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2015-10-26 07:53殷恒婵林小群闫智惠
体育教育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调节情绪心理健康

马 强,殷恒婵,林小群,闫智惠

(1.中央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师范大学 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ER)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与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心理健康、适应性等方面相联系。关于情绪调节概念界定及其含义,过去几十年的情绪研究历史中不同研究者从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十几年来著名学者Gross对情绪调节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Gross(1998)提出情绪调节指的是“个体影响自己将要产生何种情绪、什么时候出现情绪、同时情绪体验到什么和如何去表达情绪的整个过程”。Gross提出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理论观点认为,在情绪出现的过程里每个人会应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的策略。研究发现,最有价值和人们最常用的策略是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认知重评是认知改变的一种形式,它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策略的一种,是指个体在情绪产生之前改变对引起情绪事件的看法和解释,通过改变情绪事件对于自己的意义和影响尤其是合理化情绪事件来调节情绪。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形式,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策略,是对于要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进行抑制。已有部分国内外研究发现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个体,其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较高,抑郁水平较低。而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会对心理适应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进而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消极影响。但是已有研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研究很少,尤其是实证研究更少,本研究将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为体育院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情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4所高校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为样本,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0份,其中有效问卷550份。研究样本中男生373名,女生177名,大一学生321人,大二学生164人,大三学生65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情绪调节量表(ERQ),由王力等人(2006)在J.J Gross(2003)的量表基础上修订,共10道题目,每个题目采用likert7点评价:1是完全不同意,2是很不同意,3是有点不同意,4是中性,5是有点同意,6是很同意,7是完全同意,其中1,3,5,7,8,10题为认知重评,2,4,6,9题为表达抑制。认知重评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2和0.85,表达抑制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9和0.77。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是为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在1966年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和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1993年,由樊富珉、王建中主持“全国UPI应用课题研究”,对UPI的有关条目、筛选标准、实施过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订。目前,国内已有几十所大学的心理咨询机构常备并每年使用。

1.2.2 数理统计法

采集到的全部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管理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平均分为4.84±1.02,表达抑制的平均分为3.78±1.04,ERQ问卷采用likert7点记分,每个题项中值是4分,因此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而较少使用表达抑制策略。进一步分析,以4分中值为标准,高于4分为高使用组,低于4分为低使用组,统计发现,高认知重评使用人数占83.4%,其中男生309人,女生149人,低使用策略占16.6%,其中男64人,女27人。高表达抑制使用人数占46%,其中,男生190人,女生63人;低表达抑制组占54%,其中男生183人,女生114人(见表1)。可见在被调查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中,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人数最多,而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的人数少于总样本的一半。

表1 两种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情况

2.2 体育专业大学生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性别差异

对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均值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认知重评上没有显著差异,在表达抑制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表达抑制均值非常显著高于女生(P<0.01)(见表2),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使用表达抑制策略频率更高。

表2 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均值差异

2.3 不同专项和不同运动年限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

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运动年限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可能存在某种影响。考虑到运动形式的特点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可能影响相同或相似,本研究将运动项目分成两大类,集体项目(本文指足球、篮球和排球)和个人项目(本文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田径和武术)。在运动训练年限方面,考虑到短期的运动经历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可能不太显著,因此本文以受训6年为分界,运动经历6年以下为一组,6年以上为一组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发现,认知重评策略在不同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限上主效应不显著,交互作用不显著。表达抑制在不同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限上交互作用显著,主效应不显著(见表3)。

2.4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2.4.1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本研究将调查所得数据按照问卷评分标准,将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水平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能有心理问题者,第二类是应引起关注者,第三类是心理健康者。结果显示,可能有心理问题者为130人,占总人数的24%;应引起关注者144人,占总人数的26.6%;心理健康者267人,占总人数的49.4%(见表4)。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将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三个分组赋值为:可能有心理问题者为1分,应引起关注者2分,心理健康者3分,将心理健康的三个水平分值视为连续变量。

