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抗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SWOT分析

2015-10-22 11:11张觅等
科技视界 2015年30期
关键词:SWOT分析

张觅等

【摘 要】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市第四次党代会部署的重要时期,如何紧扣都市功能核心区定位,提升历史文化中心功能对全面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以及快速推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抗战文化作为重庆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心功能提升的灵魂所依、潜力所在。但实际上,由于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长期缺位、开发利用陷入思维误区,导致历史文化中心功能提升严重受制。本文拟在当前背景下,运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抗战文化资源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都市功能核心区;历史文化中心功能;抗战文化资源;SWOT分析

2013年9月14日市委四届三次全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覆盖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核心区要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集中体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抗战文化作为重庆历史文化建设的四大内容之一,对提升历史文化中心功能至关重要。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现状不容乐观,即使是那些存在于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已经列入保护议程或者对外开放展示的各类遗址遗迹在保护开发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可见,保护开发重庆抗战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历史文化中心功能任重道远。

1 基本内涵

重庆抗战文化资源具体指位于受抗日战争影响,在重庆留存的以国民政府遗址和中共中央南方局驻地为代表的重要史迹和重要机构旧址,外事机构,军事建筑及设施,名人故(旧)居,工业遗产建筑及附属物,名人墓、烈士墓及纪念设施,交通道路设施,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卫生建筑及附属物,石刻题记,其他等11大类不可移动文物。然而抗战文化资源并不单单指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它还应该包括该文物所体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演变过程。鉴于研究的可操作性,本文拟以都市功能核心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遗迹类)为研究对象,旨在找到一条提升城市历史文化中心功能的最佳路径。

2 抗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SWOT分析

抗战文化资源是重庆的特色文化资源,研究分析抗战文化资源的现状、发展潜力对提升历史文化中心功能具有重大意义。“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分析经济活动战略地位的重要方法。它包括四个要素:S(Strengths)表示优势,W(Weaknesses)表示劣势,O(Opportunities)表示机遇,T(Threats)表示挑战。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影响各类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可以对分析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及对策。本文将运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的内外因素进行研究,并据此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1)资源聚合好,有利于发挥集群效应,打造高性价比旅游产品

从数量上看,都市功能核心区保存抗战遗址相对较多。重庆市都市功能核心区现存抗战遗址259处,占全市抗战遗址遗迹总量的66%,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文物点94处①(见表1、图1)。

从分布上看,都市功能核心区抗战遗址遗迹空间分布相对集中。虽然从总体上看,重庆现存的395处抗战遗址遗迹散落在22个区县,且其分布极不均匀。拥有10个市级或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行政区仅有渝中、沙坪坝、南岸、北碚以及江津五个区,除此之外,其余区县的市级以上文物单位寥寥无几,有的更是完全没有。其中,渝中、沙坪坝、南岸三区的抗战遗址遗迹数量就占到全市总量的61.8%。特别是渝中区,抗战遗址遗迹总量达到101处,超过了全部的1/4。不仅如此,渝中区在拥有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也远高于其他区县。概括而言,都市功能核心区内抗战遗址遗迹相对集中,为做好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工作提供了客观便利条件。

2)资源种类多,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打造高品位旅游产品

从资源种类上看,都市功能核心区抗战文化资源种类相对丰富。经重庆第三次文物普查初略统计,现存的395处抗战遗址遗迹共有11类,且在都市功能核心区板块均有分布,具体包括:重要史迹和重要机构旧址,外事机构,军事建筑及设施,名人故、旧居,工业遗产建筑及附属物,名人墓、烈士墓及纪念设施,宗教建筑,交通道路设施,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卫生建筑及附属物,石刻题记。这些集中分布于都市功能核心区板块的各类遗址大多保存完好、规格高,它们无论是从其名人效应上讲,还是以其曾经所发挥的历史作用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配套设施上看,都市功能核心区旅游整体环境相对较好。一是,交通相对便利。重庆的主要交通枢纽,无论是机场干线、还是铁路线、轨道线都横穿其间,游客“进的来、出的去、散得开”;二是,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如旅游接待设施(包括停车场、酒店、饭店等)、旅游购物设施、娱乐设施、医疗救护设施(等),具备更高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可以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2.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1)资源破坏:影响抗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现实

一是,由于历时久远、保护不力,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破坏严重。据重庆市文物局统计,在全市600多处抗战遗址中,完全损毁消失的有300余处,而保存状况较好的仅占现存遗址的18.5%。而城市化过程中的“旧城改造”,更使得许多抗战文化遗址遭受了“建设性破坏”,如地处渝中区化龙桥的刘湘公馆、地处南岸区的二十兵工厂、五十兵工厂旧址等。二是,粗放型开发,造成了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的再次破坏。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设计、缺乏高素质的开发团队和技术支持,部分抗战文化遗址遭受了“开发性破坏”,不仅没有“修旧如旧”,还搞得面目全非。比如,梁实秋“雅舍”再修复后内外“焕然一新”,基本丧失了历史文化遗迹的价值。

