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肉”的完美结合

2015-10-21 19:55李润超何金凤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主题关系

李润超 何金凤

摘 要:“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作文的学生好无奈;空洞无力长徘徊,灵气美感全不在。”这就是当前学生的写作状态。它成为语文教师“心中的痛”,学生作文水平低,影响了语文的整体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必须让学生明确材料与主题的关系,即“灵”与“肉”的关系。

关键词:作文材料;主题;关系

做文章如同人类一样,要想具有生命力,必须达到“灵”与“肉”的完美结合。“灵”即主题,“肉”即材料,只有二者完美地结合,文章才不会空洞、干瘪。

现在的学生作文出现两种状态:一种是主题不明确;一种是材料七拼八凑,不能表现主题。其实这就是材料和主题相互分離、不能统一。而在学生作文中,主题是第一性,材料是第二性,主题对材料起统率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首先帮助学生确定主题。但在主题的确立时,针对同一内容,由于每个人的切身感受不同,因而领悟也不同,所以,主题的确立也就有所不同,但这种“选择”是有限的。它不能超出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的范畴、内涵。

现在学生有的知识储备少、材料单一;有的材料过多不知取舍,那么将如何选材、取舍呢?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确定了‘什么以后就好办了;只要沿着必要的路线选择取舍就可以了。”其中“什么”指主题的确立,而“沿着必要的路线”则说明了选择、取舍材料所遵循的路线,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

例如,汶川地震是学生常用的一个材料,然而,它可以为多个主题服务,若写爱心,可以写全国人民为灾民捐款、捐物,子弟兵救灾等;若写坚强,可以写地震中那些灾民与时间的赛跑争取生的机会等;若写品德高尚,可以写子弟兵的无私、教师的奉献等。像汶川地震这样的材料是多角度的,这就要求学生在主题确立以后,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角度去表现主题,而不是拿过来就写,表面感觉到作文贴近时代,实则却给人一种硬“贴”上去的感觉,主题成为游离于材料之外的东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水”便是材料,它孕育了“仙”“龙”,使其有所依存,而山中之仙、水中之龙,则恰似文章的主题,离开它文章就会黯然失色,有了它文章才能神采流动,所以二者缺一不可,必须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瞿燕.积累写作材料提升作文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3(34).

编辑 郑 淼

猜你喜欢
主题关系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