。再以六年级试卷来分析,试卷习题分为四大部分,基础知识、积累、阅读、习作,其中基础知识分值为34分、积累16分、阅读25分、习作25分,在这套试题中综合应用的分值上升到50%,这样的比例在小学阶段已经是很高的。小学阶段语文测评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都在形成阶段,需要反复巩固才能形成能力。

在中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以理解阅读为主,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把握文章层次、段落、文义和写作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能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心已经向综合运用方面转移,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的学习会有以下几方面的转变:从小学单一基础知识转变为初中的知识丰富、内容复杂、文体复杂多样;从小学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初中主动式学习(在初中的学习中老师更多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由少量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转变为强调语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对语文素养如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求的提升(中考占分较多)。这样的重心转变反映在测评试卷中,我们会发现初中语文试卷和小学语文试卷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通常的初中语文试卷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对联和交际语句的掌握。第二部分为阅读,考察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为写作,考察学生的作文能力。以120分制试题为例,这三部分的分值比例通常为14∶46∶60,可以看出要求学生有综合运用能力的比例超过87%。

面对这样大的课堂教学与考试测评题型变化,学生如果适应性较差,课文又不会学以致用的话,成绩必定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四个学段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应该把小学与初中的测评联系起来,保证小学与初中在学生测评能力上也有良好的衔接。

一、小学低中年段打好知识基础

小学阶段测评以基础知识为主这一特点我们不能改变,所以在小学低中年级的试题还是以基础知识检测为主。这就要求,在小学低中年级,教师就要把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做实,力求学生掌握。我们在训练学生时常用的扩词、书写、识记辨别、诗词积累等在这一阶段最好让学生多练习,让学生掌握牢。

二、小学高年级形式与内容向初中测评靠拢

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小学与初中在试题题型上的变化,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感受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中小学断层,让学生感觉题型突然变化。

1.内容上的靠拢 在小学阶段的试题中低年级以基础知识为主,到了高年级从小学五年开始减少基础知识的比重,增加综合运用方面的比重,从内容上靠拢。

2.题型上的靠拢 在小学阶段低中年级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占有测评的一半以上,为了与中学测评方式衔接起来,在高年级在题型上就要由基础知识占大量篇幅的形式转向在阅读中检测部分基础知识。在低中年级基础知识中,我们常用的类型如看拼音写汉字、扩词、分类等单独的习题,在高年级的测评中,我们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其整合在阅读题型中,这样引导学生更多地在阅读中综合运用语言。这样学生升入初中后就不会对没有基础题型、在阅读中大量进行语言实践的检测方式感到陌生。

三、初中做好衔接工作

初中一年级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建立两者的有机联结对于学生顺利适应中学语文课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升入初中后,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任教师非常关键,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初一语文教师要逐渐教会学生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要教会学生听课、记笔记、完成作业的方法,要多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如果这第一任教师能合理地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脉络,能明确初中的教学要求,对小学与中学测评方式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就会很快适应中学学习。

虽然说分数不是衡量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但在当前形势下,考试作为一种质量的检测方式还将长期存在,做好小学与初中测试的衔接,让学生轻松地完成测评,显示正常的语文素质,对学生充满自信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榆县团结学校)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题型试题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例说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聚焦圆锥曲线的新颖题型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