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5-10-21 19:42王慧娟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预设

王慧娟

摘要:以树立全面正确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为先导,立足于品德教学及学生的现状,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加强目标意识,精心创设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以各种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品德课最佳教学途径,切实提高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品德教育 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有效果即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表现在成绩提高,认知进步,学有所得,从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能到能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进步、变化。有效用,即学生的生活和实践能力提高,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终身学习生活做准备,使人变得的更聪慧,更文明。有效率,即达到减负增效,身心健康和幸福。

一、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应用

著名教育家董政枢有这样一句话:"好的开头,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因而有效的品社教学,首先应该有一个成功的导入。我们平时总习惯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我长大了》"或者"你知道在家里都要注意哪些文明礼貌吗?"这样提问的方式导入。这样的导入虽然开门见山但却不是有效的,因为这样的导入仅是起到一个导入的作用,除此之外,毫无艺术性可言,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有效的导入应该是情趣盎然,扣人心弦的。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可以采用以知识经验导入,以生动故事导入,以有趣谜语导入,以音乐视频导入,以各种游戏导入等,并要善于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的素材灵动而丰富多彩地展开教学,从课的一开始就能将学生深深吸引住。

二、动态生成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

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从“教学相长”的目标看,一个有效课堂不应该让任何一方因被对方“预设”而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参与者或旁观者。虽精心预设开放而有弹性的教案,已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预设,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当中还有“突发事件”。要想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则要我们以生成问题调控教学,有效追求深化教学,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案作出及时灵活的调整与改变,实现从教材到教案,从教案到教学的再次创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中,教师“不再是拿出真理的人”只有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做到教材与学生紧密相连。这样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效果更加高效。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1.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 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鲜活,更具针对性。

思想品德課堂教学应从儿童生活出发,以儿童经验为起点,将教学的各个环节置于真实的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强烈愿望,鼓励儿童袒露自己真实的思想,让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在课堂生活中呈现出来,把自己的困惑亮出来,这才能使我们的品德课真实起来,鲜活起来,与学生亲近起来,与生活接起轨来,这样的德育课堂才会更具吸引力,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四、拓展重组“品德与生活 (社会)”有效教学内容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学内容若选择不当,自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很难说是有效教学。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真正做到不脱离课标,既充分利用教材又突破教材的束缚,对现有部分教材内容必须大胆取舍,使教材真正成为教与学的范例,有效教学的资源。

充分挖掘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生活为本,让品德回归生活。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留心儿童的生活,从中发现、选取、提炼教学内容。要充分的挖掘学校、班级学生自己的真实生活、学校生活、周围生活,真正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与困惑。

开发与利用社会生活大背景的教学资源。品德与生活 (社会)教学应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贴近学生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培养他们关注现实问题的敏感性,把社会生活材料引进课堂教学。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要充分挖掘和锤炼生活材料这一极具教育价值的“富矿”,使学生在生活的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中学习道德知识,熏陶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

五、触动学生幼小心灵,让良好品德引领生活

假如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说的是一套,却根本不准备在生活中去实行它,这样的课堂也就脱离了生活。因此,重视课堂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堂变得对学生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有所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因此,在上课前,笔者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感受、体验出发。引导他们反思、提高、创造自己的生活,把课堂的品德学习和现实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把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放在第一位。要充分考虑儿童及其生活环境的实际情况,考虑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从儿童生活入手,关注“童心”“童趣”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去感悟、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成长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想:只要我们善于把握品德课程的每一个细节,一定能让它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我们的品德教学更有实效。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预设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