表3 不同项目和运动年限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表达抑制的方差分析

表4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4.2 两种策略不同使用组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对不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使用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策略高使用组的心理健康非常显著地高于低使用组(P<0.01),表达抑制的高使用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地低于低使用组(P<0.05)(见表5、表6)。

表5 心理健康在不同认识重评使用组上的差异检验

表6 心理健康在不同表达抑制使用组上的差异检验

2.5 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5.1 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相关性

对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得分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进行皮尔逊相关检验,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表达抑制策略与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见表7)。

表7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2.5.2 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两种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以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发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都能比较有效地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表8 两种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讨论

体育专业大学生认知重评策略高使用群体占了绝大多数,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繁;而表达抑制策略高使用组低于总体的一半,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表达抑制的策略频率较低。与叶盈(2012)的研究对某学院200名学生的调查相比,认知重评均分4.72相近,但是与表达抑制均分4.09相差较大,本研究的均分是3.87低于中值4分,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其他群体大学生更少使用表达抑制策略。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使用在性别上没有差异,表达抑制策略男生的使用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结果显示男生在处理情绪时,更多的是压抑情绪,这与以往对其他群体研究结果相似。产生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是由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不同,父母普遍从小教育男孩要会控制情绪,人们普遍期望男孩能够很好地管理情绪,成年男性的情绪表达经常被看做是不够成熟或是缺乏男子气概,人们普遍认同女性的情绪表达。

研究显示运动年限和运动项目对情绪表达抑制策略具有交互作用,并且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表达抑制均分低于其他群体大学生,也低于均值,说明体育运动,尤其是不同项目和运动时间等因素对学生的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有影响,这提示我们,体育运动,尤其是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可能是干预情绪调节策略的一种方法。

3.2 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关系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表达抑制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这与以往对不同群体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两种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有效地预测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示我们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亦可以从情绪调节策略的角度加以预测和干预。

4 结论与建议

体育专业大学生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没有性别差异,与其他大学生的使用水平相近;在性别上表达抑制策略使用存在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少使用表达抑制策略;体育专业大学生表达抑制使用水平比其他大学生更低。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都能够有效地预测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运动尤其是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二者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能够使表达抑制策略使用水平降低。

建议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与体育运动,从而降低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尽量多使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尤其是对于男生,他们的表达抑制策略使用更频繁,应给他们关于认知重评策略使用的更多指导。

[1]许远理,熊承清.情绪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40-141.

[2]James.J.Gross &Oliver P.John.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wo Emo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Implications for Affect,Relationships,and Well-Being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2):348-362.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1-212.

[4]刘启刚.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手段述评[J].心理研究.2008(2):42-46.

[5]王力,柳恒超,李中权,等.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6):503-505.

[6]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346-351.

[7]吴汉德.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34-237.

[8]殷恒婵,卢敏,王新利.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5):41-46.

[9]Gross JJ.Emotion regulation:past,present,future[J].Cognition and Emotion,1999(5):551-573

[10]Masters.J.C,Strategies and mechanisms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social control of emotion[M].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182-207.

[11]Gross,JJ& Thompson,RA.Emotion regulation:conceptual foundations.In JJ.Gross(Ed.),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M].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7.

[12]詹姆斯·格罗斯.情绪调节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7-13

[13]程利,袁加锦,何媛媛,等.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4):730-735

[14]Paul Lucian Szasz a,Aurora Szentagotai,Stefan G.Hofmann.The effect of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on anger[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11(49):114-119.

[15]李雯,张大均,雷昌雄.焦虑调节:接受策略与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策略之比较[J].心理学探新,2011(4):372-376.

[16]雷文斌.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偏好——表达抑制还是认知重评[J].价值工程,2011(23):239-240.

[17]金芳,张珊珊,门淑云.艺术类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其与人格、自动思维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5):85-90.

[18]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发展趋势[J].应用心理学,2001(2):17-22.

[19]谷玉冰,金秀舫.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3):11-13.

[20]李春生.体育对大学生巡礼健康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3):17-19.

[21]李东蕾.师范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21-23.

[22]许同海.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22-24.

猜你喜欢
调节情绪心理健康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