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范式研究

2015-10-21 19:55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教学范式

摘 要:学校计算机硬件的升级与网络的普及,使得学校的教学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时数字化教学环境油然而生。就数字化环境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教学而提出了数字化环境下的尝试教学模式,介绍了模式的概念、基本要素、基本结构、模式特点、操作程序等,来说明模式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教学范式;尝试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计算机硬件的升级与Internet的普及,对传统的教学环境提出了更新,要求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数字化的教学环境。那么,在这种数字化环境下如何教学,如何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

基于以上想法与我校正在创设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环境,从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参差不齐的现状入手,提出数字化环境下的尝试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与研究。

二、概念界定

数字化环境下的尝试教学模式: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中以一系列问题串为载体,借助数字化学习平台,学生亲自去尝试、体验、探究、参与讨论、调查、实践等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质疑释疑,由一个“问题场”的解决,滋生出另一个、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场”,并在这种场的效应下,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三、模式结构

1.基本要素

数字化环境下的尝试教学活动主要有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数字化学习平台、网络资源。

课堂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新课程理念中强调他们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教与学的活动不再是建立在传统的文本教材之上,而是建立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中,在这个平台上,有数字化教材,有数字化的学习任务单,有学习活动后的评价平台,通过尝试学习的方法立足于学习目标并向网络资源拓展,进而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2.基本结构

数字化环境下的尝试教学模式的一般结构图如下:

该模式具体细分为六个教学环节,它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数量和完成方法选择再循环。

3.模式特点

(1)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实际的问题场,为不同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置身于这个问题场中,并能感觉到问题的场域的存在。这就要求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设计有层次区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知识类型以及问题类型多样化,把单个的问题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的效力。

(2)自学教材:学生尝试学习中离不开教材。数字化环境下提供的教材多样化,有传统的纸质课本、有数字化教材、有文字、图解、微视频等帮助文件,学生可进行针对性的自主学习,特别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资料进行学习。

(3)互动反馈:数字化平台下学生的反馈方式不再是单一的师生间的“一问一答”,而是人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反馈。数字化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尊重每一位独立个体的发言权,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在生生互动中提高协作学习能力,在师生互动中实现人性化学习。

(4)拓展创新:信息技术的教学其中有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要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数字化环境下的尝试教学就是践行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初步尝试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进行迁移,滋生出新的问题场,从而进行反复循环,自主学习更多的资料,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质疑释疑,创新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

(5)张揚个性: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数字化环境与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的、优化的学习条件,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为教师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提供了更理想的环境。

四、操作程序

1.问题情境,明确任务

展开教学的“问题场”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任务驱动展开尝试学习的具体活动依据。“问题场”的设计是一个学习递进的过程,是目标层次逐渐提升的过程,它是学生探求知识、达成学习目标的具体分解与可操作化实施。因此,这里的“问题场”设计不仅要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层次,也要体现学习目标的具体化。

2.自主学习,研读资料

学生在问题任务驱动下展开深层次的自主学习,研读课本内容、数字化教材与帮助文件。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以数字化平台为认知工具和表达工具,把自主学习的知识、观点等诉诸学习网络内;教师可以以这个平台为指导工具和监控工具,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策略以及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方法。

3.自主探究,实践操作

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数字化学习任务单,进行问题驱动的尝试探究,自主实践操作。操作中,教师及时巡视,发现典型问题,并给予学生适当提示与个别学生的一对一的辅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再次地阅读数字化学习资料,或是进行同伴间的交流、讨论与互助,也可以进行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提升。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质疑释疑的过程,特别是要鼓励学生由一个“问题场”的解决,能够滋生出另一个、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场”来,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4.研讨交流,选择学习

这一环节是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是进行后续尝试学习的一块奠基石。学生尝试学习后,需要一个过程性的反馈,来检测尝试学习后的效果情况,这时需要研讨交流。其方式可以采用师生、生生间的一问一答(或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巡视(点拨);教师巡视后,呈现学生典型问题分析;同伴互评互纠;学生上前台展示。还可以采用教师追问、讲解点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惑,直接由教师进行启发性的引导讲解、学生倾听的反馈方式,来让学生针对性地、选择性地学习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5.互动总结,意义建构

这一环节是师生、生生面对面进行互动对话的过程,学生可以发挥课堂讨论和数字化平台评价机制的各自优势,围绕问题驱动任务陈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思维偏差或回答错误时,教师要冷静地分析原因,归纳总结后再顺水推舟,积极利用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加以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加深印象,用教师的宽容与尊重去接纳每一名学生。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不要过早地给出结论,可延迟评价机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探究,让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在自我反思中进行提升,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意义建构。

6.拓展延伸,巩固创新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升华,而不是课堂学习的尾声。教师在引领学生尝试学习后所得到的知识技能,要进行有的放矢地实际运用,让学生感觉到学能致用,这时还需要教师再次创设问题场,诱发学生更为强烈的、自主的尝试学习欲望,引领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去探索、去创新。

通过数字化环境下的尝试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通过问题任务驱动的尝试,由一个“问题场”的解决,滋生出另一个、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场”,并在这种场的效应下,最终实现学习目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美]Linda Torp,Sara Safe.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变得轻松而有趣[M].刘孝群,李小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邱学华.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数字化环境教学范式
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协作课堂教学
中小学语文作文数字化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微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
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师生同步协作学习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