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技能大赛与中职服装专业课程建设互动对接的实践研究

2015-10-21 19:55李丽华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对接技能大赛课程建设

李丽华

摘 要:“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全国中职技能大赛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平台,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与促进作用。通过中职技能大赛折射的中职服装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探索适合技能大赛与服装专业课程建设互动对接的有效路径,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了以教、学、做理实一体的教学项目,建立了以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创建了对接市场、提升师生综合能力的项目工作室,搭建了共享型核心网络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技能大赛;课程建设;互动;对接;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一)全国中职技能竞赛的项目分析

全国中职服装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定位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高技术含量与行业企业参与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工作相结合,这三个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前瞻,也蕴涵了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如,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職组)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竞赛项目如表1所示:

表1:竞赛项目

这两个项目的竞赛内容,均提炼自品牌服装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具体而言,“项目一:女式时尚成衣款式设计、纸样制作与立体造型”对应的是女装设计师助理岗位的工作任务;而“项目二:女式品牌服装手工样板制作、裁剪配伍与样衣试制”对应的是女装版型师助理和样衣工岗位的工作任务。

(二)全国中职技能竞赛的导向意义

从全国中职技能竞赛项目可以看出,大赛项目设置一如既往地秉承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的宗旨,坚持推进服装教学和服装行业技术同步、强调课程的紧密结合。如,项目二中的四个工作任务,参赛选手必须会手工和CAD制版、会裁剪配伍又会样衣制作,还需要结合实践操作的理论素养题测试,在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实际是借用竞赛平台,推动服装专业各课程间的紧密结合,特别是新增的CAD制板是服装企业近年来都在跟进的软件应用技术,此课程且是中职教学最薄弱的课程,大赛因企业的需求,将这一工作任务纳入竞赛项目,希望通过竞赛的导向,强化该课程的教学。其实,技能大赛作为一种中间媒体,一方面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次大检阅,让企业了解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是让各职业学校了解并明确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企业的岗位需要怎样的职业要求等。

二、中职技能大赛与中职服装专业课程建设互动对接的实践

(一)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服装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赛项内容、技术方案以及中职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分析,反映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的需求必然突显出来,同时为了满足服装行业多类型、多层次人才的需求,我校依托萧山经济开发区服装行业优势,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由行业专家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服装企业的生产运作和服装企业相关业务为引领,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主导型课程,开展以产品为载体的“项目工作任务式”教学和真实的产品订单实训,在原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素养课程”的课程结构基础上,构建核心技能和适应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真正探索与实施校企合作机制下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的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流程如下页图所示。

表2: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

(二)开发以教、学、做理实一体的教学项目

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以往以学科化课程为核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改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按服装企业的生产运作和相关任务为引领,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形成典型项目课程范例的教学组织形式。如《裙装设计·结构·工艺》教材,我们根据一学期的专业课时量,围绕四门主要专业课程,安排新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均有知识、能力及职业素质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对项目工作任务的构思、设计、相关知识应用、制作与总结等来达到教学目标和考核要求。“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任务见表3。

通过以上裙装项目的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会应用,而且能“应知”,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任务的对接。

(三)建设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项目

在校模拟工厂运作课程体系,实训项目和教学模式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一是要根椐当地经济发展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进行开发;二是要满足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要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开发与实施课程和实训项目;三是实训项目必须来自于企业车间的真实产品订单,使教学与生产项目真正融合。我校从2006年起,高二年级学生每学期必须有2周的生产实训,完成订单业务加工。我们在实施订单加工时,专业教师是直接采用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性文件,和企业的生产样衣进行生产实践。教师指导每组组长根据样衣、工艺单、产品的规格、缝制要求等,制作首件样品,小组成员讨论并制定工艺流程,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实际情况较合理地排出生产流水线具体操作人员,对做好的样衣由组内人员根据客户样衣和工艺单要求进行质量分析评论,最后请服装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检验、核查、再进行流水线操作”。所以,在实训项目的开展实施中,我们不仅要针对企业的生产要素与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理论和技能要素,而更多地是考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服装企业生产车间是如何组织生产、加工、检验和安全管理等内容,从心理上和思想上让学生感受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加强时间观念、纪律观念、质量观念,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敬业精神,培养职业能力与素质。

