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5-10-26 02:45胡丽娜陈小光吴焕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4期
关键词:心脉证型血瘀

胡丽娜陈小光吴焕林*

(1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广东 广州 510000;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胡丽娜1陈小光2吴焕林1*

(1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广东 广州 510000;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目的 挖掘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规律。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现代文献电子数据库进行搜索、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纳入,对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规律。结果 共纳入文献19篇,患者例数3536例,冠心病证型前三位分别为痰证(37.14%)、血瘀证(36.27%)、气虚证(21.96%);纳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研究文献8篇,患者例数为1430例,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以痰证、血瘀证为主,痰证、血瘀证与非痰非瘀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虚证、痰证、血瘀证为冠心病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三大证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痰证、血瘀证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冠心病中医痰证、血瘀证的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冠心病;证型;痰证;血瘀证;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因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民众健康,为医疗界所广泛关注。在诊断层面,冠状动脉造影是西医学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同时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中医诊断重视症状及体征,辨证分型是基石。在中西医结合领域,中西医两大诊断的核心: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与中医证型(气虚证、痰证、血瘀证)有无相关性,为现代医家所关注。近年来,相关的研究由于样本量偏少,地域限值,尚缺乏说服力。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整理,采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为中医证型诊断的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支持。

表1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中医证型分布表

表2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纳入文献基本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为冠心病患者;②研究内容为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③有明确的中医诊断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④可以获得全文数据。排除标准:综述、动物实验、医案分析、个案报道、经验介绍以及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1.2数据库的选择与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检索,分别以主题词和自由词对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4.11)、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1978-2015.07)、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5.07)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979-2015.07)、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1966-2015、07)进行检索。中英文检索分别采用主题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主题词或关键词包括:“冠状动脉性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证型”、“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英文检索词:“coronary heart disease”、“phlegm syndrome”、“coronary artery stenosis”、“coronary angiogram”、“phlegm syndrome”。如中文:#1 主题词=“冠状动脉性疾病/全部副主题/全部树”or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全部副主题/全部树”or “冠心病 /全部副主题/全部树”;#2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or“冠状动脉造影”or“证型”;#3 #1and#2。英文检索词:#1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sh];#2 “phlegm syndrome”[Mesh];#3 #1and#2。

1.3文献筛选: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依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初筛,筛选出应纳入和排除的文献,在不能明确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是否应纳入时,先归于纳入文献范围。

1.4数据提取与分析:制定文献数据提取表,由2名研究者相互独立的提取同一篇文献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核对,出现不一致时查对原文献。统计分析采用SPSS20分析,进行秩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文献搜索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分别以主题词和自由词对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文章488篇,外文文献3篇,阅读标题和摘要,排除重复、动物实验、综述、医案分析、个案报道、目标疾病与冠心病中医证型无关的文献,最后共下载文章58篇。通过查看全文排除误纳的综述类及动物实验文献、无法获取全文,一稿多投文献1篇,通过阅读综述参考文献进行扩展检索获得补充文献3篇。最后共获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9篇,无外文文献。

2.2研究结果

2.2.1纳入研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本次纳入冠状动脉造影与中医证型研究文献19篇,文献有明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有16(84.21%)篇,有明确的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的有19篇(100%)。

本次对实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并且进行了中医症候归类的文献进行2次分析,纳入文献19篇。对于同一个证型不同说法的统一归为同一个证型,如痰阻心脉、痰浊内阻、痰浊闭阻、痰浊证、秽浊痰阻统一归为痰阻心脉。文献中共纳入病例数为3536例,涉及中医症候14个,分别为痰阻心脉(1035)、心血瘀阻(517)、气虚(383)、痰瘀相兼(289)、心肾阴虚(242)、气虚血瘀(215)、心阳欲脱(195)、气阴两虚(185)、气滞血瘀(176)、寒凝血瘀(96)、寒凝心脉证(84)、阳气虚衰(49)、气滞心胸(39)、湿热阻滞(31),见表1。其中含痰证(1324、37.14%)、含血瘀证(1293、36.27%)、含气虚证(783、21.96%),结果表明痰证、血瘀证和气虚证是冠状动脉造影时冠心病患者最主要的三大症候。

2.2.2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结果:从19篇文献中,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痰证的相关性进行亚组分析,共纳入文献8篇,文献有明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有8(100%)篇,有明确的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的有8篇(100%)。见表2。

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症候关系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共分析文献8篇,见表3。根据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将冠心病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完全闭塞四个级别。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级标准:采用国际上统一的直径法表示,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74%为轻度狭窄,75%~89%为中度狭窄,90%以上为重度狭窄,左主干病变直径减少50%为重度狭窄,有多处病变时以狭窄最重一处计算狭窄程度,分组中闭塞与重度狭窄归为一组。

