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语教学中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5-10-22 11:05成恩才
科技视界 2015年30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成恩才

【摘 要】非语言交际行为作为交际行为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受各个国家的文化、习俗、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表现的不尽相同。要通过对比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交际行为;非语言;教学方法

一般认为,交际是由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构成的。美国跨文化研究学者拉里·萨莫瓦(Samova)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社交性的信息只有35%是由语言传递的,其他部分都是由非言语行为传递的。可见,非语言行为在人们之间的交际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在日语教学中,教师虽然也重视学生日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一般还是侧重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忽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1]作为交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有时具有语言交际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学中对日语专业的学生进行非语言交际知识的讲解和实践练习是很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通过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加深其对中日交际异同的认识,缓解和消除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分歧,提高其中日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 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及其作用

所谓非语言交际,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2]即交际中除去语言行为之外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称之为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一般包括面部表情、手势、眼神、服饰化妆、沉默、话轮转换、时间信息、空间信息和近体距离等等。[1]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语言交际界定并制约着交际系统;另一方面,脱离了非语言交际的纯语言行为也难以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1]可以说,在一个具体的交际活动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2 中日两国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差异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拥有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特别是在隋唐时期,两国交往更加频繁,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借鉴和吸取中国的经验,所以对于中日语言文化往往给人一种中日文化“同宗共源”的错觉。其实,经过历史的变迁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特别是在非语言交际行为方面有着诸多不同之处。中国的日语专业的学生,作为中日交1流的桥梁,毕业后大多从事跟日语相关的工作。他们不仅要具备传统日语教学要求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而且也要对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了解,熟悉,进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分析、解读和恰当运用非语言交际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中日跨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

要想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首先要明确中日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不同之处,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本文从面部表情、近体距离、时间观念、说话方式等几个方面来对中日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简单总结。

说到面部表情,日本人总是给人一种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喜怒哀乐不流于外表的印象。的确,日本人一般不在他人面前流露个人感情,他们总是保持审慎的态度,努力保持一个温和的安全交际表情。与之相对,中国人对这方面的要求要宽松一些,喜怒哀乐可以在脸上表现出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人际交往中眼神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情况下交际双方可以对视,可以对视多少时间等受各国文化的限制。有人把欧美文化称为“视线结合”的文化,把日本文化称为“视线想离”的文化。一般情况下,日本人在与人交谈时会把目光落在对方的颈部,尽量避免与对方对眼,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中国人则倾向于跟交际对象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甚至看着对方的眼睛跟人交谈被认为是一种真诚的表现。

身体接触,或者近体距离。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信息是通过与他人进行身体接触来传递的。人类学家把文化大致分为两大类,即接触文化和非接触文化。中国和日本都属于第二类,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比如中国人跟人第一次见面多边说“你好”边握手,而日本人则习惯于彼此鞠躬。

另外,手势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意义,可以说不同的文化赋予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比如,中国人竖起大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却表示“情人”。在中国,用拇指和食指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分开向上伸直表示“OK”或“可以”;在日本这种手势则表示“钱”。在中国,用手指在太阳穴旁边转圈表示动脑筋,在日本这个动作则表示被“炒了鱿鱼”。

人际距离,人们在进行交际的时候与交际对象保持的空间距离也就是交际距离往往反映着交际双方的关系亲疏和心理距离。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把人际距离分为以下四类。即亲密接触、私人距离、礼貌距离和一般距离。总体来说,与中国人相比,日本人的人际距离更大一些。这与他们更注重个人私有空间,不会轻易向别人敞开自己的空间领域不无关系。

说话方式语音语调,作为语言交际有效补充的副语言之一的语音语调在非语言交际中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声音的高低、高低的幅度、速度、节奏等都可以反映交际对象的心理状况。总体来说,中国人说话声音洪亮,喜欢大声说话,抑扬顿挫口气略显生硬。与之相对,日本人则喜欢小声说话,声音小音量不足,说话较柔和,声音起伏较小。

以上从面部表情等几个方面来对中日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了简单的比较总结,让学生知道了中日非语言交际的不同之处。作为日语教师要在平时的授课中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这些不同之处,并进行相关的实践练习,以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进而提高其非语言交际能力。

3 日语教学中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意识和敏感程度。教师要系统收集、整理中国和日本的非语言交际方面的资料,深入阅读和学习相关的学术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中日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明确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找出中日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不同之处,并让其与中国的相关非语言行为进行对比分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解读和适应日本特有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对比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有帮助。比如在讲授“中日饮食文化”时,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其查询收集中国和日本的饮食文化及其餐桌礼仪等的异同点,然后进行课堂发表,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中日饮食文化及其餐桌礼仪的不同之处。同时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让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比如设置元旦去日语外教家拜访并一块儿在食堂就餐的场景,让学生在教室布置好场所进行分角色扮演会话。在一组同学进行分角色表演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观看,等该组同学表演结束后指出该组同学在语言表达以及肢体动作、表情等非语言行为运用等方面的的优点和不足。同时,老师也要给予详细地点评,重点指出其不足之处及其改进建议。另外,为了让学生更能直观地发现自己语言或者肢体动作、表情等的不当之处,我们可以对各组同学的分角色表演用录像机或者手机进行全程记录。这样,同学们课下就可以边看自己的录影边结合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了。

利用图片和影视视频等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的特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变得日益丰富多彩。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可以把图片、语音、视频等各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块,使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异域文化的风情。比如在讲解高级日语《伊豆的舞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边讲解课文边和学生一块儿欣赏由其改编的电影,同时让学生赏析剧中人物的语言表达和剧中人物学生语音、语调、肢体动作、表情等非语言因素,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日语非语言交际的魅力。同时,老师也可以适时地进行剖析点评。

4 结论

非语言交际行为作为人类交际行为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受各个国家的文化、习俗、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表现的不尽相同。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国家之间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我们要以一颗包容的心来对待跨文化交际。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日语这门语言,还要熟知日本人的各种非语言交际行为,这样才能在今后同日本人接触时避免跨文化交际的误会和误解。同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方法把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具体到平时的每堂课,时时刻刻督促其怀着好奇之心去发现和比较中国和日本两国人民在非语言表达方面的异同之处。

【参考文献】

[1]井焕茹,朱世波.日语教学中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3(10).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林涵.非语言因素在日语教学中实效性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责任编辑:曹明明]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浅谈高等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略谈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