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2015-10-22 10:30陈伏彬
科技视界 2015年30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

陈伏彬

【摘 要】本文综合研究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历程,并以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依托,初步探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以及工程实践教育模式,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工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教育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用人单位期望高等工程教育能够培养出快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也应运而生。其目标就是要解决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实践性和创新性缺失的问题,从而使工程教育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该计划的有效实施,将逐步改善我国工科高等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确立新的教育模式,通过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人才。而我国现阶段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主要还是存在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体系陈旧、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产学研合作培养不到位等问题。由此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使其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普遍较差,毕业后不能够马上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因此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确定新的培养目标,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重“传授”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建立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形成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创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措施,旨在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来看,当前工程人才培养所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以及增强工程实践教育而得以弥补。校企合作是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必由之路。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为顺应时代的的发展,响应十八大以来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急需培养一大批新势力、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已经日趋重要。校企合作是以一种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的模式,培养出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科技人才,在校企合作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领导学校和企业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很多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了研究[1~6]。

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践在国外起步较早,美国是最早提出校企合作的国家。20世纪初,美国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而美国产业界又急需一批理论与实践能力强的从业人员。在这种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下,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校企合作正式迈开步伐。1909年,美国的东北大学进一步对校企合作教育作了要求,使得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和扩张。1957年,第一个在加拿大实施的校企合作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随后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纷纷效仿美国和加拿大,使得这一举措弥漫着整个北半球。美国的“学工交替”教育和英国的“三明治”教育属于学校主导、企业支持的办学形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属于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办学形式,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模式非常成功也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融合,发展了职业教育,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减少了成本。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也积累了许多的经验,给各国校企合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价值。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校企合作教育进入我国,并逐步进驻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政府的扶持下,高职院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发展道路和合作模式。199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成为我国校企合作的发动阶段,在该文件中,提出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21世纪初期,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得益于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2002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要与发展职业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2005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成为校企合作的完善阶段。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中国“卓越工程师”拟用十年时间,培训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61所高校,成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2014年,我国已经成功举办第三届卓越工程师教育交流研讨会。近些年来,我国校企合作已初步形成了多样化模式,比较典型的有专项合作型、紧密合作型、校企一体型,人才培养力度也已经进一步深化。

我国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教育现状,实施适合我国校企合作教育的办学模式,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绩,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精英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也在企业参与和校企合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涌现了许许多多成功的实例。虽然目前这一项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够雄厚,企业与学校脱节,企业对工程人才需求的把握不到位等,造就了一系列形式大于内容的合作模式。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国家与政府的宏观把控,另一方面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多注重交流,权衡利弊,肩负起责任和使命。校企合作与卓越工程师这一项举措必然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遵照这一改革需求,我国高校必然能焕发勃勃生机、获得长足发展,我国必然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我国企业发展在人才支撑下必然呈现欣欣向荣之景。

2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介绍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立于2015年5月,为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基地由组建双方共同管理。目前已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及管理办法。师资队伍中主要由长沙理工大学的教师与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的工程师组成,基地定期安排工程师给本科生讲授工程案例,学生通过这些案例,增强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作为基地的主要师资力量,学校教师也经常到公司给施工技术人员授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程素质。基地在建设中期已开展网络视频课程的建设,通过收集工程施工照片或短片制作而成视频,这些视频主要针对某个细节施工进行详细讲述,并且增设了人机互动环节,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3 设计思路

(1)“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构建

培养方案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是能否培养出企所需要的卓越工程师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能否最终获利的重要影响因素,更是“卓越计划”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环节。培养方案框架如图1所示。

在培养方案中要做到: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培养标准的合理确定;培养体系的科学建立;培养方案的动态实施。

(2)“卓越工程师”培养培养体系下的工程实践教育模式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为创新载体,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标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体系、能力标准和素质结构的具体要求,改革和构建面向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途径,制定工程实践教育的新模式。

在工程实践教育模式改革中要注意的主要方面:构建符合“卓越计划”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大工程思想,形成递进式工程训练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构建面向工程一线的工程教育体系;突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4 结论

基于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依托,深入探讨校企合作中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工程实践教育模式与机制,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利用企业行业优势,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研发型高端人才和土木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江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前途[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142-145.

[2]林建.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3:7-23.

[3]刘建龙.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之现状分析[J].经济师,2008,09:150-151.

[4]陈贤旭.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与解决办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5(a):144-145.

[5]曾伟,姜焕叶.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举措[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08(7):74-75.

[6]常继峰,潘睿.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可持续性研究[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3,11:142-143.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