2)管理落后:影响抗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障碍

一是,产权分散模糊,抗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各自为政。目前,都市功能核心区内的抗战历史文化开发利用,还主要是以原用的行政区为单位各自开展,区与区之间缺乏统筹协调。而在各个行政区内,抗战文化遗址又由于产权分散模糊,保护和开发的权责不清。一方面,有保护开发权的文物管理部门因为没有产权,无法对抗战文化文物或遗址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具有所有权的企事业单位或私人,又不履行保护和开发的义务。二是,财力人力短缺。随着经济发展和认识提升,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抗战历史文化利用开发的投入,但是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耗时长、费用高、回报慢,仅仅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还远远不够。同时,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认同抗战历史文化的群众基础都还比较缺乏。三是,缺乏深度挖掘,抗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没有亮点。丰富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是建设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宝库,但如何对这些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价值不一的抗战文化资源进行有层次、有重点、分门别类地开发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将抗战文化类资源与都市旅游融合进行主题式开发、展现城市文化亮点,这是今后我们需要突破的难题。

2.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有力的政策依据为抗战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方面,抗战遗址保护政策提供直接支撑。2012年6月,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强调要实施特色文化培育工程,将抗战文化、巴渝文化、统战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一起并列为重庆文化建设的四大内容,要求加以挖掘、保护、传承;2013年,重庆市20处73个抗战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首次大批抗战遗址被列为“国宝”。2014年重庆全面启动抗战遗址保护工程,对314处抗战遗址定点定位,并在土地划拨出让中进一步明确抗战遗址的保护控制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区域发展规划提供间接支撑。2013年9月,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研究部署了重庆市功能区域划分,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重庆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的目标定位是成为重庆大都市区域最核心的区域。该区域能充分体现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集中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等风貌。同年10月,渝中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紧扣“都市功能核心区”的总体定位,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历史文化展示区、山水城市形象区”。2014年成立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委员,对辖区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统一的管理和开发。

2)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为抗战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发展空间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生活方式的多样性,目前旅游消费的方式也由原先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单纯的游山玩水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旅游需求,而富有文化内涵的高层次旅游、特色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游客的亲睐。

就目前我国旅游市场上的人文旅游产品而言,抗战文化资源作为一个旅游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来看都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正好是重庆开发利用抗战文化资源的一个良好契机。在这个极具意义的时刻,利用现有的抗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抗战文化旅游产品,正好能够填补市场空白,满足旅游消费当前的需求趋势,引领一种旅游新风尚,打造重庆城市新名片。

2.4 威胁分析(Threats)

1)同质化竞争分流游客,资源重复浪费多

一方面,来自市外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我国在漫长的抗日战争中在全国很多城市都留下了抗战遗址,比如著名的南京大屠杀遗址,台儿庄战役遗址,淞沪会战遗址等等,这些遗址所在城市已经或者正在把这些遗址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在对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而且重庆周边的四川、贵州和湖南等省市也有很多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在全国同类旅游资源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打造出具有重庆特色的抗战文化,如何真正把重庆打造成国际知名的二战名城,是摆在重庆面前的重大挑战。另一方面,来自市内同类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竞争。重庆市有抗战文化遗址700多处,但是有很多都是比较雷同的。比如各国的大使馆所在地,国民党政府要员的官邸,大轰炸的一些遗址等等,大都是一些民国风格的老房子,这些抗战遗址的雷同性程度较高。这样就会导致市内同类抗战遗址的重复开发和浪费,如何处理好开发数量与开发质量,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是重庆市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面临的一个挑战。

2)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第一,旅游展品的种类和展示方式比较单一。重庆很多抗战文化遗址和展览馆展出的展品大多是抗战历史人物曾经用过的物品,比如钢笔,煤油灯,衣服等生活用品。这些展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战历史人物在抗战岁月的生存状态,但是这对于游客了解抗战历史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些旅游展品大多陈列在封闭的展览柜里,就会让游客产生一种距离感。如何丰富旅游展品的种类,把这些静态的旅游展品活起来,在保护好展品的同时增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是我们进行旅游展品创新的着力点。

第二,旅游产品的包装不够精细。为了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需要对旅游产品进行精细化的包装。但就目前重庆市抗战文化方面的旅游产品包装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外在包装粗糙,旅游体验不佳。一些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比如景区道路的设计还不够合理,景区供游客休息的座椅和凉亭还比较少,景区的垃圾桶还不能够满足游客高峰时段的需求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景区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内在挖掘不够,旅游感悟不深。一个旅游景点能否吸引游客,一看外在的直观形象,二看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而目前我们对抗战文化遗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挖掘还不够深入,体验性的历史文化方面的旅游产品还比较欠缺,这些都是我们在对旅游产品进行包装设计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觅.关于保护与开发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思考[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7-20.

[2]葛雅兰.重庆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08-18.

[3]曹春霞,钱紫华.新时期重庆抗战陪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C]//转型与重构 ——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1.

[4]肖洪未,黄瓴.“文化线路”理念的城市线性历史遗产整体保护策略探索——以重庆渝中区抗战文化线路的保护为例[C]//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0-12-17.

[5]沈俊超,赵国庆,洪静.浅谈名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彰显——高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探索和实践[C]//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2012.

[6]肖洪未.基于“文化线路”思想的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D].重庆大学,2012-05-01.

[7]江艳刚.浅谈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开发[J].经济视角(下),2012-02-20.

注释:

①数据来源:以重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为基础,并参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