痰阻心脉与血瘀证组相比,经秩和检验,经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87>0.05);痰阻心脉与心气虚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得(P=0.01<0.05),心血瘀阻与心气虚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痰阻心脉与心肾阴虚组比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心血瘀阻与心肾阴虚比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气虚血瘀证组与痰阻心脉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0.05),气虚血瘀证组与心血瘀阻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10>0.05);气滞血瘀与痰阻心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气滞血瘀与心血瘀阻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41<0.01);气阴两虚与痰阻心脉比较,与心血瘀阻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阳气虚弱与痰阻心脉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得P=0.74>0.05),阳气虚弱与心血瘀阻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得P=0.71>0.05);阴寒凝滞与痰阻心脉组比较,与心血瘀阻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1);痰瘀相兼与痰阻心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45<0.01),痰瘀相兼与心血瘀阻比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47<0.01);心阳欲脱与痰阻心脉比较,与心血瘀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对证型进行重新组合,分为含痰证组,血瘀证组比较,非痰非瘀阻比较,统计结果为中重度狭窄以痰证(31%)和血瘀证(37%)为主,痰证、血瘀证与非痰非瘀之间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痰证与血瘀证之间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

表3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症候关系研究表

根据统计结果,总的来看,对于冠状动脉狭窄中度、重度的患者,痰证、血瘀证是主要的证型,痰证、血瘀证与非痰非瘀证之间差异明显,痰证、血瘀证和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强,可以把中重度狭窄看作为痰证、血瘀证的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3 讨 论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减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成千上万的医学工作者和相关人员致力于该病的研究,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到防治,冠心病已成为中西医学中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病因主要是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内伤、劳欲所伤、年老体虚等,病机为五脏相关,即各种原因导致五脏功能失常、气机不利,最终发为胸痹心痛。冠心病的中医致病因素,主要为气虚、痰浊、血瘀三大方面,中医证型最主要的证型为痰证以及血瘀证。葛永彬[9]等通过对近28年冠心病中医辨证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冠心病中医临床证型以气虚血瘀、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为主,证素以血瘀、气虚、痰浊为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出了痰证的发病机制:“脾”为五脏之枢纽,脾虚则生“痰”,因“痰”致虚、因虚生“痰”、因“痰”致瘀、血瘀气滞。陈可冀院士[10]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期多属气滞、寒凝、血瘀,闭阻心脉、不通而痛;缓解期则为正虚邪实并存。痰浊、血瘀作为致病因素可以留着于全身的形体、官窍、经络,停滞于血脉则血脉不通,脉到出现狭窄。任毅[11]等研究表明,重度狭窄以血瘀、痰浊为主,中度以气虚、阴虚为主。刘永明、蒋梅先[12]对259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研究表明,痰浊与血脂相关,血脂的严重程度又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重度狭窄中痰浊相关性最强。

本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术所证实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中,气虚证、痰证、血瘀证为中医证型规律中最重要的三大证候。同时冠状动脉狭窄与中医症候存在相关性,其中中度、重度狭窄以痰证、血瘀证为主,即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能够反映痰证、血瘀证的严重程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血管病变可以作为冠心病现代中医痰证、血瘀证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1] 王小琴.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脂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4-5.

[2] 王永刚,钟伟,于远望,等.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及冠脉造影所见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7): 770-771.

[3] 刘鹏,张鹏,徐伟建,等.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1281-1283.

[4] 王子宽,柳荫,刘军.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J].现代中医药,2008,28(6):6-8.

[5] 管恩泽,朱萱萱,王广基,等.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249-2251.

[6] 尹克春,周文斌.89例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中医研究,2005,18(4):25-26.

[7] 朱明丹,杜武勋,姜民,等.冠心病不同证候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7):1296-1301.

[8] 徐中菊.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3):13-15.

[9] 葛永彬,毛静远.7512例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4):227-229.

[10] 徐浩,陈可冀.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研究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7):647.

[11] 任毅,陈可冀,张敏州,等.405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10,51(8):725-728.

[12] 刘永明,蒋梅先.25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J].北京中医,2005,24(3):131-133.

Correlation Research between TCM Syndrom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oronary Artery Stenosis Degree

HU Li-na1, CHEN Xiao-guang2, WU Huan-lin1
(1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rshadao Branch, Guangzhou 510000, China;2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0, China)

Objective Mining correlation law between TCM syndrom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degree. Methods Search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exclusion criteria in an electronic database literature,analyze the literature data and Mining correlation law between TCM syndrom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degree. Results Top thre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f TCM syndrome types are phlegm syndrome, blood stasis, deficiency based on 19

and 3536 cases of patients. Moderate and severe coronary stenosis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phlegm syndrome, blood stasis, hav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syndromes(P<0.05). Conclusion Top three syndrome types of TCM of moderate and severe coronary stenosis contains procession of phlegm syndrome, blood stasis, qi deficiency syndrome. Moderate and severe coronary stenosis can be used as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TCM phlegm syndrome, blood stasi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yndrome types of TCM; Phlegm syndrome; Blood stasis;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R541.4

B

1671-8194(2015)24-0005-03

广东省财政厅:中医特色治则治法方药临床应用研究(粤财社(2012)239号)

E-mail:wuhuanlinboshi@aliyun.com

猜你喜欢
心脉证型血瘀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话说血瘀证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心脉隆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了解社会底层心态为精准扶贫把“心脉”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