另外,我们也经常根据市场流行趋势做以小饰品为主的小项目,通过校园格子铺进行销售。做到既有实际加工的产品,又具综合能力培养的小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让学生了解自己毕业后所面临的企业环境,以达到适应企业岗位的目的。

(四)创建与市场对接的项目工作室

直接面对市场的“三织”服饰项目工作室,成为学生深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体验职业生涯的重要途径。学校在产教园区成立了四个工作室:

1.服装设计与制作工作室

服装专业部根据市场需要和师生的实际情况,组建由专业骨干教师为负责人,轮流配备教师与学生参与,主要承接企业样衣试制,为个体顾客进行时尚服装的量身订制,以及中小学校校服、演出服的设计与制作等。

2.营销管理工作室

该工作室的工作人员由(中国)达利服装有限公司的业务主管、服装专业相关教师、服装专业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组成。主要负责服装的营销,其中还包括电子商务和配送。

3.品牌专营店

我校与(中国)达利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在产教园区开设了服装品牌专营店,经营达利品牌服装,同时代理九牧王男装、上海昆诗王女装,服装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专营店的销售与管理。

4.表演与展示营销工作室

定期安排学生进行服装表演与销售实习,包括学校师生自行设计制作的服装,同时,承接服装公司的服装展示、大型活动的礼仪等业务。

通过以上工作室的成立与开展,不仅丰富了服装专业课程建设的项目,最主要的是师生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贴近市场实际的项目为主导,从一个个款式新颖作品的构思、创作与动手整个过程的实现,我们看到了一张充满自信、充满快乐的笑脸,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在提高实践技能的同时更锻炼了学生的“研发、设计、制作、销售”等多方面的职业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沟通、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学生日后生存并发展所需的创业能力。教师在给学生方方面面指导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专业功底、积累了一定的市场项目经验,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双师”。

(五)搭建共享型核心网络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库

2013年7月,我校服装专业已成功通过浙江省“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数字化资源项目建设的申报。预计至2015年年初前分三个阶段完成以下项目内容建设:

1.专业通用素材库

建设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对应的行业技术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种类型,标准个数不少于10个,建设以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和服装材料四门课程为主的教学大纲4个,教学设计不少于200个,教学课件不少于200个,教学(微)视频和实训项目指导方案不少于50个,考核试题不少于1000题。

2.专业核心网络课程

建设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材料共四门专业核心网络课程。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以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课程的学习活动,支持该校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每门网络课程的教学项目不少于8个,每门网络课程的网络教与学的活动不少于20个。每门网络课程学习访问人次不少于5000。

3.教学改革案例

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和服装材料四门核心课程为基础,建设教学改革案例不少于5个,每个案例包括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要素,每个教学改革的案例制作成网页,并且每个案例录制不少于2个教学改革的教学视频。教改案例的网页和案例在学校的专业教学网站和省职业教育资源网中共享,每个教学改革的网页和视频访问量不少于1000次。

我校服装专业设想通过数字化资源项目的建设,建成和推广一批符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专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最终把教师从传统的学科和技能教学模式转变到资源教学模式中来,把学生从传统课堂学习的被动方式转变到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自主探究方式中来。

三、实践成效

我校服装专业自2007年全国技能大赛在重庆拉开序幕以来,一直十分关注并且参与各级各类的服装专业技能大赛。并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坚持“立足产业,培育人才,服務社会”的理念,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借助学校省实训基地的优势,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与“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项目,工学结合的生产实训项目,与市场对接的综合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与完善,使我校的服装专业课程建设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快的发展,已是区四所职高中的一个品牌专业,是其他专业学习的范例。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同时提升了职教改革理念,营造了产学研氛围,提高了师生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补与融通。学生在参与各级技能竞赛中获得区市级一、二、三等奖达70多人次,省级10多人次,其中有4人次取得了全国2金2银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谭清琼.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08).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对接技能大赛课程建设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