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事求是原则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5-10-21 19:58张蕊
新西部·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科学内涵引领实事求是

张蕊

【摘 要】 我党创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其科学内涵在不同时期不断地被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我党一切工作的指导原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指导高校“全员育人”。

【关键词】 实事求是;科学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

一、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發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统一,对“实事求是”进行了批判与继承,并赋予其新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毛泽东也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求是是久经考验的、科学的、完备的指导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战胜艰难、最终夺取革命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归根到底是因为自毛泽东开始,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统一,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与实践传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路上,我们应吸取以往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事实求是为科学指导,避免再犯错误。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恢复和发展

马克思曾指出:“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2]恩格斯也曾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可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言论中没有明确提出“实事求是”这四个字,但在他们的思想中一直将实事求是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毛泽东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为指导,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中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国情,创造出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其最重要的历史任务是领导广大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严峻的斗争形势导致思想路线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直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并开始自觉地探索一条能够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提供重要保障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实际情况,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新革命道路。古田会议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以主观主义思想分析政治局势、以唯心主义思想指导工作,是革命遭受重大挫折的主要原因,在认清现状、分析局势后,明确提出要求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去调查分析,反对用主观思想分析问题、探究原因。这使党员们意识到,保证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都离不开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党员要始终奉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创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先河,但并没有明确提出思想路线问题,直到延安整风,实事求是才作为思想路线在党内的正式确立。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规模逐渐壮大,党内思想混杂多样,毛泽东针对教条主义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在全党确立起实事求是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内涵提出科学的解释,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正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

在党的历史上,脱离事实求是思想路线曾带来惨痛教训。1957年,中共八大曾指出开展整风运动。但因为党内对当时的情况欠缺准确的把握和了解,高估了阶级斗争的形势,使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整风方向开始偏移正轨,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党深入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华国锋提出并坚持“两个凡是”,其“左”倾错误严重阻碍了拨乱反正的进行,使人们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禁锢。

为重塑正义之风,1978年,一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逐渐打破了人们的本本主义思想以及个人崇信的精神禁锢,展开全面的拨乱反正工作。邓小平也在后来的讲话中将解放思想提高到思想路线的高度,第一次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结起来,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清晰简明的表述,这一表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到确认。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后,党坚持在各条战线进行拨乱反正工作,并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各个方面坚持和发展了这一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4]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无论是改革期时期,还是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都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意味着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做事,因此许多高校都将“实事求是”当作自己学校的校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全面地探求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对我党历史上坚持实事求是思想的基本经验进行认真总结,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实事求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1、用实事求是原则引领高校思政课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将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死板的知识传授,应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时代性、具体性,因此,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不同的,例如,在革命与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夺取、巩固党的政权为目的。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则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并且,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单凭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课本的理论知识灌输,要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中与学生发生教育主客体的互动,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接受性,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用实事求是原则营造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

实事求是是学术研究所遵守的基本原则,是学术的第一要义。因此,高校需要在学术领域真正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对待学术成果,为高校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氛围。

高校要用實事求是原则指导学术态度端正。尽管学术界对学术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对学术失范现象加大了惩处的力度,但学术失范行为仍然层出不穷,例如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编造调查数据、找写手代笔等不道德的学术行为仍然屡见不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加强高校师生学术道德教育,强化学术规范教育、学术诚信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学术法制教育,保持学术的健康发展。

3、用实事求是原则指导高校“全员育人”

毛泽东曾指出,每个部门都应对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因此,高校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进行“全员育人”,充分将全校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首先,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与制度。高校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与制度,既要将实事求是原则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也要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中,既要反对任何的形式主义作风,也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与制度完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强化高校教职工的育人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专业课教师,学校的全体教职工都应该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提升高校全体教职工的育人意识,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充分考虑高校教职工的人群特点进行实施。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载体,利用各种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高校教职工的育人意识;另一方面,高校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对全校教职工的思想态势进行调研,通过对他们思想现状的准确把握,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育人意识。

最后,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提升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水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实事求是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一方面,高校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提升校园物质文化水平,从学校特色建筑、绿化程度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升校园形象与风貌,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提升校园精神文化水平,经常开展社团活动、校园晚会等校园实践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8.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作者简介】

张 蕊(1992-)女,辽宁沈阳人,渤海大学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科学内涵引领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关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基于国际视野中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析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和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